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施农业用地
设施农业用地是指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根据现代农业的生产特点,从有利于支持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规范用地管理出发,可将设施农用地具体划分为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
一、什么是设施农业用地
1、设施农业用地是指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则是在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
2、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特点,从有利于支持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规范用地管理出发,可将设施农用地具体划分为配套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
(1)配套设施用地是指由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包括粮食烘干设施、晾晒场、粮食和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农资临时存放场所等用地。
(2)附属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目的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污水、畜禽养殖粪便等废弃物存储、收集、处理等环保设施用地,生物质(有机)肥料生产设施用地;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检验检疫监测等技术设施以及必要管理用房用地;设施农业生产中所必需的原料、设备、农产品临时分拣、存储包装场所用地,符合?农村道路?规定的场内道路等用地。
(3)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规模化养殖中畜禽舍(含场区内通道)、畜禽有机物处置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工厂化作物栽培中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用地等;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池和进排水渠道等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单层,小于15平方米)用地等。
二、如何规范使用设施农业用地
1、从事设施农业建设的,应通过经营者与土地所有权人约定用地条件,并发挥乡级政府的管理作用,规范用地行为。
2、签订用地协议,设施农用地使用前,经营者应拟定设施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建设地点、项目名称、设施类型和数量、用途、标准和用地规模等,并与乡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土地的用途、使用年限、土地复垦要求及时限、土地交还和违约责任等有关土地使用的条件。协商一致后,土地使用条件和建设方案通过乡镇、村组政务公开等形式向社会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天,公告期结束并无异议的,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者三方签订用地协议。
3、用地协议备案,在地协议签订后,乡镇政府应按要求及时将用地协议与设施建设方案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备案,不符合设施农用地有关规定的不得动工建设。
养殖场建设用地新政策
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
(一)作物种植设施用地
1.生产设施用地。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含工厂化作物栽培)和食用菌生产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大棚、温室、以及符合“农村道路”标准的棚间道路等设施用地。
2.辅助设施用地。直接服务于作物种植的看护房、检验检疫监测、疫病虫害防控设施,农机具存放、有机肥处理和自用种植原材料堆放等场所,以及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储藏、组织培养等设施用地。
(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
1.生产设施用地。直接用于畜禽和水产养殖的畜禽圈舍、养殖池、有机物处置、育种育苗设施、饲料存贮和配制、绿化隔离带、进排水渠道,符合“农村道路”标准的场区内通道等设施用地。
2.辅助设施用地。与畜禽和水产养殖直接关联的粪污废弃物处置、检验检疫、疫情防治、洗消转运,水产养殖用水和尾水处理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类加工场所等用地。
如何科学选址
怎样合理确定用地规模
要从这些方面来注意
01
生态保护
设施农业用地选址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得在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核心区、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和国家规定的公共设施安全区等禁止区域布置设施农业用地,原已备案的设施农业用地应逐步退出。
02
耕地保护
设施农业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
种植设施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必须补划。
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对确实难以避让的,使用面积不得超过养殖设施总用地面积的5%,总面积最多不得超过5亩。
各地要引导养殖设施用地因地制宜利用荒山荒坡、滩涂、坑塘水面以及低效闲置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及水田。
03
严格控制辅助设施用地规模
种植或养殖生产设施用地规模,由经营者根据生产和投资规模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根据生产设施规模、生产类型和生产实际,以及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其中,作物种植类辅助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种植生产用地规模的10%以内,最多不得超过15亩;畜禽水产养殖类辅助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养殖生产用地规模的10%以内,最多不得超过20亩。
利用非耕地建设种植类或养殖类辅助设施,以及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其用地规模可适当扩大,但最高不得超过25亩。
同一设施农业项目用地不得分拆备案。
04
规范设施农业用地取得程序
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应签订用地协议,实行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制。设施农业经营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就用地事宜协商一致并签订用地协议后即可建设。
用地协议签订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营者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05
支持新型设施农业发展
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应用先进技术和智能化管理,在符合相关规划、建设安全和生物防疫等要求的前提下,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
鼓励将看护房与其他辅助设施用房合并建设使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在农村地区,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大多数的农民朋友提供了生活保障,也是农村最传统的两项经济来源,所以农民朋友基本上都是围绕它们开展赚钱项目。随着国家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调整,对养殖用地也做了新的规定。那么在2021年,农村养殖用地要满足什么条件,申请建设养殖场需要什么手续呢?2021年农村养殖用地的审批流程又有哪些呢?下面跟益速宝一起来简单了解下。
一、养殖用地新规定 1.现在关于养殖用地的审批越来越严格。国土资源部最新制定的《全国土地分类》和《关于养殖占地如何处理的请示》规定: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其上建造养殖用房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从事养殖业不再按照建设用地或者临时用地进行审批。 2.近年来国家对环保整治的力度越来越大,农村开展环境整治也对养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养殖用地也不是说建造就能建造的,主要需要满足环评设计的要求,并且必须要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否则会对环境和生活造成影响。 3.除了以上两点,养殖用地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不能在农田保护区内建设,只能建在非保护农田上; 不能破坏种植条件,不能破坏耕地的耕作层; 必须远离河流、饮用水源和村庄,益速宝提醒禁养区内不能建设养殖场。 二、建设养殖场要办哪些手续? 1、用地手续 养殖场用地需要办理生产设施用地的备案手续,签订用地协议在国土局和农业局备案。养殖场的选址还需通过规划局的审批。 2、环评手续 养殖项目属于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从选址到最终养殖场生产运行整个流程都需要通过环评进行认定和分析预测,需要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环评手续也是后期申请工商、税务、动检等证件审批时必须的材料。环评手续需到环保局办理。 3、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在建设养殖场时一定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污许可证则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4、养殖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养殖证》是国家要求海域水产养殖和内陆水域养殖户需要办理证件;而对于驯养繁殖可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时一定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5、办理工商登记及备案手续 证件齐全后养殖户需要去工商局申请工商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在取得营业执照后需要到畜牧局办理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 三、农村办养殖场申请流程 由于今年猪肉暴涨的情况,许多农民朋友开始有了养猪的打算,但是如果想要在农村开展大批量养猪,还得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下面一起来看看,在农村办养殖场的具体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1、养殖用地是由国土部门提前统一规划的,新建养殖场绝对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占用劣地和荒地。 2、办理养殖项目个人申请。先向村镇申请经审批同意后,到畜牧部门办理养殖备案手续。 3、携带个人养殖申请、村镇证明、养殖备案手续到当地国土所申请办理养殖用地备案手续。 4、国土所进行现场测量,出具地类、规划等证明,签订土地复耕协议,报国土局审查备案。 5、如果养殖用地建设了永久性建筑,那么还需要办理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然后还要缴纳一定的使用费和造地费。 点击蓝色字体查羊价 点击蓝色字体大量收羊 农业局专家:这样养羊,1年回本,2年买楼!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