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新希望代养4千头猪,却被拖欠200万代养费!他们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据新闻报道,河北省阜平县康家峪养猪场跟深泽县新希望六和养殖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把猪舍租给对方养猪。合同约定寄养费按4000头规模,每天1.8元/头,按150天计算。超出150天,按实际天数计算,合同到期按照实际天数结算代养费。但是,这批猪2021年6月就出栏了,相关费用到现在都没有结清,合计有200多万。
据悉, 康家峪养猪场建的这批猪舍还有当地村里面五个建档立卡户贷款投资的钱,关系到他们脱贫之后不返贫的问题。那么,他们的权益该如何保障呢?
首先是就这批欠款来说。新希望六和是个大企业,上市公司,一年出栏量接近1000万头,堪称巨无霸。也因为这样,怎么要钱,也就成为了一个难题。通常情况下,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养猪场去跟新希望六和要钱呗,不行就打官司。但显然,这一年多,养猪场要了很多次也没有能要到钱,而且也没有走法律途径。这也很好理解,养猪场并不愿意跟新希望六和把关系闹僵,还指望着他们继续在猪场里养猪呢!
时隔一年多,康家峪养猪场也是没办法了,这才找到了媒体,希望能顺利结来这笔钱,同时还不把关系闹僵。但后者这个愿望,能不能达成就不知道了。不过,经过媒体曝光之后,这批200多万的费用,应该是没问题的了。记者联系到了总部,对方也愿意坐下来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其次,他们的长期利益。一个是如何继续保持跟新希望六和的合作关系,这可能需要当地政府或者一些别的有能力的人出面了。作为乙方,确实太难了。第二是既然这个养猪场承担了扶贫任务,就要想办法让它运转起来。除了把猪舍租出去之外,是不是还可以开发别的运营方式?
未来三年养猪会进入微利时代。
猪肉价格的波动,自有其规律性,因为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近十年来看,猪肉价格仿佛过山车,大起大落。国家虽采取了一些积极干预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去年至今,猪肉价格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资本对养猪业开始垂青,准备进军养猪业,大干特干。一些地方开始上马大量的养猪场项目,认为是抓住了发展机遇,实践证明,热点一定不是风口,只是在给接盘侠挖坑。
去年以来的猪价上涨,受到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首要的原因是传统养猪的主力军,普通农户退出了养猪业。究其原因是一家一户养几头猪,把粮食转化猪肉,相当于零存整取,几乎没有经济效益。农村的空心化,加剧了这个进程。我们镇过去基本上农村人均年出栏1头猪,现在人均年出栏仅有0.3头左右,有可能更低。其次是环保要求比过去更严,养猪的成本更高,有些地方的猪场因为环保不达标,直接被关停。客观上使出栏猪的数量短时间下滑,尽管去年几部委联合行文,要求为养猪企业提供便利,不能一禁了之,但环保的红线仍是带电的高压线,部分养猪场面临生存压力的事实不容回避。
三是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影响,应该说是对养猪业形成了重创。最直接的后果是能繁母猪的锐减,仔猪价格飞速上涨,7公斤左右的仔猪价格高达2000元/头,而且还是有价无市。年初,某上市公司猪场外等装运仔猪的车辆排起了长龙。普通养猪户想要填槽,一猪难求。少了能繁母猪这关键一环,出栏猪增加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各级政府对新增能繁母猪给予财政补贴,但能繁母猪要达到之前的水平需要时间。即使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至少也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养猪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每一个猪周期,都伴随着能繁母猪的大量淘汰至大量填槽。这一过程总是滞后于市场供需的慢反应。同工业产品不同,养猪业对市场的反应总是慢半拍,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养猪的自然周期决定的。如果要进入养猪这个行业,就必须做好面对这个猪周期的准备。现在养猪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以下几个转变。
一是养猪从过去的农户散养为主,逐渐过渡到大型养猪场为主。养猪的规模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千头、万头养猪场如雨后的春笋般在迅速扩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的农户已不再养猪。专业化的猪场,一两个人就能轻松实现年出栏生猪千头,普通农户只能望洋兴叹。
二是养猪场从自主经营逐步转向代养模式。为了规避猪周期的风险,大量的养猪场选择和大型企业合作,充当代养场。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代加工厂,自已只赚取有限的人工费和场地费,市场风险由大企业来承担,好处是风险小,旱涝保收。坏处是,与高额利润无源。大量的利润被大企业拿走,代养场只能挣点血汗钱,说白了就是高级打工仔。大企业垄断了仔猪、饲料、兽药的供给和出栏猪的定价,代养场沦为附庸。
三是养猪的门槛会大幅度的提高。环保达标限制了部分投资人,环保达标需要不少的资金。规模养猪场本身要求的的自动化和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将是很大一笔开支,一般投资者难以接受,而且,同所有农业产业一样,回收周期相当的长。疫情的风险更是悬在所有养猪户头上的一把利剑,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一夜回到解放前。
四是养猪业会被少数上市公司垄断,普通猪场只会沦为他们的生产基地,散户没有市场地位,不与大型养猪企业合作,将会生存艰难。不久的将来,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天下,大量的小规模养猪户只能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更长,分工更细,成本更低,产业布局更为合理,产品的附加值更高,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强。同所有的行业一样,最终赚到超额利润的总是处于行业头部的几个巨头,其他的行业主体,只能跟在后面喝点剩汤剩水。
如果你是养猪大军中的一员,或者准备从事养猪,给一点小小的建议。判断猪价走势有两个基本的指标,一是如果仔猪价格在一定时间出现价格明显下滑,就是市场饱和释放的信号。二是如果大豆、玉米价格在一段时间明显走高,可能就是生猪过热的表现,这个时候不建议投资或者扩能。当然要进行综合判断,比如官方发布的猪存栏出栏数量,能繁母猪数量,以及提示预警信息等。再比如,就是对生猪周期的预判,这要结合过往猪周期的形成发展来综事研判。
一年内,猪价应该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三年后,猪价下滑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过高的仔猪价格会刺激能繁母猪的增加,这个增加效应会在两年后达到一个峰值,再小半年,猪出栏就会形成峰值,猪价就回归正常,甚至低谷。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包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