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果蔬会应该怎么办
(2008.10.16)一年一度果蔬会,每年金秋看烟台。果蔬会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了,本应脱去稚气和羞涩,越办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是“年年都看果蔬会,越看越象杂货会”,到果疏会上走一走,什么粉丝、海参、胶东大馒头应有尽有,甚至东北三宝、鳄鱼龟、拖拉机也来凑热闹,敢问一句:这些东西是果还是蔬啊?拖拉机甚至连食品都靠不上。还有“果蔬会到底给烟台带来了什么?”,相关产业因此发展了吗?城市形象因此提升了吗?都没有。虽然有的客商和个人通过果蔬会,了解到了一些供求信息,采购到了需要的产品,但这寥寥无几(要不然,果蔬会也不会每次展期不到就草草收场了)。说实话,现在果蔬会真成为了一种形式和过场,成为食之无味、弃而不舍的鸡肋。
一是要准确定位。据了解,这个展会原来只是叫果蔬会,后来又被加上“食品”两字,真不知道怎么想的。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可以称作食品,冠上“食品”二字,果蔬会特色荡然无存。想想看,如果一个展会上,既有蔬菜水果,又有水产品、农产品、畜产品,还有方便食品、食用油料、食品加工机械,等等。在展会高度专业化的今天,这样繁杂的展会除了退休了的老太太、老大爷们,谁还会参加呢?所以,展会定位宜细不宜粗。
依我之见,即使单纯“果蔬会”这个名称,也太大、太空了,我们烟台也支撑不起来。果蔬会,顾名思义果品+蔬菜。那么,请问烟台蔬菜产业发达吗?种植栽培技术先进吗?新品种开发力量雄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烟台除了龙大等一批外向型企业在进行蔬菜加工外,其余一无所有。所以,烟台从一开始就不应当打蔬菜这个品牌。蔬菜产业是潍坊人民的骄傲,人家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有庞大人流物流支撑,人家办的寿光蔬菜博览会可谓顺风顺水,左右逢源,大受欢迎,展期一再延长,这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再看果品吧,这才是烟台人特色和骄傲,烟台苹果、莱阳梨、龙口长把梨、烟台大樱桃、葡萄打遍天下、唯我独尊,烟台在果树栽培、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历史源远流长,实力有目共睹。可以不客气地说,烟台是我国北方果品品种最丰富、特色最突出、技术最先进的地区,是引领北方果品产业发展的桥头堡,这才是我们应当用来吸引客商、发扬光大的优势品牌。所以,个人认为,果蔬会应当改名为“烟台果品交易博览会”或“中国北方果品交易博览会”等。
二是要明确目的。办节办展既不是为了在展会期间集中签订一批招商引资协议(地球人都知道,这些意向和协议早在展会召开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与展会本身风马牛不相及,实在不应作为展会的经贸成果),也不是为了拉动人流、物流(这只是展会的附属作用)。办展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就必须靠特色吸引人、靠品牌凝聚人,千方百计把展会办得红火起来、热烈起来,使之能够更贴切地反映出烟台的城市特质,成为展现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当然,目前这种农贸市场式的果蔬博览会,虽然不能很好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但也能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展示出一个种别样的烟台——不修边幅、杂乱无章,只可惜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三是要科学运作。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天生有着交易的需求和渴望,理所应当成为参展的主力军。许多企业之所以参展不踊跃,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展会组织不力、影响力较小,参加展会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企业财力有限,付担不起展位及参展费用。三是企业产品销路很好,参加展会没有必要。在企业参展不积极的情况下,招商招展成为了我市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每个县市区政府都直接参加展会,而且还有许多部门和乡镇前来参展。于是,政府直接参展、展区按照县市区进行布局,成为了果蔬会的一大特色,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破坏了展会氛围,除了壮壮门面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个人认为,参展参会应以企业为主,各级政府和部门不应直接加入,在现阶段参展企业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将各级招商招展的庞大开支,直接转变为对参展企业的补助,以此充分调动企业参会参展的积极性。
1、黄瓜 2、甜 瓜 3、西 瓜 4、中晚熟苦瓜 5、中晚熟丝瓜
6、中晚熟冬瓜 7、中晚熟南瓜 8、中晚熟葫芦 9、佛手瓜 10、春四季豆
11、春豇豆 12、扁 豆 13、早毛豆 14、刀 豆 15、高山茄子
16、高山辣椒 17、菜玉米 18、春萝卜 19、春大白菜 20、小白菜
21、春胡萝卜 22、芹 菜 23、四棱豆 24、春水芹 25、早莲藕
26、慈 菇 27、芋 头 28、山 药 29、洋 姜 30、豆 薯
31、竹叶菜 32、苋 菜 33、韭 菜 34、大 葱 35、分 葱
36、小茴香(莳萝) 37、金针菜 38、紫 苏 39、荠 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