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园林公司50强分别是哪些?
上海园林(集团)公司
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
天津市绿化工程公园司
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普邦园林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朝园弘园林绿化有限责公司
上海国安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杭州蓝天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北方创业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四季青园林花卉有限公司
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威海绿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萧山凌飞环境绿化有限公司
上海生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东莞市岭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宁波滕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经典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浙江元成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北林地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金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无锡市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易园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阳光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广州市花木公司
江苏省古典建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华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广州市绿化公司
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
成都蜀汉园林有限公司
上海申谊教卫绿化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公司
江都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常州环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绍兴市第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中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园林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青岛花林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卓茵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市金峨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萧山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华天园林艺术有限公司
长江三峡实业有限公司
烟台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
山东阳光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1、我国绿化苗木行业生产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 ①我国绿化苗木行业现状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 区域特征明显,产品结构地区差异显著。
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由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的发展,以及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等刺激因素作用,从2001年到2005年,绿化苗木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统计表明,2000年-2005年,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的平均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2.07%、44.63%,要高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20.92%、30.71%,尤其是观赏苗木更加明显,说明我国绿化苗木市场已经开始接近饱和。据国家林业局统计:从1998年到2003年,短短六年的时间,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由3.6万公顷增加到23.3万公顷,增长了5.5倍。近年,苗木花卉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甚至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新建的苗圃集中在以下三类地区:大、中城市周边;著名苗木之乡附近;“林业六大工程”带动的西部省区。
由于近年育苗面积迅速扩张,苗木数量大幅度提高,大大超出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加上宏观调控后国家政策侧重于粮食生产,退耕还林面积大大减少,对造林苗木需求量降低,导致苗木供大于求,其中常规树种和小苗过剩现象尤其严重。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出现的绿化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使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区域特征明显,产品结构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绿化苗木种植行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区域性。从全国范围来看,绿化苗木行业内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同一产销区域内的企业竞争为主。我国绿化苗木种植业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间由于起步时间不同,产业化发展水平、规模有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形成了绿化苗木种植业的四大主要产销中心,分别为:一是以浙江、江苏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以河南、山东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北京、天津地区;三是以广东、福建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四是以四川、江西、云南为主要生产区域,其主要市场为西南地区。
因各地气候、资源和区位市场条件的差异,各地品种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总体上讲,北方多数省份以杨柳槐为主,南方诸省各有特色:如江苏以雪松、广玉兰、龙柏、小檗等为主,浙江以黄杨、桂花、杜鹃、红枫、金叶女贞和木兰科树种等见长,湖南以红花继木起家,河南以黄杨打市场,广东用热带树种满足自己,各地都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绿化种苗产业。
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苗木花卉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苗木花卉生产的经营主体过去主要是以国营苗圃为主,现在则转向国有、集体、个体共同参与,而且社会参与苗木生产的比例不断提高。大量民间资本的投入成为促进苗木花卉产业生产格局改变、树种和品种更新、生产技术革新的最大动力。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绿化苗木发展过程中,个体苗圃的比例由1998年的45.5%提高到2004年的73.7%,而国有和集体的比例正逐年下降。
苗木花卉市场的竞争已演化为规模和技术的竞争。近年来,苗木花卉生产领域出现了几个资产上亿、规模上万亩的大型私营园林苗木花卉生产企业。例如,浙江杭州蓝天园林集团现有园林绿化苗木1.3万亩,投资超过6000万元;山东昌邑金丝达集团现有园林绿化苗木1.1万亩;河南郑州鸿宝园林集团投资1.1亿元,发展园林绿化苗木1万亩以上。这些大型园林绿化苗木企业在资本运作、品种选育、市场开发、园林绿化苗木销售以及“公司+农户”生产模式的扩张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使我国的苗木花卉行业出现“资本+技术”的企业运营模式,跳出了以往个体苗圃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套路,推动了绿化种苗产业的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②我国绿化苗木行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带动绿化苗木市场。 近年来,国家相继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工程、万里绿色通道工程以及林业六大工程等重大项目,这些生态工程的建设的主要载体是造林,这样就给绿化造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给苗木产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据了解,2003年全国造林计划任务安排1066.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925万公顷,年需种子1905万公斤,年需苗木226亿株,而全国实际当年可出圃苗木产苗量约288亿株。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化种苗需求稳步增加。 根据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到2010年,全国城市规划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2001年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2001年全国城市新增公共绿地为20093平方千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6平方米。若要达标,在2002~2010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还要增加2万多平方千米。除公共绿地稳步增长外,各地居住区、单位、防护绿地和借地绿化也将快速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的非公共绿地的发展将会高于公共绿地的增长,城市绿地总量将迅速扩大。
道路绿化、城市森林建设种苗需求迅速增长。 200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下发后,各省(市、区)绿色通道建设发展迅速,2001年全国共完成绿色通道工程总里程12.05万公顷,折合绿化面积22.79万平方千米。浙江、安徽等省在“十五”期间将建成包括公路、铁路、河道和海塘沿线总长万里的绿色通道,浙北的嘉兴地区万顷农田绿化造林正在规划,上海宽400米的环城绿化带开始建设,苏锡常地区启动建设三市九县的“绿色都市圈”,北京“五河十路”通道工程加快实施,其它省(市、区)绿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设也方兴未艾。绿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设成了绿化种苗市场需求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是绿化种苗产业发展的又一潜在市场。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环境整治已经全面展开,北京市2001年卫星城、小城镇完成绿化面积600平方千米,2002年又把小城镇绿化列入北京市十大绿化工程之一;南京市把小城镇绿化列入林业八大工程;浙江省2003年起启动万村整治工程。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为绿化种苗产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加入世贸组织(WTO),开拓了我国花木业的国际市场。 加入WTO后,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国际上一些高档花卉进口量增加的同时,也为我国苗木花卉产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如果我国苗木花卉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产品品质、档次、规模及服务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品牌和信誉,就能大幅度增强和提高我国花卉种苗的出口能力。同时,通过进一步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增加外国投资者对在中国发展花卉种苗产业的兴趣,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绿化苗木产业的开发。
2、我国花卉行业生产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
①我国花卉行业现状 我国发展花卉产业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迅猛。从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27倍,产值增长了57倍,出口创汇增长了47倍,分别达到了43.5万公顷、353亿元和9756万美元。
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我国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绿化苗木、草皮等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据介绍,我国花卉销售额最高年份时达到540亿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鲜切花和盆花所占比例有限。
产业效益低下。 与一些花卉大国相比,我国花卉产业效益还很低下。我国花卉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鲜花总量占国际市场的比例约为3%。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的鲜花六成以上都是进口的,自产鲜花的份额微不足道。由于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不少本地花卉还在节节萎缩。
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
我国花卉产业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正面临考验。传统的大路货花卉由于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纯复壮,品种严重退化,已经难登大雅之堂。国际市场竞争力低。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态势,生产面积增长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低、效益低,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②我国花卉行业的发展前景花卉是大有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属于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全国城镇人口年平均消费鲜切花3枝,按全国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不到1枝,个人消费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国人均鲜花消费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仅国内个人年消费总值就增加37亿元以上,所以国内花卉市场的潜力巨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带动花卉市场的发展。 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专家预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西部12省区仅退耕还林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广大地区的退耕还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等对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镇建设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将掀起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以广西为例,按照规划,“十五”末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届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6%、30%和10平方米。这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国际花市的活跃为我国花卉业开辟了另一增长点。 目前,国际花卉市场异常活跃,近几年行业产值(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就鲜花消费来说,世界人均年消费额为3美元,西欧、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费额在100美元左右。我国也已跻身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特别是我国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出口前景广阔,近10年来,我国花卉出口创汇额达2.6亿元以上,以后,随着我国花卉产品的品质、规模等不断提高,花卉出口业还将呈不断增长趋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