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伍洛镇的文明

伍洛镇位于云梦县东南部,东临孝感,西靠县城,区位优越,全镇28个行政村,39032人,耕地面积29148亩。人们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大科普工作力度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培养科技知识干部,科技知识农民当成强镇富民的重大措施加以实施,把科普工作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迅速在全镇上下掀起了一股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促发展、普及科学强素质的热潮,大力推进科普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九九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937万元,工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收入395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24.5%和25.9%。这两年人们镇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被省科协评为湖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被孝感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乡镇、被省科协确定为“湖北省科学素质工程”示范乡镇。回顾科普工作,人们的主要作法是“五抓”:一、抓领导,强化一把手的科技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人们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指示,切实增强党政领导加快推进科技进步的紧迫感与责任感,真正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首先是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以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伍洛镇科普工作规划》和《伍洛镇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一名镇委副书记分管全镇科普工作。

伍洛镇的文明

其次是把科普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镇村“一把手”签订责任状,把科普工作规划逐条逐项加以落实,使软指标变成硬任务,至今,已考核了两年。由于措施过硬,全镇28个村,村村建有科普组织,村村有培养科技示范户的目标任务,有6千名农村能人为骨干组成的农民科普队伍,全镇共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协会30多个,科技示范户1600户,办科技示范点8个,形成了镇、村、组三级科普网络体系,全镇科普网络建立健全。同时镇科普领导小组还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督促实施,使科普工作有领导抓,有专班干。二、抓宣传,营造科普工作的好环境。人们运用会议、科技板报、科普挂图、广播、有线电视进行科普宣传,使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风气日益浓厚。此外,人们还利用科普周进行宣传,邀请省科技期刊学会所属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市县科协、学会、农口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来人们镇开展科技咨询,科技赶集活动。近有150多名专家教授来人们镇开展科技活动,使全镇2万多农民学到了野菜开发,蔬菜保护地栽培、农作物病虫防治、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技术,推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仅科技周活动一次,在镇所在地伍子胥科普一条街上就设咨询服务台30多处,挂科技展牌269块,发放实用技术资料3万多份、科技图书5000余册,赠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20多种3000多瓶(包),展示高效农业模式50多种,使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和高效农业模式生产面积分别达到95%和60%。人们镇程垸村900亩优质水稻首次应用植保专家介绍的“BT乳剂”防治三化螟,不仅做到了药到虫除,还使每亩农药降低投资费用4元。农民感慨地说:“用药对了方,虫子死个光,科学到田头,增产又增收。”在中小学,人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有20篇科技小论文在青少年科技报上发表,特别是10月份举办的科技知识竞赛,全镇万人响应,决赛场面异常激烈,科普文艺异彩纷呈,受到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赞赏。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争当科技干部、争当科技农民“的良好风气,叫响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不懂科技的农民不是合格的农民,不懂科技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

三、抓培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如何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人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基地建设,集农科教于一体,把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办好农民素质学校,是普及农业科技的关键,为了避免学校成为空牌子冷板凳,镇委十分重视学校建设,从校舍、师资、教材、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抓好、抓活、抓实。各村素质学校以村小为依托,配有2至3名农技员任教员,由1至2名县以上专家任客座讲师,拥有市县有关部门编写的实用技术教材,在管理上采取科技示范户与农户结扶对子的形式,跟踪帮带,记载成绩,巩固效果,仅今年上半年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8000多人次。三集村学员徐齐东在镇素质学校听了市科技讲师团潘老师的课后,三次找到镇科委主任,要求请潘老师到村分校讲课。通过素质学校的科普教育,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日益增强,科学素质日益提高,各村素质学校入学的人数日益增多,买科技书、订科技报刊的人与日俱增,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年前,市讲师团在四合村素质学校讲课后,当堂就学习内容命题,对83名学员进行测验,结果有80%的学员取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特别是十月份,人们邀请县畜牧部门专家来人们镇就绿色致富工程,广泛开展了系列的科技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畜禽养殖水平,开阔了农民的视野,配合饲料添加剂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使用,避免了以往“一瓢水、一瓢糠、延长周期也不长”的传统养殖方法,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抓示范,建设农业科普基地。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搞好试验示范,人们镇先后建起了七大基地,即10000亩节水灌溉示范基地、1000亩名优瓜菜基地、1000亩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300亩林果基地、3000亩晚稻、油菜“三杂”示范基地和赤壁湖渔业基地。基地建设为试验示范新农机、新农技、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月份,人们邀请省期刊学会所属7个单位的8名专家教授来人们镇,就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塑料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及高效农业栽培技术等,开展为期3天的技术讲座和现场培训,不仅帮助人们解决了塑料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治、灌溉及温湿度的控制等大量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为人们镇实施“八大开发”,寻求发展高效农业的“十大途径”等决策,当了重要的参谋。基地遍布十几个科技示范村,培植示范户1600多户。

五、抓投入,确保科普经费到位。投入问题是制约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人们虽然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但成效不大的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人们在财政状况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广辟投入渠道,不遗余力地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人们采取镇财政拿一点,上面争取一点,社会支援一点,农民投劳解决一点的多元投资渠道和建立科技开发资金,加大科技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重点投入资金引进专家、引进优良品种,应用新技术,运用设备及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共投入资金2040万元,购买钢管塑料大棚1000座。安装26000米喷灌、微喷灌、低压管灌、滴灌等先进节水设备,一座无土栽培钢架大棚,一座连植大棚,建成了26000米的防渗硬化渠道,引进优良品种34个、良种30余万斤,购科技书籍10万余册。投资2万多元建立信息终端,搞好信息服务,了解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密切了党群关系,许多党员干部自觉扶贫帮困,建立联系户,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在人们镇基本形成了一支科技意识强,善于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干部队伍;基本形成了一支能够驾驭市场善于运用科技调整结构的知识型农民队伍。在科普工作方面,人们伍洛镇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其他单位相比,人们还有不少差距。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深深感到科普工作任重道远。人们决心借这次会议东风,进一步贯彻全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开创人们镇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伍洛镇土地流转成气候。云梦县伍洛镇港坝村老农陈望清与河南籍种田大户张瑶签订了租赁2.4亩土地3年的合同,陈望清指着流转出去的一块地对笔者说:“把自己无能力种的薄收田租给种田能手种,不仅可以让他们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自己还可以得点租金,一举多得啊。”该镇像陈望清一样把种不好或外出不愿种的田租给大户种的有1500多户,面积5000多亩。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云梦县伍洛镇打破单家独户、田块小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这一“瓶颈”,通过土地平整,扩大田块面积,实行田块格子化和硬化沟渠,改善农田灌溉条件等措施,吸引种植大户和客商发展规模化种植。该镇大张村种田大户黄江柏将村民400亩成片水田租赁后,实行机械化作业和科学管理,种了一季优质稻和一季油菜。复种指数的增加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还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亩平可提高收入300多元,400亩农田年可增收近10万元。农民将土地流转后,不仅有利于种田大户规模种植,还减少了农田抛荒。大杨村农民辛炳德一家种有10亩多田,夫妻俩外出打工时除留2亩田给母亲种植外,其余全部租给本村种田大户种植,解除了夫妻俩的后顾之忧。

伍洛镇外出民工引领农村新生活。云梦县伍洛镇四合村在外打工村民邹火来新建的二层新式楼房投入使用,现代化的家具和华丽的装修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该镇像邹火来这样在外从事建筑业,赚钱后回乡建房的农民越来越多。据统计,该镇每年有3000多名农民在外省从事建筑业,每年赚回近1亿元。伍洛镇农民从事建筑业历史久、人数多,为了将这一自发行为转变为经济优势,从2005年起,该镇整合建筑大军,成立建筑工程协会,抢抓国家开发大西部和振兴东北三省的机遇,有序向这些省份转移大量技术工。许多技术工人年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有的甚至达10万元,建筑行业成为该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该镇港坝村农民程强平一家4口人,夫妻俩和儿子长期到东北从事建筑抹灰和贴砖,几年下来已有一定积蓄。程强平花10多万元到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又花3万元为女儿置办了嫁妆,让村民们羡慕不已。全镇3000多名建筑技术农民不仅住上了楼房,还用上了高档电器。全镇九成的农民用上了摩托车和电动车,八成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太阳能和空调,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伍洛镇随着新的316国道的外迁,整个镇的经济建设热火朝天,镇里的老百姓干劲十足,尤其以房地产、工业园引进、农民房屋拆迁还建等方面较为显著,唯一遗憾的是整个旧镇的规划似乎变成了一个死胡同,其中龙港花园小区的房屋,打2012年初建成至今,没有卖出去三套,笔者打听后得知,伍洛镇的风水龙地就在龙港,旁边为女儿港(伍子胥落难时,此女为掩护其逃跑,诱导吴兵往错误方向行进,后自杀于此),龙港花园在近10年,不幸身亡的人数达5人之上,其中3人为青壮年。赤壁新城社区的宅基地为国家保护的基本农田,无风水之说。伍洛镇政府的积极努力,让许多人都住上了新房,农民生活美滋滋!

王利民。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巴彦,王利民可是这的种田大户,一个人就承包了全村5000亩水稻田。在巴彦,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大概在1200斤左右,王利民预测,他的5000亩田地可以收获600万斤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