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半夏,生长环境和性味功效是什么?
半夏生长要求的生态环境 〈一〉、对温度的要求:平均地温在10℃左右时,半夏萌发出苗;平均气温达15℃~27℃时,半夏生长最茂盛。在我国部分地区,7月中旬开始,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气温上升,最高温度经常超过35℃,半夏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没有遮阴条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继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半夏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9℃。 〈二〉、对湿度的要求:半夏不耐旱,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我们曾调查了单县终兴镇一块半夏高产田,平均块茎单产达1500公斤。其品种为菏泽产“狭三叶半夏”,全年几乎没有明显倒苗过程,即使在盛夏季节,生长也十分旺盛。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夏季坚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沟灌1次,这样既保持了土壤湿润,又降低了土温,一举两得。半夏既喜水又怕水,当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 〈三〉、对光照的要求: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是,若光照过强,半夏则难以生存。以半荫环境为宜,珠芽数和块茎增重可达最大值。 三、半夏的生长习性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并出现珠芽,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冬播或早春种植的块茎,当1~5cm的表土地温达10℃~13℃时,叶柄发出,此时如遇地表气温又持续数天低于2℃以下,叶柄即在土中开始横生,横生一段并可长出一代珠芽。地、气温差持续时间越长,叶柄在土中横生越长,地下珠芽长的越大。当气温升至10℃~13℃时,叶柄直立长出土外。用块茎繁殖,块茎越大,不仅叶柄粗,珠芽结的大,而且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位置也越高;块茎越小,叶柄细,珠芽也小,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位置越低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希望采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