什么是氧化塘处理废水的特点?其降解和去除污染物的原理是什么
氧化塘处理废水的特点
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降解和去除污染物运行原理
稳定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稳定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人工生态系统利用种植水生植物、养鱼、鸭、鹅等形成多条食物链。其中,不仅有分解者生物即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生物即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还有消费者生物,如鱼、虾、贝、螺、鸭、鹅、野生水禽等,三者分工协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更有效地处理与利用。如果在各营养级之间保持适宜的数量比和能量比,就可建立良好多生态平衡系统。污水进入这种稳定塘其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被细菌和真菌降解净化,而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一些无机化合物作为碳源,氮源和磷源,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参与到食物网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作物、鱼、虾、蚌、鹅、鸭等产物,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氧化塘的类型
按照塘内微生物的类型和供氧方式来划分,稳定塘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好氧塘:好氧塘是一种菌藻共生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塘。深度较浅,一般为0.3~0.5m。阳光可以直接射透到塘底,塘内存在着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由藻类的光合作用和风力搅动提供溶解氧,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兼性塘:有效深度介于1.0~2.0m。上层为好氧区;中间层为兼性区;塘底为厌氧区,沉淀污泥在此进行厌氧发酵。兼性塘是在各种类型的处理塘中最普遍采用的处理系统。
厌氧塘:塘水深度一般在2m以上,最深可达4~5m。厌氧塘水中溶解氧很少,基本上处于厌氧状态。
曝气塘:塘深大于2m,采取人工曝气方式供氧,塘内全部处于好氧状态。曝气塘一般分为好氧曝气塘和兼性曝气塘两种。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稳定塘:
深度处理塘——作用是进一步提高二级处理水的出水水质。
水生植物塘——在塘内种植一些纤维管束水生植物,比如芦苇、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对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生态系统塘——在塘内养殖鱼、蚌、螺、鸭、鹅等,这些水产水禽与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细菌、藻类之间通过食物链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既能进一步净化水质,又可以使出水中藻类的含量降低。
由于稳定塘具有很多类型,所以可以组合成多种不同的流程来处理不同类型的废水。
一般在养殖水产中,弱碱性的水体是比较理想的养殖环境,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碰到PH值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这时候一般养殖户都喜欢用生石灰进行调解,在养殖后期,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季节,又很容易出现PH值过高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水产养殖中ph过高如何处理PH过高的原因较多。
沉水草过多:大量的水草由于光合作用过度消耗水体中的CO2,造成PH过高。如果是这种原因,可以清除部分沉水草,降低水草的密度。
用生石灰消毒,使用剂量过大。或因长期养殖造成水体PH偏高:
第一步:换水。
第二步:使用有机酸解毒。
第三步:培菌调水。晴天上午,光合菌+EM菌+乳酸菌,全池泼洒。每周一次。
水产养殖中如何分清水质的好坏 1.透明度透明度太低,说明有机质过多,水质过肥,或水质已经恶化;
透明度太高,比如一米深还能看见底,说明水质过于清瘦,不利于水草及有益藻类等浮游微生物生长。好的养殖水体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公分左右。
2.颜色好水质
茶褐色:以秋冬低温季节较常见,经过肥水后的水体一般呈现茶褐色,主要以硅藻、隐藻为主。属于好水质。
黄绿色:以春、秋季较常见。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
淡绿色:以绿藻、小球藻为主。
以上都属于以有益藻为主的好水。
异常水质
黑褐色:当有益藻老化,甚至出现恶化时,水体有害物质过多,水体中以会产生毒素的裸藻、鞭毛藻等有害藻为主时会产生不太正常的黑褐色。
蓝绿色:水体以蓝藻、绿藻、小球藻为主。其中蓝色主要由有害藻蓝藻形成。出现蓝绿色水时,表明水质越来越适应蓝藻生长,一旦蓝藻形成绝对生长优势,这池水也就完了。
浓绿色:以绿藻、小球藻为主,但由于水体老化,绿藻以及小球藻生长必须的营养逐渐消耗减少,有益藻也逐渐老化,死亡,或由于水草因高温老化腐烂,水色由淡绿逐渐变成浓绿色。如果不及时换水调水,水质还会更加恶化。
坏水:
红色、酱油色:以甲藻、裸甲藻为主。当这类水藻大量繁殖时,水色会由红变黑。稻虾养殖塘口通常发生在秋季水稻收割后淹田十几天左右,由干稻草浸泡沤烂形成。这类水质通常伴随着氨氮、亚盐以及其他毒素超标等问题。
蓝色:易发生在6-7月份的高温天气,同时水体PH偏高,非常适宜蓝藻的生长。当蓝藻形成绝对生长优势时,水体蓝如油漆,中后期水面还会形成蓝色的油膜。蓝藻会施放巨毒的囊藻毒素,本身也不易被鱼虾消化吸收。
泥皮水:底部有机质积累过多,在高温以及微生物作用下,浮于水面,严重的会导致封塘,隔绝空气。通常易伴有氨氮、亚盐超标的情况,在高温作用下,极易导致鱼虾发病。
3.感性指标:活、爽、嫩的判断当水体菌藻失衡后,正常的生态环境被打破,易腐烂的有机质与有害物质增加,水质容易发浓发粘,水色异常,水体不干不净,水面常有非常薄的一层油膜,水面张力变大,空气无法交换,造成水体缺氧,加速水质、底质的恶化。这种水有一种风吹不动,船荡不开的感觉,这就是不活,不爽、不嫩。不能称之为好水。
所以,我们常说的好水,一般都讲究活、爽、嫩,同时水体透明度达到30-40公分,表明有一定的肥度,有益藻及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较好。
水产养殖户如何预防倒藻首先!高温要照常补充藻类需要的碳源跟常用的活菌,不能只下活菌,不下肥,这个是不对的。适当的补充碳源,提高藻类活力才不容易倒藻。
第二!要减少池水污染源,杂质颗粒,很多人都说改底,降解。我认为这个是杯水车薪的做法,在虾苗健康的情况下,我都建议使用强氧化剂。比如氧速宝或者过硫酸氢钾,胆子大的可以使用漂白粉,关于用量大家可以底下留言咨询哦!像早期养虾不下药,真的只下表白粉。
第三!这个条件比较苛刻,不适用大多数人,就说用遮荫的方法,高位池 小的土池或者水泥池,用遮阳网遮掉一部分池子,这个减少藻类繁殖也能控制好藻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