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小豆
(1)单作:包括单种、轮作和复种。小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生产条件较差的荒沙、丘陵坡地单种或作为填闲作物种植。在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小豆多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在麦类及其他作物生长间隙种植,实行一地多熟,提高复种指数。目前常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小豆—玉米、小豆—小麦、小豆—谷子、小豆—水稻、小豆—油菜、小豆—西瓜等。
(2)间作套种:小豆播种适期长,植株较矮小,固氮养地,可与许多高秆及前期生长较慢的作物间作套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常用的种植方式是小豆与玉米、高粱和谷子等作物以1∶2、2∶2、2∶4等形式套种或混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小豆可以与甘蔗、甘薯、果树、蔬菜等作物间作或套种。
(1)做好苗期管理
及早疏苗、晚定苗、查苗补种、保全苗为原则。一般是在4~5片叶时先疏一次苗,留苗量是计划数的3倍左右,6~7叶时再根据密度定苗。对生长过旺的谷子,在3~5叶时压青蹲苗、控制水肥或深中耕,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谷子抗倒伏能力。
(2)做好灌溉与排水
谷子虽是耐旱节水作物,但适时灌溉也是取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播前灌水有利于全苗,苗期不用灌水,拔节期灌水能促进植株增长和幼穗分化,孕穗、抽穗期灌水有利于抽穗和幼穗发育,灌浆成熟期灌水有利于籽粒形成。灌水次数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情况确定,灌水方法以畦灌和沟灌为主。谷子生长后期怕涝,在多雨地区谷田应设置排水沟渠,避免地表积水。
(3)做好中耕与除草
中耕可以松土、除草,为谷子的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大多进行3~4次中耕,幼苗期中耕结合间苗或在定苗后进行;拔节期中耕结合追肥、浇水进行谷子浅培土,中耕深度在7~10厘米;孕穗期中耕结合除草进行高培土,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谷田主要有谷莠子、狗尾草、苋菜等杂草,其防治以秋冬耕翻、轮作倒茬为主,播种前喷施除草剂灭草,田间杂草通过及时中耕除草消除。在播种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条件下,谷子生育前期可用相应除草剂灭草以简化管理技术。
(4)注意后期管理
谷子抽穗以后既怕旱又怕涝,应注意防旱保持地面湿润,缺水严重时要适量浇水,大雨过后注意排涝,生育后期应控制氮肥施用,防止茎叶疯长和贪青晚熟,同时谨防谷子倒伏。
(5)做好病虫害防治
谷子的主要病害有谷瘟病、白发病、黑穗病、锈病、褐条病、红叶病、线虫病、纹枯病等。用55℃温汤浸种、1%石灰水浸种或以阿普隆、托布津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0.5%),可有效消灭种子所带的病原。实行多年轮作倒茬、清除杂草、拔除感病植株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办法。谷子红叶病是由蚜虫传播的病害,小麦及禾本科杂草常是初侵染病原和蚜虫的主要来源,应以灭蚜来防红叶病。纹枯病是主要发生在夏谷区的新病害,病害的轻重与夏季的降水量有直接的关系,防治的主要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谷子的主要害虫包括地下害虫、蛀茎害虫、食叶害虫和吸汁害虫等。地下害虫防治方法主要是以辛硫磷、乐果等拌煮熟的谷子制成毒谷,在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以减少地下害虫对谷种和根系的危害。蛀茎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有:选用相应的抗虫品种;秋冬谷田中耕;冬春消灭田间和地边杂草,及时处理谷子残株;及时拔除谷子田间的虫株、枯心苗,以防幼虫转株危害;在生长期可用毒土诱杀粟茎跳甲虫;以赤眼蜂(卵寄生)防治粟灰螟和玉米螟也有较好效果。食叶害虫主要有黏虫和粟鳞斑叶甲。黏虫的防治以药剂防治低龄幼虫为主,以黏虫散等粉剂配制毒土,顺垄撒施,效果较好;辅助措施以田间草把诱集成虫和卵块,集中销毁,减少危害。粟鳞斑叶甲的防治以除草减少虫源,早播避过幼虫的主要危害期为主。吸汁害虫有粟小缘椿象和蚜虫。防治粟小缘椿象的方法以选用抗虫品种为主,蚜虫的防治以药剂为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