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有哪些主要产业
一、农、林、牧、渔业及相关的工业
1、荒地、荒山、荒水、滩涂开垦(含有军事设施除外),大水面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中低产田、低产林改造、低产果桑园改造;
2、粮、棉、油料、糖料、果树、蔬菜、花卉、牧草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开发;
3、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
4、林木营造及林木良种引进;
5、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不含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良品种);
6、名特优水产品养殖;
7、全价配合饲料、添加剂及饲料蛋白源开发;
8、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新技术、新设备;
9、林业化工产品及林区“次、小、新”材的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
二、基础设施
1、道路、桥梁的建设、经营;
2、城市自来水、集中供热、煤气生产、污水及垃圾处理;
3、“莲塘”、“向塘”、“小兰”、“蒋巷”、“三江”五城区的成片开发。
三、汽车工业
1、轻型车、摩托车及发动机;
2、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制动器总成、驱动桥总成、变速器、转发向机、柴油燃油泵、活塞(含 活塞环)、气门、液压挺杆、瓦、增压器、滤清器(三滤)、铝散热器、膜片离合器、等速万向节、减震器、车 用空调系统、安全气囊、座椅调角器、车锁、后视镜、玻璃升降器、组合仪表、电机、灯具及灯泡、专用高强 度紧固件、专用轴承;
3、汽车模具(含冲模、注塑模、模压模等)、夹具(焊装夹具、检验夹具等)制造;
4、汽车用铸锻毛坯件;
5、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设计开发机构;
6、特种用途高难度专用车。
四、机械工业
1、柴油机;
2、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行走机械;
3、变压器、电机、电缆、锅炉等电工电器;
4、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制造;
5、其他农业机械设备、农具及相关零配件。
五、轻工业
1、商品纸浆机制纸;
2、日用化工:酶制剂、合成洗涤剂原料(直链烷基笨),合成香料、单离香料;
3、玻璃、搪瓷制品;
4、饮料酒、罐头、天然矿泉饮料等绿色食品;
5、塑料制品;
6、皮革、制鞋;
7、竹木制品。
六、纺织业
1、复合超细、异收缩、抗静电、阻燃等改性、高仿真化学纤维及芳纶、氨纶、碳纤维等特种化学纤维;
2、高仿真化纤面料;
3、织物印染及后整理加工;
4、服装。
七、化学及医药工业
1、斜交轮胎、子午胎及高性能橡胶制品;
2、白炭黑等精细化工:染料、中间体、催化剂、*z剂及颜料新产品、新技术、染(颜)料商品化加工技术, 电子、造纸用高科技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皮革化学品、油田助剂,表面活性剂、胶剂、无机纤维、无机粉体填料及设备;
3、尿素、合成氨等高浓度化肥和高效、安全农药原药新品种(杀虫率、杀菌率达80%,驿人畜、作物等安全);
4、专利期内及受我国行政保护的化学原料药,需要进口的原药专用中间体;
5、消炎解热类药:国内尚未生产的疗效好的新品种;
6、新型抗癌药物及心脑血管药物。
八、电子工业
1、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力电子器件;
2、节能电子产品;
3、通讯器材及设备;
4、黑白电视机及黑白显像管。
九、建材工业
1、日熔化*%500吨级以上浮法玻璃生产线;
2、年产*%50万件高档卫生瓷生产线;
3、新型建筑材料;
4、特种水泥。
十、新兴产业
1、微电子技术;
2、新材料技术;
3、新能源技术;
4、生物工程技术;
5、信息通讯技术;
6、同位素辐射及激光技术;
7、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
8、节约能源开发技术;
9、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及治理技术。
十一、商贸及服务业
十二、旅游业
十三、社会发展事业,科研、教育、卫生、体育、环境
博湖县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县名。县辖五乡两镇,驻县单位有巴州种畜场、农二师25团、27团种马场、宝浪油田项目开发经理部等,总人口5.66万人,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全县总面积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现为16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2%。县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水产、芦苇、旅游、石油为主的资源优势,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有鲤鱼、池沼公鱼、草鱼、鲢鱼、赤鲈等30多个淡水鱼类品种,是博湖县优势和特色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博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水陆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以博斯腾湖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加大水产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把作大作强水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认识培育水产支柱产业的重要性
博斯腾湖具有良好、无污染的水域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资源,适合鱼类生长繁衍。博斯腾湖水产业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过程。80年代前利用原始渔业资源;
80年代后建立渔政管理体制,实行渔业许可制度,走以法治渔的道路;
90年代以后进入渔业捕捞、加工经营新阶段;
到目前的养殖、捕捞、加工、销售综合经营的产业化初级阶段。博湖县水产产业化体系虽已初步形成和建立,但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供、销一条龙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发展机制不健全。博斯腾湖目前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其巨大的资源极不相称,巨大的资源开发空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条件。
“九五”期间,自治州提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博湖县在对博斯腾湖经过多年开发利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提出了“水陆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强化管理抓水产”的思路,博湖水产业日益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2001年县第六次党代会上,将水产业做为我县的五大支柱产业提出,并做为当前首要扶持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提出了“湖泊经济”的发展 口号 。近几年,我县经过对水产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利用,水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到2002年,博斯腾湖水产品产量达到4090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200余万元,比建县初期增长了一倍多。
二、积极创造水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
为进一步挖掘博斯腾湖水产资源潜力,博湖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出水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强水产养殖开发的组织领导。2001年底成立了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水产养殖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沿湖滩涂、沼泽地和被淹没土地进行实地勘察,初步划出了4万亩适宜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地带,由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进行实施。二是积极制定水产发展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博湖县水产养殖开发带优惠政策》(博党办[2001]142号)、《中共博湖县委员会、博湖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博党发[2003]7号)、《关于博斯腾湖围栏养殖管理的实施意见》(博政办[2003])60号)等一系列文件,采取水产养殖政府每年贴息50万元,大湖苗种投放资金政府每年保证不少于100万元,配齐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以及水、电、税收、水产基地建设和水产市场开发等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县内外水产发展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建立与水产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与技术交流。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水产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县在多年的水产合作过程中,与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等水产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我县进行授课和实地考察。同时聘请了本地多年从事水产工作的3名退休高级工程师共同研究开发博斯腾湖水产资源。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水产品种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无污染的天然绿色水产品前景广阔,名、特、优水产品的发展潜力也日益增强。为此,我县一是在稳定天然捕捞量的同时,采取一年四季活鱼上市的方式,保证天然野生鱼类的均衡上市。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充分利用湖滨水产养殖的自然优势,大力引进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引导渔民和农牧民打破常规传统的养殖方式,精养名特优水产品种,以无公害产品为主,主养赤鲈、云斑鮰、虾、蟹、乌鳢等。减少鲤、鲫、鲢、鳙鱼等常规鱼类养殖。目前沿湖水产养殖户已达70余户,面积达5000余亩,其中名特优品种占到了30%以上。三是通过不断探索水产开发wenmi.net的新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水产发展理念、经验和技术,多渠道快速实现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经过对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多年开发、管理、利用经验,2003年,经自治区水产专家组论证同意,我县对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整体承包经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商,引进了浙江绍兴市多年从事水产发展的投资商。通过浙江发展水产业的成功经验和方式以带动和发展沿湖的水产发展,尽快扭转我县传统土地为本的发展观念,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快速推动我县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我县已吸引内地3名大户来博湖县投资开发水产养殖,他们成功精养的蟹、虾等名特优品种,极大地带动着我县农牧民发展水产养殖的信心。这是外来户的加盟,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而且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通过西南小湖区整体经营承包的成功运作,使我县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成功缔结为友好县区,这将为联合开发博斯腾湖水产等自然资源,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不断发挥水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我县在建立水产业龙头企业之前,一直以捕捞鲜鱼,出售冻鱼的传统生产方式缓慢发展,年产量停留在2000—2200吨左右,渔业生产工具原始而单一,经济社会效益很低。80年代,初步建起了鱼制品企业,开始生产商品鱼罐头,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使鱼制品产销量很低,水产渔业效益低下。随着池沼公鱼资源的迅速壮大,1998年在原有的鱼罐头食品厂、水产饲料加工厂、水产供销中心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了以水产产业化为目标的水产龙头企业---蓝翔水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抓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实施对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完善设备,建设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积极与国内先进省区市进行横向技术交流和合作,实现了加工技术的顺利嫁接和有效跨越,拥有了自己的水产品牌—“斯腾”,取得良好效益。1999年,蓝翔公司生产的水产加工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也由原来年产量250吨的鱼制品厂发展到年产3000吨的现代综合水产企业。形成了冻烤系列出口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其中池沼公鱼制品在日本市场被评为特A产品。池沼公鱼产品出口也填补了新疆鱼类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一项空白。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2002年初,我县以内引外联的方式引进辽宁丹东诚丰公司,组建成蓝翔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完成企业整体产权出让,使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做强做大。公司拥有罐头厂、养殖场、烤鱼车间、急冻车间,以池沼公鱼深加工为主,年生产能力在3000吨左右,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年出口创汇200—300万美元。主要产品包括公鱼系列和鱼制品罐头食品,其中公鱼系列散烤公鱼、带卵气烤公鱼、油炸公鱼、水煮公鱼、单冻公鱼、串烤公鱼、鲫鱼串、烤麦穗鱼、河虾串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深受欢迎。目前,在各种水产品的出口的同时,国内各省区都有“斯腾”品牌的产品。2001年公司所产的辣味鱼罐头被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公鱼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腾湖”水产品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公司采用绿色环保加工工艺,开发绿色特色水产食品,已取得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正在积极申报NACCP认证。2002年,企业经自治区外经贸厅审批获得产品直接出口权,实现了为当地直接创汇的能力。蓝翔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不断地调整博斯腾湖水产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龙头带动作用。
五、继续强化水产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不断强化提高两个渔场和一个养殖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确保苗种供给、捕捞这一基础性水产经营环节的正常运转。通过养殖场多年发展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逐步实现了养殖品种向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目前养殖场已经成为我县一个重要的优质特色养殖基地。自2001年以来,我县已完成本地野生名特优品种赤鲈、云斑鮰的人工繁殖及人工驯养科技攻关,2002年实现人工繁育赤鲈苗100万尾,云斑鮰20万尾。2002年,成功完成了南美白对虾、云斑鮰、赤鲈、翘嘴红舶、加洲鲈、螃蟹、湖藕等7个项目的科技攻关,为今后大面积规模化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发建设博斯腾湖水产苗种早繁基地。该工程已于2003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年底竣工。早繁基地主要是利用博斯腾湖特色优良鱼类品种及国内外名特优品种建设年产早繁良种鱼(虾)苗1—2亿尾,培育大规格优良鱼类品种100吨,供应本县养殖开发带、大小湖资源增殖及南北疆市场所需的优良品种,示范养殖部分名、特、优商品鱼的综合良种生产基地。基地的建成,将为博斯腾湖乃至新疆的渔业发展起到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工建设的博斯腾湖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也将于今年完工,该中心将集科研、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生产以及保护动物经营于一体,3—6年可实现博斯腾湖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放流及鱼类生物学、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饲料、鱼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极大地改善博斯腾湖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三是加大水产品牌宣传促销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和原产地保护意识,积极申报博斯腾湖野生鱼类绿色水产品认证。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加大“博斯腾湖牌”、“斯腾牌”、“西海牌”商标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扩大博湖水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今年采取了设立博湖鱼销售专营网点,县财政补贴网点建设经费10万元的方式,建立建全营销网络,保证常年供应博湖鲜活鱼、冻品鱼和软包装半成品鱼,通过产品均衡上市,树立博湖鱼的品牌,把博湖绿色水产品更好地推向了市场。
六、做好技术推广和服务
良好的水产技术服务是发展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条件。针对我县水产养殖起步晚,农牧民发展水产养殖顾虑较多等因素,我县在积极扶持鼓励和大户带动的情况下,在水产养殖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配备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或挂职。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使每一个养殖村都产生了1—2名养殖技术骨干。同时渔业科技人员每年到乡、镇举办3至4期养殖技术培训班,年底统一举办养殖技术研讨会,促进农民养殖技术提高。通过加强渔业科技部门和养殖户的结合,参与或带领养殖户举办水产专业协会等服务组织,在农牧民养殖户中推广应用渔业科技部门及时总结制定重点养殖品种的规范化养殖技术,定期向养殖户提供技术资料和市场信息资料,更好地促进生产和销售。
七、积极推进水产资源整体开发经营步伐,加快水产产业化体系建设
按照整体整合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目标,大力实施水产产业化经营战略,根据目前湖区水产渔业资源由我县统管的经营管理现状,加快资源整合和生产经营优化组合步伐。充分利用博斯腾湖资源优势,实现博斯腾湖资源的增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水产产业化体系建设,实现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产业化整体经营目标。通过主攻大湖增值与保护,发展湖滨、湖湾养殖,提高大湖产出能力,规范小湖生产经营,搞活流通加工,树立品牌形象,强化以法治渔,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水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
到2005年,实现水产业(含芦苇业)占农业总产值由目前的13%提高到18%;
到2010年,实现水产业(含芦苇业)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通过整合实现全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体经营,实现水产业的飞跃发展,力争把我县建成疆内乃至西北最大的集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品加工、生产、批发、销售为一体的水产基地,把水产业做成博湖县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为推动博湖乃至巴州的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