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果在农村养殖螃蟹的话,一亩田可以产多少斤螃蟹?

这个主要养殖螃蟹的示范基地已经进入年度收割机末期,只有三四个人在基地工作值班的小屋前绑着在蟹堂抓到的螃蟹。“基地共有5个池塘,总面积200亩,主要养殖螃蟹和养虾。”潘望俊介绍说,金丹水资源丰富,养殖技术先进,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达1.52万公顷。年产值超过20亿元是江苏首个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如果在农村养殖螃蟹的话,一亩田可以产多少斤螃蟹?

水产养殖、水质最重要,包括溶解氧含量、温度、酸度、氨氮量等8个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溶解氧量指标。蟹汤溶解氧量一旦低于8毫克,就必须立即启动增氧机。否则螃蟹会因缺氧而死亡。微孔增氧技术是最近效率最高的,可以迅速提高养殖糖的溶解氧量。

传统水产养殖通过观察水的状态、气味水蒸气等,根据经验判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来决定氧气机的开启时间。现代科学养殖通过仪器检测水中溶解氧量和其他指标的水平,决定是否启动氧气机,并采取其他措施确保水产品增长。“向池塘提供氧气是水产养殖的首要任务,但何时实施增氧、塘沽氨氮量超标等时,应通过科学检查提出答案,据此做出增氧、有机物去除等决定,并组织实施。”金坛区是指全真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王金标。但是,增氧离不开电。因为电力设施老化或电力不足,发生意外停电,养殖户一年的辛苦可能成为泡影。过去一年里,金丹地区发生了12起类似事件,保险赔偿金额达20多万韩元。

池塘大亲本的螃蟹受到养殖户的推崇和喜爱。很多养殖户认为螃蟹的样本越大,大的就能养殖树苗。因为最终只有基因好,后代才能变好。这是普遍的养殖户的认识。市场上很多树苗都推出了六毛八孔的亲本,其实大亲本只是螃蟹规格,又不是带着大亲本的蟹苗养大规格的螃蟹。亲本规格大,白籽苗和蟹苗的成本越高,价格也越高。因为大亲本基本上每年都选举,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病化,南北母系杂交严重,各种因素导致大亲蟹不稳定。那么,如何选择蟹苗呢?一般来说,选择活力好,反应快,敏捷的蟹苗和大小整齐,有助于池塘管理,避免树苗的大小差异太大,导致脱皮时间延迟。选择体色好、结实、饱满的蟹苗,主要通过肉头、平度、肝色等进行识别和判断。选择健康、无爪、黑爪、爪等现象是苗子。

关于湖蟹的问题

在四川

蜀山指四川的山,最早见于杜牧的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孙中山在《祭蜀中死难诸义士》中提到“泱泱岷江,峨峨蜀山,惟蜀有才,奇魂磊落”。 蜀山应在四川境内,很可能是峨嵋山附近一带的山脉统称。“蜀山”一词早年闻名于环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系列。

汾湖蟹

汾湖蟹是产于嘉善县境内汾湖和附近水域的一种高档水产品。它的蟹壳是青灰色的,脐部饱满、雪白,蟹脚坚硬结实,最特别的是汾湖蟹的两只螯(俗称大钳)有大小,右边那只大,左边那只小。汾湖蟹生活在汾湖里,汾湖湖水清澈,湖边芦苇根连根,养料丰富,最适合螃蟹的生长。汾湖蟹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而且膏肥肉香,鲜美可口,是蟹中上品。

沱湖螃蟹

沱湖螃蟹生产历史悠久,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品蟹赏菊。八十年代中期,沱湖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开发》,螃蟹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年产量达150吨以上,成为沱湖的龙头和特色产业,养殖面积和产量位居皖北之首,沱湖人民衣在螃蟹、食在螃蟹、住在螃蟹、行在螃蟹,当地有一句俗语叫 “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螃蟹养殖在沱湖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窥一斑。沱湖生产的清水大闸蟹选用正宗的长江系中华绒鳌蟹苗,水草茂盛、清洁无污的沱湖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丰富的小鱼虾、螺狮等天然水生物是其食之不竭的饵料,沱湖螃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具有膏丰肉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民国早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是个出了名的品蟹美食家,他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等:一等是湖蟹、二等是江蟹、三等是河蟹、四是等溪蟹、五是等沟蟹;六等是海蟹。沱湖的螃蟹当属一等湖蟹中的极品。它所含的水份少,蛋白质、脂肪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份特别丰富。据专家测定,每 100克沱湖蟹肉中含蛋白质15克,铁14毫克,核黄素0.72毫克,维生素A5970国际单位。螃蟹除了是名贵的美食,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传统的食疗方剂,据《本草纲目》和我国古代一些医书记载,蟹肉清热散血、养筋益气,可治筋骨损伤、疥癣、烫伤,湿热黄疸;蟹爪破血消积,可治产后瘀积,血崩、腹痛;蟹壳攻毒行瘀,可治瘀血积滞,乳痈、冻疮等,同时蟹壳还可提制成可溶性的甲壳质,该物质粘性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工业原料。沱湖螃蟹在省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近100吨销往上海、南京、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是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欢迎您在金秋十月到风景如画的沱湖来,来看看大闸蟹的故乡,来听听大闸蟹的故事,来品尝朱元璋亦爱食的沱湖大闸蟹。秋高气爽,持螯赏菊,人生之一乐,您岂可错过!

从五河县城驱车西北3.5公里,便是风景秀美的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拥有6万亩沱湖大水面,是中华绒螯蟹的盛产地,年产优质大闸蟹150多吨。沱湖为一手掌形河迹洼地型浅水湖泊,其湖岸弯曲,核心区面积5800公顷,常年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草丰茂,淤泥深厚,浮游动植物种类较多,天然供饵力强。近年来,沱湖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充分发挥沱湖水资源优势,积极实施“走水路、念水经、发水财”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螃蟹为重点的特种水产养殖,使沱湖逐渐成为皖北最大的商品蟹生产基地。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 此蟹产于江苏苏州地区阳澄湖,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名产。阳澄湖湖水大闸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营养丰富。自古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即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阳澄湖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这与阳澄湖的特殊生态环境有关。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质清淳如镜,水浅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得宜,正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所以,阳澄湖蟹的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大大的与众不同。形态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肉质肥嫩鲜美,食过后再食其它再好的佳肴名菜,都会索然无味。就在离开阳澄湖数公里的雉城湖,湖蟹产量亦多,但受海潮影响,肚不白,毛微黑,肉质远不如阳澄湖蟹好吃。同一境域的湖蟹,尚且不能相比,其它地区的螃蟹,更是大为逊色了。因此,阳澄湖蟹在海外久享盛誉,被称为"中华金丝绒毛蟹。

阳澄湖蟹为什么又普遍称为"大闸蟹"呢?包笑天曾对这个名称写过一篇《大闸蟹史考》,说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或者是临时发起的。所以这些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喊道:'闸蟹来大闸蟹'。"这个"闸"字,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谓"炸蟹"。这样的解释,尚不能尽意。 他"有一日,在吴讷士家作蟹宴(讷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张惟一先生,是昆山人,家近阳澄湖畔,始悉其原委。"

吴讷士是苏州草桥中学的创始人,父亲吴大征晚清时官至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当过刘坤一的副帅,一门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张惟一就是方还,与王颂文同为吴讷士的好友,吴家的常客。顾炎武《天下邵国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为吴士讷所购得,又为方还和王颂文在吴家发现,并慨然接受相赠迎回昆山。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为书林中的一段佳话。 事有凑巧吴家设蟹宴,方还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关"大闸蟹"名称的解释:"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竹闸就是竹簖,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形成里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阳澄湖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三是黄毛,脚毛长黄挺拔;四是金爪,阳澄湖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

营养价值:螃蟹是高蛋白的东西,具有滋阴壮阳的作用。而且蟹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比如磷等人体所需的物质,因此吃螃蟹对人身体是有好处的。一般都可以吃。但是有些人还是慎食螃蟹,因为螃蟹性寒,对于伤风感冒的人暂时少吃,等身体恢复健康以后可以放心吃了。

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淤、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蟹肉对各种癌症都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又是儿童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儿童身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螃蟹不但为食中佳肴,作为药用也有奇功。《本草拾遗》说:“其功不独散,而能和血也。”祖国医学认为螃蟹性寒味咸,蟹肉有清热、散血结、续断伤、理经脉和滋阴等功用;其壳可清热解毒、破淤清积止痛。

现代研究发现,蟹壳含有一种物质——甲壳质,甲壳质中可提炼出一种称为ACOS-6的物质,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质,动物实验已证实,该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但是,现在许多阳澄湖大闸蟹都是“洗澡蟹”,即到阳澄湖区养一段时间(洗澡)。正宗的都已出口至香港及国外。

东平湖中华绒鳌蟹

东平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湖蟹”、“毛蟹”。我县沿湖乡镇商老庄、银山、老湖镇等都有养殖,总养殖水面约10000亩以上,其中湖内网围养殖5000亩,湖外池塘养殖4000亩,稻田养殖1000亩,年总产量约30万公斤。商老庄乡是湖塘和稻田养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乡,约占全县养蟹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华绒螯蟹为方蟹科,属绒毛蟹类。它有步足五对,第一对步足呈棱柱形,末端似钳,称螯足;螯足是五对步足中最强的一对,密生绒毛,故而取名绒螯蟹。步足,是中华绒螯蟹爬行、游泳和捕捉食物的器官,但由于它的头胸部的宽度大于它的长度,步足伸展又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关节向下弯曲,长短不等,爬行时只能一侧步足抓地,另一侧推送身体向侧方移动,所以移动时总是向斜前方,人们故而戏称它为“横行介士”。

中华绒螯蟹平时在淡水中生活成长,到了交配产卵季节,需要到咸淡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刚孵化出的中华绒螯蟹幼体经过四至六次的蜕壳变态后,即成幼蟹,它便又回到江河湖泊中生活成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东平湖与黄河相通,每年都有大量的河蟹进入湖内生长,产量甚丰。六十年代,湖河相接处建闸,阻塞了河蟹回游通道,湖蟹基本绝迹。1975年,我县水产部门从上海崇明岛引进蟹苗360公斤,放入湖内试养成功,1976年10月,湖内出现大量成蟹起动回游,当年捕获成蟹20万公斤。1979年,东平湖沿岸照蟹如灯市,全湖捕蟹达100万公斤以上。从试养情况看,由于东平湖水质优良 ,食物丰富,每放养1公斤蟹苗可获1吨成蟹,产量比在崇明岛养殖还高,且食之味道美于它的故乡崇明岛之蟹。九十年代以来,沿湖养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名牌绿色食品。因此,在湖蟹市场上,出现了“南有崇明岛,北有东平湖”之说。

东平湖所产螃蟹个体大(雄蟹每只重6两左右,雌蟹每只约重3两)、膏满、黄实、色鲜、味美,很早以来,就进入了名菜系列。蟹的腹部俗称“脐”,用以抱卵。雌蟹为圆形,俗称“团脐”,雄蟹呈三角形,俗称“尖脐”。我国南方食蟹有“七月尖,八月团”的说法,就是说七月以尖脐雄蟹最肥;八月以团脐雌蟹最肥。由于气候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东平湖蟹一般在每年的八九月份进入捕获期,此时正值秋高气爽,金菊盛开,也是东平湖旅游旺季,游客在饱览湖光山色之后,品尝膏满黄实的菊花蟹,会增添无限乐趣。

湖蟹除食用外,还有多种用途,如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广泛用于纺织、印染、人造纤维、造纸、塑料以及医药等方面。

南湖蟹

南湖蟹 此蟹产于浙江省的杭、嘉、湖水网地带,素以个体肥大,肉质鲜美而著称。这里的湖蟹,过去都是靠自然繁殖,每年到汛期捕捉上市。现在已开始人工繁殖和放养,并获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