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怎么处理
一、秸秆自然还田改善土壤增加养分 铁茬播种进行铁茬播种,即将麦秸秆留在地里,不收割,让其自然腐化成肥料。播种时直接在麦田缝隙处撒种,让秸秆自然还田。 优势: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增加土壤有机值含量。 缺点:适用于人工播种,机器播种时麦秸秆会阻碍耕作。 二、粉碎麦秸秆变肥料 用镟耕机将麦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土壤上,让这些秸秆自然烂在土地里,转化成土壤中的养分。 优势: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增加土壤有机值。 缺点:镟耕机粉碎麦秸秆需要成本,麦秸秆的加工覆盖也需要人力来协作,有点费事。 三、饲料加工 做牛马驴等牲畜的饲料,也是一个公认的解决途径,将秸秆粉碎晒干后储存,销售给饲养场,也可以得到一笔收入。 难题:本市有150余家养牛场,由于奶牛的饲料需要养分,而麦秸秆的纤维太细,不利于营养的吸收,所以奶牛场大都使用玉米秸秆加工制作饲料。而本市又很少有大规模的驴、马等牲畜饲养场,所以麦秸秆的需求量不大。 四、转化能源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生态能源循环模式是农村节能的新潜力,资料显示,秸秆可以生产人造板材,可以替代木材,节省能源。 难题:由于资金以及回收环节等问题,目前普及这样的技术以及能源还有待时日,如果将麦秸秆运到外地进行处理,所花费的成本则会得不偿失。 五、利用稻麦秸秆粉碎发酵后培育平菇、木耳、香菇、草菇、姬菇、金针菇、姬松茸等食用菌,既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培养基使用后还可用作优质的有机肥还田。 难题: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另外消化的秸秆不是很多。 六、利用秸秆养蚯蚓 我们这里多河塘沟渠,每年都有很多人用黄鳝篓捉黄鳝,而这种方法捉黄鳝需要用蚯蚓做诱饵,由于下黄鳝的人多了,蚯蚓也就便的紧张了,我们可以利用秸秆养蚯蚓。 优势:成本小,几乎没有,还能有较多的收益。 难题:这同样需要技术,另外消化的秸秆不是很多。 我们如果能将这些方法综合利用起来,那一定能减少秸秆的焚烧,并为我们创造不消的经济效益
小麦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方法简单、省力省工、增产增效、易于推广等突出优势,尤其适宜在秋季多雨、揭板整田难度大情况下采用。其技术要点为: 1、开沟起厢、播前化除。 水稻收获后,按1.8--2米宽开沟起厢,厢沟宽25—30厘米、深20—25厘米。从沟内起出的泥土尽量敲碎,均匀地撒于厢面,同时开好腰沟、围沟,做到沟沟相通,排水流畅。播前2—3天清理厢面,每亩用灭生性除草剂“克无踪”200—250毫升兑水60公斤,均匀喷施于厢面杂草与残茬上,杀灭杂草与残茬,随后播种。 2、酌施底肥、增施磷钾微肥。 小麦播种前,每亩均匀撒施小麦专用肥或优质复合肥40--50公斤做底肥。若自己配肥,注意增施磷、钾、微肥,控制速效氮肥用量,特别是不能用挥发性强的碳氨做底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与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此外,免耕小麦还应注意化肥用量不可过大,防止“烧种”及肥料无效损耗。 3、药剂拌种、增加播量。 小麦播前晒种1—2天,然后再根据当地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用杀菌剂、杀虫剂或防鼠剂拌种。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有立克秀、适乐时、粉锈宁等,杀虫、防鼠剂有甲基异柳磷、辛硫磷、氧化乐果等,拌种后随即播种。由于免耕小麦盖籽较浅,为防止鼠害,保证一播全苗,播种前最好用敌鼠钠盐拌麦粒制成毒饵将老鼠诱杀。 免耕小麦虽然落籽浅、分蘖位底、蘖多、成穗率高,但播种时未整地,播种环境差,加之易遭鼠害、虫害、甚至雀鸟危害,因此综合考虑,播种量应比翻耕栽培增加5—10%,一般每亩均匀撒播麦种10公斤左右。免耕小麦最佳播期与翻耕栽培基本相同,低山以10月15—25日为宜,高山应适当提早。 4、播后盖土、地表盖草。 小麦播种后,必须用肥土或腐熟农家肥将麦种基本盖严,随后再用半干的稻草、麦秸或其他粉碎的秸杆均匀盖于厢面,标准以薄盖不露土为度,亩用草量约200--250公斤。免耕小麦地表盖草,在减少小麦种子外露同时,还可起到保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促进出苗,增进地力、改良土壤等多重效果,是一项重要的配套增产措施,值得大力推广。 5、注重追肥,防止早衰。 免耕小麦底肥用量受到限制,加之根层浅、易早衰,要提高产量,必须加大追肥用量。 一是早施苗肥。一般在小麦2叶1心时,亩追尿素5—6公斤,促苗早发稳长,尽快搭起丰产苗架。二是重施拔节肥。一般田块,在小麦拔节后,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若小麦返青期叶色淡、长势差、群体小,可适当提早追肥、并增加肥料用量;若底肥足,麦苗长势旺,则应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每亩撒施50--75公斤草木灰即可。三是补施粒肥。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或灌浆期,用“喷施宝”、“惠满丰”、“恩益碧”等叶面肥,加0.3%的磷酸二氢钾与1%的尿素液叶面喷施,每7—10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叶面喷肥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 6、防草防倒、防治病虫。 免耕小麦与翻耕栽培相比,病、虫、杂草发生相对较重,而且后期容易倒伏,必须加强防治。 防治免耕小麦病害,除采取播种前药剂拌种外,出苗后应重点抓好赤霉病、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的防治。 免耕小麦虫害,重点要注意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小麦播种前后可用毒饵诱杀。春季麦苗起身后是地下害虫又一活动高峰期,可用“甲基异柳磷”、“专杀地老虎”等杀虫剂兑水在厢面上泼浇。 控制免耕小麦田杂草,除采取播前化除外,小麦出苗后还应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在杂草2—3叶期,喷绿麦隆、扑草净、骠马、巨星、使它隆等除草剂进行防治。 防止免耕小麦倒伏,一是要控制施氮,增施磷、钾肥;二是在麦苗两叶一心前后结合化学除草喷施多效唑;三是在冬、春季要结合清理“三沟”,将沟内碎土起出撒于厢面;四是年后严防基部病害。只要采取综合健身栽培措施,增强小麦抗倒能力,就能减轻倒伏损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