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新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几种

你好

新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几种

灌溉农业

更多(2张)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中文名:灌溉农业

类型:农业技术

含义:干旱以大水灌溉方式保证农业生产

释义: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

石河子的节水法宝——膜下滴灌技术

滴灌(drip irrigation)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特点

省水省工,增产增收。因为灌溉时,水不在空中运动,不打湿叶面,也没有有效湿润面积以外的土壤表面蒸发,故直接损耗于蒸发的水量最少;容易控制水量,不致产生地面径流和土壤深层渗漏。故可以比喷灌节省水35—75%。

对水源少和缺水的山区实现水利化开辟了新途径。 由于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因而作物与杂草争夺养分的干扰大为减轻,减少了除草用工。由于作物根区能够保持着最佳供水状态和供肥状态,故能增产。

膜下滴灌——石河子节水农业的选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水利局在石河子垦区推广应用的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是国家发展节水灌溉中田间灌水过程的一项高效节水技术,截至2003年底,石河子垦区已推广实施大田膜下滴灌面积近100万亩。

 石河子垦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规划耕地面积700万亩,已垦耕地310万亩,2003年实际有效灌溉面积290万亩。垦区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8~12倍,属资源型缺水区。

 石河子垦区开发之初就确立了以灌溉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为在新疆建设大型农场创造了统一规划、渠道防渗、合理轮作、竖井排灌等8条经验。他们在管理上实行以水定地、因水种植、计划用水、按方收费制度,基本上形成了引、蓄、输、配比较完整的灌溉体系网。

 近几年,石河子垦区在发展中遇到了水资源短缺、田间灌溉技术陈旧、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地次生盐渍化蔓延等问题,原有水利灌溉工程老化,效益下降,已成为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八师水利局根据师党委制定的“节水扩灌、增产、增效、改善环境”的节水发展思路,近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农业节水工作。1996年,石河子市水利局在做好田间管理型节水和工程型节水的同时,开始尝试应用一些先进的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技术,并成立了两个节水灌溉课题组,同时开展棉花喷灌和棉花大田膜下滴灌试验。

 试验和实践均表明,由于水的飘移损失太大,作物生育期喷灌灌水量与垦区常规灌溉用水量每亩400立方米相当,灌水效率不高,节水效果不佳。屡受好评的喷灌技术在石河子垦区则“水土不服”,节水增产效果不明显。怎么办?难题又一次摆在农八师水利局面前。

 膜下滴灌——从浇地到浇作物的变革

 石河子垦区121农场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们在弃耕的盐碱地上进行的膜下滴灌试验证明,在石河子垦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不仅可行,而且对中低产田的改造作用尤为突出。膜下滴灌、*地滴灌与喷灌对比实验和应用的结果坚定了农八师水利局的信心,他们决定以国内生产材料为基础,研究适应我国国情和石河子垦区发展特点的高效用水新技术——膜下滴灌技术,作为垦区农业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膜下滴灌技术是覆膜技术与滴灌技术两者优点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是将过去水浇地变为水浇作物的一场变革,是地膜栽培技术的延伸和深化。其原理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水,仅在作物根区进行局部灌溉,这样可以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避免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同时,覆膜技术,随水施肥、施药和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可大大减少作物棵间蒸发。作物对水、肥、药的利用更直接,利用率更高,用少量的水和适度的肥料用量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另外滴灌可在根系发育的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之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盐分不易返回地表,植株生长发育正常,在盐碱地上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

 下面的一组数字可以简单地说明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采取膜下滴灌技术的农田,中低产田可增产30%,节约肥料34%~40%,节水50%以上,提高土地使用率4%~6%,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作物的定额由25亩增加到100亩。每亩可节约100~130元,可通过滴灌技术控制作物生长,抑制土壤盐渍化。

 膜下滴灌——石河子的节水法宝

 农八师水利局为验证膜下滴灌的适应性,1997年至1998年扩大了试验的规模、范围和试验内容。在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的149农场,在光热条件好、水土矛盾突出的136农场,在土壤次生盐碱重的121农场、147农场进行了大面积的膜下滴灌试验,试验面积由25亩扩大到2300亩,试验作物品种也由棉花扩展到加工番茄、甜菜、玉米、各种蔬菜等。试验研究的内容包括作物膜下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灌溉制度,滴灌系统施肥、施药、化控技术研究,膜下滴灌在盐碱荒地上的应用技术研究,滴灌毛管铺收机具的研制等,均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2003年,农八师石河子垦区已推广实施大田膜下滴灌面积近100万亩,为新疆干旱地区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做出了贡献。农八师水利局研究的膜下滴灌技术也获得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农八师水利局在研究膜下滴灌技术的同时,还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节水技术,用于大田经济作物和城市园林绿化,在石河子市的城市绿化带上全都应用滴灌技术,使城市绿成阴,美如画。

 农八师水利局完成了高效节水灌溉的初步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膜下滴灌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膜下滴灌技术要能够被广大用户接受,就要降低节水器材的成本,而降成本的重要途径就是节水器材地产化。在有关厂家配合下,1999年边缝式滴灌带在农八师垦区内就应用到2.3万亩,实现当年降低亩投资50%以上,保证了职工用得起,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提供了材料保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