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有哪些原则与要求
园林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园林造景,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在空间上形成更加丰富的景致,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应遵循主题原则、适宜原则、时效原则、经济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4大原则:
一、主题原则
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适宜原则
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三、时效原则
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四、经济原则
有人曾提出园林绿化与果品生产相结合,或者说是将果树应用到园林绿化中来。关于这种做法,笔者认为,在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绿地、或单位附属绿地上完全可以考虑,但在一些公共绿地上要慎重考虑。
此处提到的经济原则不是这个意思。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600毫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对园林植物生长极为不利,需要按季节补充灌水。北京已从“水资源紧张”到了“水资源危机”,所以水成为园林植物景观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经济原则指的是发展节水型园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暖冷季草混播,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如银杏、臭椿较绒毛白蜡、国槐耐旱,金银木、黄刺玫较紫薇、迎春耐旱。选择节水和耐旱植物材料,是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园林造景,合理的植物配置在空间上形成更加丰富的景致。
城市规划辅导:园林石墙造景常见8手法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下面是我整理的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这样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空间(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既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必须认真地去了解和掌握更多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地植物景观,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
;作为园林重要一景,石墙不仅能艺术地再现自然,而且能表现一定的园林意境。在园林中通过巧妙运用线条、色彩、光影、体量、质感等手法,可营造出多种多样的石墙景观,下面就其特点和运用作以介绍。
条石砌成的石墙衬托着木质的窗棂,非常雅致
不规则的片石间是绿色植物,突出色彩与质感 来源:
富于层次变化的石墙与水景结合,共同构成一幅动人画卷
1.线条:线条是指石的纹理、走向和墙缝的式样。水平线条,表达轻巧舒展;垂直线条,表达雄伟高直;矩形和棱形线条,表达稳定庄重;斜线条表达方向和动势生命力;曲折线条表达轻快、活泼。
2.质感:质感是指材料质地和纹理所给人的触视感觉。花岗石、大理石、砂岩、页岩等石料浑厚刚劲粗犷,直接采用适于室外庭园及池岸边;加工后质地光滑细密、纹理有致,适用于纪念性活动场合。卵砾石料光滑活泼,又有强烈的色彩明暗对比,可按一定的图案砌筑成景。
3.体量:体量是指视觉上的体感分量。园林造景时,为突出体量,有时用大小砌块垂直悬挑出墙,下衬圆形旱池,以显出其体量的艺术造型和界面的对比。
4.色彩:色彩可以给人以浓淡、冷暖、协调与刺激之感。为了在阴雨天或黑夜也能展示其效果,常将石墙的图案和发光材料一起使用,以突出视觉效果。
5.光影:视感上的明暗、强弱、轻重、升降、摇晃都会造成特定的光影及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光影也是一种材料,活动的材料”,要很好地加以运用。
6.空间层次:虚实、高低、前后、深浅、分层与分格,可形成强烈的空间序列层次感。石墙结合绿化种植穴池或悬挑花台,也可用围篱作虚,园墙作实,形成虚实对比,衬托层次,使围墙、围篱构成的景观,充满生机。
7.花饰:以强烈装饰性的花纹、图案、色彩、浮雕等形式出现于园墙之上,使墙成为园林中垂直雕塑的一部分,发挥其特定的艺术功能,既可远观组景,又能近赏细品,一举数得。
8.韵律与节奏质感、体量、色彩、光影、线条等要素不断出现与重复组合,可表现一定的韵律与节奏。一组韵律优美、节奏鲜明的园墙可在人们的思想感情上唤起愉快感。墙篱的外形设计、质感强弱、线条聚散、高低大小、转换重叠、更替抑扬,在有规律的间隔中反复回旋,交替组合,自然地形成园墙的韵律与节奏,使原先极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的垂直线形界面有所突破与变化,成为园林建筑在环境设计系裂的重要一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