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叠彩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属临桂县辖地,1913年属桂林县地。1940年属桂林市凤北镇、西南附廓乡,1950年设第三区和北郊区,1955年改三皇、北站2街道,1958年改三皇、北站2公社,1966年更名东风、胜利公社,1979年东风、胜利公社合并置叠彩区。

叠彩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对桂林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划作相应调整:扩大叠彩区的行政区域,将原郊区大河乡、穿山乡的清风村划归叠彩区管辖。区 *** 驻凤北路。

2000年,叠彩区辖2个街道、1个乡。2006年1月6日,叠彩区人民 *** 从凤北路8号搬迁至中山北路147号。?

行政区划

至2012年底,叠彩区下辖2个街道,1个乡。

叠彩区行政区划 叠彩街道 辖宝积、叠彩、鹦鹉、虞山、回龙、观音、芦笛、九华8个社区居委会。 北门街道 辖清风、锦绣、城北、凤凰、铁路、金河 、凤集7个社区居委会。 大河乡 辖四联、新民、群力、上阳、蒙正、大河、潘家、尧山、大村、白竹干、清风、五福、星华、乌石、南洲15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叠彩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中部,东面和北面与灵川县相连,南与象山区、七星区相接,西与临桂区接壤。

气候

叠彩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长冬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地形地貌

叠彩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发育岩溶地貌和流水地貌两大系列,地貌类型复杂,形态多样。山地、丘陵、平原 均有分布,主要山峰有叠彩山、伏波山、虞山、尧山、老人山等。

水文

叠彩区主要河流有漓江、董家河等 ,董家河发源于大河乡鸟树岭全长5.20 公里,流域面积 0.81平方公里。

资源 土地资源

2010年,叠彩区漓江西岸边有近9平方公里未开发的土地,2010年叠彩区耕地面积1193公顷。

植物资源

叠彩区有植物资源近千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植被以马尾松为主,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

矿产资源

叠彩区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等。

经济 综述 叠彩区

2012年叠彩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财政收入3.24亿元。

2013年叠彩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93亿元,同比增长9.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5亿元,同比增长28.2%;财政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1.51%;规模工业总产值28.12亿元,同比增长2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6亿元,同比增长12%;实际到位内资2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实际利用外资802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4元。

第一产业

2012年叠彩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4%。花卉种植新增600亩,总面积达6000亩,产值占全区农业产值的40%以上。蔬菜面积新增1500亩,总面积达1万亩,产量达39705吨。家禽出栏51.1万羽,同比增长4%;生猪出栏1.9万头,同比增长4.5%。

2013年叠彩区花卉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600万元,占全区农业产值的40%以上。"菜篮子"基地面积稳定保持在2500亩左右,其中1200亩已通过自治区农业厅和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年产量3万吨,产值1800万元。南方优质梨产量达5万多斤。全年出栏生猪1.8万头、家禽49.02万只、大牲畜0.63万头。新建野猪、竹鼠、黑豚鼠养殖基地各1个。

第二产业

2009叠彩区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约130家,主要生产饲料、食油、机械工具机、机械配件、医疗仪器、五金电器、工艺制品、塑胶印刷、木制用具等。

2012叠彩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3亿元,同比增长4.81%。全年帮助企业获得银行及上级流动资金贷款3.66亿元,三家企业获得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10万元,五家企业获贷款贴息资金112万元。区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12余万元,发展微型企业190家。

2013年叠彩区新增亿元企业2家,培育微型企业86家。力源粮油集团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显现,新增子公司8家,是全市唯一的自治区20家强优工业企业。

第三产业

2009叠彩区先后建成了以11个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品零售市场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各专业市场共有个体经营户2000余户,市场经营商家1200余家,年商业营业额约8亿元,年实现税费1000多万元。

2013年叠彩区"花无缺"农家乐被评定为四星级,叠彩区非星级酒店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9102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暨第二届桂林地方美食评选大赛,叠彩区有4个菜品分获传统菜金奖和创新菜金奖。

叠彩区房产业

2013年,叠彩区服务业产值增加值达39.17亿元,同比增长8.4%,占同期GDP比重73%。

社会 城乡建设

2012年,叠彩区确定的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有8项全面完成,全面落实"小巷灯"工程,在九华、鹦鹉、回龙等社区安装"小巷灯"54盏。落实基层便民工程,成立锦绣社区服务站,完成清风社区办公用房整合改造,清秀社区建成"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便民健身室和图书室。文化广场公益传媒工程顺利建成使用。

民生

2013年,叠彩区共发放低保资金705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109.24万元,发放孤儿保障金4.89万元,建成清风社区、铁路社区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清风社区被民政部授予"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残联工作荣获桂林市扶贫开发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名。

2013年,叠彩区共提供就业岗位3310个,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39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8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10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59人,创业培训147人。全年完成养老保险扩面任务2275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318万余元。

科技

2013年,叠彩区有11人次获学科竞赛全国奖励,114人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奖励,54人次获桂林市级奖励,11个课题立项为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课题。

医疗

2012年,叠彩区大河乡卫生院医改顺利完成,新农合参合率达98.28%,统筹基金总支出622.56万元,使用率达83.93%。

交通

叠彩区交通发达湘桂铁路、322国道纵贯全境。桂柳高速公路、322国道在区内交接,桂林港务所,铁路客运始发站、桂林市邮电、通讯中心坐落其中。

半边渡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距叠彩区26公里。桂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站-铁路客运始发站,年吞吐量达300万吨;桂林市区唯一的大型货运码头虞山码头,货船可抵广州。

民航 :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距叠彩区25公里。拥有国际国内航线50多条,国内可直航北京、上海、广州等40多个城市,国际通香港、澳门、日本福冈、韩国首尔、马来西亚等航线。

铁路:

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枝柳动脉,纵贯湘桂走廊。

公路:

高等级国道322线贯穿全境,衡阳至昆明、北京至北海、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交汇。

旅游

叠彩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辖区内有著名的伏波山公园、叠彩区山公园和新开发建设的公园精品─虞山公园、泗洲湾、叠彩山、伏波山、木龙洞等。

叠彩山

位于桂林市北的漓江之畔,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明月、仙鹤两座山峰。因山石层层横断如彩绸锦缎相叠而得名。古代山上多桂树而称之桂山,又由于山中有个四季生风的洞,也叫它作风洞山。从亭中眺望明月峰的山石,便见叠彩层层、琳琅满目,最能领略"叠彩"之意。

银子岩旅游景区

桂林荔浦银子岩旅游景区位于桂林市荔浦县马岭镇荔桂公路东侧,距世界旅游明珠桂林市中心85公里,距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县界3公里。银子岩世界旅游度假风景区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特色景点数十个,以音乐石屏、广寒深宫、雪山飞瀑"三绝"和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三宝"等景点为代表。

象鼻山

象鼻山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鼻子伸进漓江饮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 ,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奇特景观。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阳朔月亮山风景区"十里画廊"的精华旅游地段,有阳朔唯一的原始吊桥、高山音乐流水瀑布、可鸟瞰阳朔"香格里拉"遇龙河和羊角山等精华田园风光的最佳观赏台、蜜蜂园、蝴蝶园等景点。

叠彩区

半边渡

半边渡离绣山约两公里处,江左岸有一驼形石山,拔岸屹立,阻断了岸边的小路,使得两个村庄过去必须依靠渡船往返,由于两个渡口均位于同一岸边,因而当地人称之为半边渡。半边渡的对岸有一村庄名为浪洲村,半边渡实际上是"三边渡",故当地人戏称为"一渡两边三靠岸"。

名优特产

漓江啤酒鱼

漓江啤酒鱼像川菜中火锅鱼的做法,先煎,再放啤酒及各种调料烧制而成,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入口果

漓江啤酒鱼

然鲜辣可口,无腥味。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圆细、爽滑、柔韧,具有独特的风味。其做工考究,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

桂林腐竹

桂林腐竹大约盛行于唐代,沿袭至今,腐竹成了桂林的传统食品。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传统的特别制作工艺。成品颜色淡黄、油面光亮、枝条肥胖、空心松脆。

北京恒爱阳光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2010年,市政府将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这一重要抓手和“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把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并加快实施现代工业体系规划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新材料、铝及铝加工等专项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建设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依托郑州日产、宇通客车、海马(郑州)、少林四大整车企业,强力推进日产第二工厂一期工程、宇通客车新增2万台客车产能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动中重卡汽车落户郑州;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配套设施体系建设,提升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能力,推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创建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城市。依托大方桥梁、宇通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恒天集团新纺机、七一三所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巩固提升光伏、新型电池产业,扩大绿色照明产业规模,提升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软件服务产业,加快推进中科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以郑州纺织产业园服装生产基地、杉杉集团入驻、宏业纺织等项目为抓手,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强力推进中粮(郑州)工业园、益海嘉里、双汇食品工业园、思念食品新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加快中孚实业新建30万吨高档铝材生产线、宇通全铝车身公交车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国际物流中心和商贸城建设规划,实施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建工程,启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申请设立航空综合保税区和B型保税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动冷链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行业建设,争取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进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完善商业网点和流通体系,培育本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百货企业,鼓励并争取更多国际名牌入驻郑州。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组织实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期货、保险机构在郑设立总部,争取外资银行入驻郑州;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期货衍生产品,推进化肥、甲醇等品种早日上市交易。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县域为单位组建农商行、农合行,支持郑州银行跨区经营,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和小额借款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会展业,认真办好第十六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重大展会。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以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为重点,主动开展工作,优化建设环境,推动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配合推进石武、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和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轨道交通和郑汴物流通道工程,确保西绕城公路改扩建、京珠高速郑州至漯河段改扩建、中心区铁路跨线桥工程竣工投用,确保四环快速路运行通车,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开工建设郑新快速通道、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航空港二期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城镇供水设施扩能升级和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热力、天然气管网和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步伐。强力推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力争河南中烟150万大箱生产基地、恒天集团河南载货汽车基地、海马郑州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3个已签约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中船重工智能屏蔽门及电梯开发等一批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国电荥阳2×60万千瓦发电机组、旭飞液晶玻璃一期等76个项目按期达产。积极做好列入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突出抓好宇通年产3万台悬架等47个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郑州日产年产4万台多功能商用车等19个省“双百计划”项目和华润电力1×6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154个省“1074”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85亿元。继续扩大民间投资,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结合“十二五”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产业集聚区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产业集聚区投资倍增计划,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力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2个。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行联审联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社会投资项目代理制,坚决打击影响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

(三)保持政策连续性,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社区便民店,支持大型百货、专业批发市场向二级城市布局网点。促进文化、旅游、信息、健身、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培育夜间消费,市内各区至少规划建设1条夜市步行街。全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生活。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将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由3000~6000元提高到5000~18000元。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00个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市90%的行政村。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鼓励农民建设新居。

(四)加强“三农”工作,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小麦、玉米、水稻等良种补贴以现金形式直补给农民,认真落实国家小麦、稻谷等粮油收购政策,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实施《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杨桥灌区5万亩现代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使40万农民群众用上自来水。统筹安排县乡公路、村镇交通设施,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新建132座村镇垃圾中转站,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以村镇规划编制为契机,对现有村镇合理布局,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新农村示范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创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方式,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等中介组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的移民安置、征地拆迁等工作。

(五)扎实推进郑州新区建设,努力构建复合型新城区。郑州新区作为全省和全市的“一号工程”,今年将全面掀起开发建设高潮,年度投资达到410亿元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完善规划体系,争取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尽快报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完成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住房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全力推动龙湖地区、高校和职教园区、航空港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带动新区整体发展。加强交通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05.3亿元。围绕项目建设,抓开工、抓进度、抓达产,全年新开工项目39个,投资132.2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中兴郑州产业园及研发中心、深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香港招商局集团开发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区投融资平台作用,对土地实行一级垄断开发;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继续探索BT、BOT等开发建设模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探索新型公共管理模式。

(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化大都市。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点,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卫星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县域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探索实行宅基地换住房和承包地换社保,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逐步把卫星城发展成为人口在30万以上、城区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城市,构建大郑州都市圈。实施畅通工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按照“中心东移、功能外迁、降低密度、组团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地处交通拥堵路段的机关事业单位和长途汽车站、物流市场的外迁步伐,合理疏散人流、车流。投资118亿元,大力开展以交通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交通状况有明显改善。建设北三环—中州大道和经三路立交等9项立交工程,实现三环路快速畅通;开工建设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做好陇海路高架快速路前期工作,构建市区交通“大十字”格局;开工建设一批下穿隧道工程。完善静态停车系统,在三环内建设公共停车场23处,设置停车泊位5360个。坚持建管并重,加强交通综合整治,提高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市民文明出行教育,综合整治违章占道、违禁行驶、乱停车、随意横穿马路等不良行为,提升全社会文明交通意识;提倡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治理堵塞严重的路口、路段。加强对火车站和二七广场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优化窗口形象。改造市区100条背街小巷,为30条无灯道路安装路灯;新增公厕50个,新增设公厕指向标志2000个;新建南郊热源厂1个,铺装供热管道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天然气管道50公里,新发展用户8万户;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50万株;扩建西流湖公园。加大城中村、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改造,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开敞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城市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完成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启动商城遗址公园二期、黄帝故里二期、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和西山古城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二期工程。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改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个、农村文化大院500个,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000名。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创意动漫、数字影视、网络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扶持小樱桃动漫、华豫兄弟等文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着力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大力扶持《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培育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景区资源整合,深入推进与知名旅游企业战略合作,把嵩山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开发建设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新密古县衙、雁鸣湖等景区,使其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旅游道路、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开工建设市奥体中心、体育馆,为500个行政村建设“一场(标准篮球场)两台(两个室外乒乓球台)”,全市行政村“一场两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积极申办全国城市运动会,高标准举办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第十八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务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盾构、生物医药、花卉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绿色新材料、环保产业、循环经济集聚区。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水泥、电解铝、焦炭等高能耗产业的新增产能,加强耐材行业资源整合。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工程,努力打造中西部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市区和各县(市)城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治理力度,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和噪声污染查处率均达到8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15天。加强林业生态市建设,新增造林18万亩,建成林业生态乡镇12个、林业生态村100个。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开工建设金水河上游、东风渠上游和潮河治理等项目,启动实施贾鲁河生态水系治理与河道复合型湿地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黄河湿地保护工程。

对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进行综合整治,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完成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定目标、定任务,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需求。

(九)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3月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合作,加快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投融资平台运行监管机制,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融资风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试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加快推进经营性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兼并、收购工作;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发挥国有资本的调控、调节和导向作用;稳妥推进市属企业脱钩改制及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持续有效地开展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争取设立承接转移示范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加强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和进展情况督查通报制度。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着力打造一流的开放环境。抓住外部需求回暖的有利时机,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大宗农产品、自主品牌产品、自主技术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努力实现出口恢复性增长。大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快航空口岸和东站货运口岸建设,推行“一站式”通关。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办好“十大实事”,认真解决好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雨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市推广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0元;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和住院支付比例;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学、社保、退伍安置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救助,新建“留守儿童之家”和“流动儿童之家”30个;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符合居家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托养人数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高度关注居家养老工作,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廉租补贴发放标准,符合条件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搬迁1800户6500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市区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校,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全市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配齐学生用床和餐用桌椅;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自今年秋季起对具有郑州户籍并在郑州市属及县(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实现中职生免费教育,整合重组市区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加快市九院老年关爱病房楼、市儿童医院(东区)项目建设,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市七院迁建工程;新建796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所的任务,为新建村卫生所各配备2万元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设备;构建全市统一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120急救报警网络全覆盖,新建7个市区急救站和67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为全市所有急救站各配备3辆专用急救摩托车。实施优生优育工程,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引导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深化平安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安全生产源头治理,严格实行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继续做好江油四镇的对口援建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北京恒爱阳光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2015-01-19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乡郎各庄村东路四条北憩园内。

北京恒爱阳光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327257967T,企业法人李连魁,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恒爱阳光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劳务服务;清洁服务(不含餐具消毒);销售I、II类医疗器械、装饰材料(不从事实体店铺经营)、五金交电(不从事实体店铺经营)、机械设备、家具(不从事实体店铺经营)、体育用品、文具用品、日用品、花卉、工艺品;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餐饮管理;市场调查;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策划;婚姻服务(不含涉外婚姻);摄影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餐饮服务;销售食品。(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销售食品、餐饮服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895654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9526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恒爱阳光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