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壳鱼养殖方法?
一、鱼塘要求
一般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就可以养殖笋壳鱼,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一般鱼塘保持水深1.5-1.8米,面积3-5亩为佳。因为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鱼塘中的野杂鱼虾可能携带病菌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要时常清理鱼塘。
二、水质要求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因此透明度不必太高。pH值保持在6-7,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死亡。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三、鱼苗放养
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一般情况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四、饲料的投喂
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1000万-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
五、常见病害的防治 体表性疾病 :由于笋壳鱼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觉而致病,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并用水产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水霉病 :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在越冬期搭保温棚,最好进行加温,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0.2克/米3浓度,隔2天再泼洒1次。 寄生虫病: 笋壳鱼对寄生虫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虫不会对其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寄生虫大量繁殖,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常用的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敌百虫0.5斤/亩,混合一部分硫酸铜进行杀虫。
六、注意事项
坚决不能在网箱、池塘内设PVC管、轮胎等。由于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鱼巢"极易引起聚集残杀,降低产量。 必须防止蝌蚪、青蛙跳进池塘,否则会吃掉大量笋壳鱼苗,建议于池塘四周围筛网约20cm、装笼捕获青蛙,蝌蚪则用筛网进行诱捕。 捕捞操作 在养殖过程中,分塘或捕捞操作要细致,防治造成笋壳鱼损伤。
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你有养殖河蟹吗?河蟹苗塘前期放苗管理技术你知道吗?
土池肥水技巧
藻动力300克/亩·米+肥水型益生健100克/亩·米泼洒。肥水膏2千克/亩·米+绿藻源500克/亩·米浸泡2~4小时泼洒。氨基酸活藻素1千克/亩·米+单胞藻营养素1.5千克/亩·米稀释泼洒。肥水型益生健7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利生素500克/亩·米浸泡过夜后泼洒。肥水王2千克/亩·米+单胞藻营养素1.5千克/亩·米+利生素500克/亩·米浸泡过夜后泼洒。
高位池肥水配方
适合瘦水养殖模式和激活水体的措施:黑霸2千克/亩·米+肥水型益生健100克/亩·米泼洒。肥水型益生健7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全时育藻膏1千克/亩·米浸泡2~3小时泼洒。氨基酸活藻素1千克/亩·米+单胞藻营养素1.5千克/亩·米稀释泼洒。全时育藻膏1.5千克/亩·米+绿藻源500克/亩·米浸泡2~4小时泼洒。早春做清淡水色的措施:氨基酸活藻素1千克/亩·米+活菌王1千克/亩·米浸泡2~4小时泼洒。
水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水体养分收支平衡。即有机分解与无机合成的动态平衡(如PH的日夜波动)。二是藻类的种类、活力和数量合理。其中藻类的种类决定了水中毒素的含量高低;藻类的活力决定了水的产氧能力和利用毒素能力;而藻类的数量则决定水体好氧因子的多少。
养殖前期
水色较肥:肥水型益生健7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2~3小时泼洒;或活菌王50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2~4小时泼洒。水色较瘦:黑霸1千克/亩·米+肥水膏1千克/亩·米+绿藻源500克/亩·米浸泡2~4小时泼洒。水色发暗:黑金神1千克/亩·米+绿藻源500克/亩·米浸泡2~3小时泼洒。水色变黄:黑金神1千克/亩·米+美之源1.5千克/亩·米浸泡2~3小时泼洒。
养殖中后期
水色较肥:超强底改王300克/亩·米+爽水灵120克/亩·米泼洒。或福地安150克/亩·米+分解底改200克/亩·米干撒。水浓浊但藻类不旺,悬浮颗粒多:美之源1.5千克/亩·米泼洒,第二天用肥水型益生健70克/亩·米+氨基酸活藻素1千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2~3小时泼洒。水瘦:全时育藻膏1千克/亩·米+活菌王1千克/亩·米浸泡2~4小时泼洒。水老化:用黑金神1包+红糖1千克+净水型益生健1瓶(用5亩)浸泡1晚,次日泼洒。
苗种在水产养殖的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知道,水产八字口诀: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种及苗种在里面排行第二,重要性也显而易见。现在整个水产行业的种质资源退化严重,没有专业的部门对养殖品种种质资源保护,河蟹养殖业目前的种质资源保护几乎没有做!苗厂的工作重心在与盈利。大家都知道越是规格大的亲本蟹在繁殖过程中越易出现死亡,而且抱籽量不大,加上河蟹价格和规格很敏感。目前还有一个育苗亲本选育的过程中都是采取从市面上购买成熟蟹作为亲本蟹,野生捕捞或自己做亲本培育的很少。野生捕捞的河蟹以长江的品质为最好,受环境影响,以及水电站等建设影响数量很少。如果作为亲本蟹成本会更高。在如此苗种培育的现状,如何做好扣蟹苗的培育工作对于成蟹养殖就非常重要了。尤其是2015年轰动水产行业的河蟹水瘪子事件,再次将河蟹的苗种繁育推上风口浪尖,河蟹肝脏为题怎么从源头做好预防也是目前广大养殖迫切关注的事。
? 目前土池培养扣蟹,土池面积2-3亩一个较为适宜,但也有大苗塘的。苗塘的前期主要以环沟水培育,中后期水位提升,加到最大水位。水草的选择这一块,目前兴化地区的苗塘主要以伊乐草和水花生为主,环沟种伊乐草,田面种水花生,一行一行种,也有一个草区一个草区种植的。笔者认为一行一行种有优势,这样水花生涨势会很好,耐受力,承载量会更大,尤其是浑水情况下一般水草无法生长,水花生却能够很好的生长,同时也能够在水质调节上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吸肥、调节水质、分泌抗菌物质、有助于减少有害细菌、提供遮阴、降低水温、防止苗种早熟等等。下面主要说一下河蟹苗塘前期放苗管理的五个方面。
一、苗塘的清塘
? 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漂白粉,亩用量在200-300斤/亩。清塘水位带水清塘,一般在田面有30-50公分水为适宜。漂白粉清塘的优势有,药效残留时间短,无毒副作用,清塘的时间一般在放苗籽前8-10天左右,晴天上午温度高时使用漂泊粉效果越好,杀菌杀灭和杂鱼的效果越好。
二、放苗前的肥水培育枝角类虫子
苗种小的的时候主要以吃虫子和藻类为食,尤其是枝角类是白籽的最爱,营养价值极高。是苗籽的优质天然饵料。这也是很多苗塘在前期肥水时重要工作,虫子太老又不行,白籽的捕食差,不适口。小白虫子及嫩虫子。虫子多而不老对肥水来说什么时候肥,以及用多大计量,是否在拿籽回来前将虫子培育好。
建议:1、关注天气情况,尽可能选择在好听肥水,这样效果快又好。
2、提前4-5天肥水。在拿籽回来之前4-5天肥水。
3、肥水计量是平时肥水用量的3-4倍加量肥水。
三、放苗前两天检测水体和苗籽弧菌含量
? 1、水体的有害细菌的含量很多时会影响苗籽在养殖中的成活率,,主要是通过感染苗籽发病导致死亡,同时对苗籽的肝脏、肠道也有很大影响。
? 2、弧菌在细菌培养基上的所呈现的**或绿色菌落。**菌落是容藻弧菌,麦氏弧菌。
? 3、绿色弧菌为幅溶血性弧菌。
?4、弧菌是导致虾蟹类主要发病的病原菌。
四、放苗前的水体抗应激处理以及解毒处理
? 苗籽有培育池和成蟹养殖的水质差异性大,苗籽有应激反应,如盐度,水温、水质指标等等,苗籽在此时抵抗能力差,易受应激反应导致死亡,降低苗籽的成活率。具体操作如下:
五、放苗管理
? 苗籽下塘时减少应激和增强体质,来提高苗籽的成活率。苗籽下塘后开始蜕皮,应激性蜕皮和虾的习性有类似之处。蜕皮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及时补充钙,减少应激,以及增强苗籽的体质。主要放苗时间好管理,建议在早上和晚上。尤其是在前三天,很多的塘的苗籽都在大批量的蜕皮,如果在此期间出现应激反应如温差大,溶氧低,会影响苗籽的成活率。用补钙产品和抗激灵。减少应激,环境稳定后对蜕皮的苗籽有很大好处,提高苗籽的成活率。同时注意消毒处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