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夏天喷施农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避开正午高温强光时喷药,在中午前后温度正高、光照正强时喷施化学农药,一是药剂挥发性强,极易造成施药人员中毒;二是大部分害虫都躲于阴凉背光处,喷药不易击到靶上,同时农药分解快、挥发损失大,防虫效果并不理想。

夏天喷施农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选择无雨的阴天喷药,如果是晴天,应抢在日出后上午8-10时或日落前无露水下午5时以后、害虫活动正旺时喷药。风力较大时,应停止喷药,否则会造成喷药不均匀,也容易引起药害。

三、在夏季喷施农药时,应注意身体防护,尽量避免农药与皮肤接触。

四、忌随意提高药液浓度,有的农户为提高工效,或者出于增强防治效果考虑,常增加农药用量,减少农药稀释倍数,随意提高药液浓度,即使在盛夏高温季节仍然如此。由于烈日高温下水分挥发很快,如果喷施的农药浓度过高,很容易对植物叶片造成药剂伤害。

五、选用速效性农药,如敌敌畏、灭扫利、速克灵、辛氰乳油之类的农药毒杀作用强,使用后1-2个小时便可杀死害虫。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如乐果、速灭灵、甲霜灵之类的农药在使用后4-5小时,80%以上的有效成分可被作物吸收到内部组织,即使下雨仍可把害虫、病菌杀死。

六、在水剂、可湿性粉剂农药中加入黏着剂、 水剂、可湿性粉剂农药的黏附力差,配制农药时,每100千克药液中加入100-150克大豆粉或洗衣粉或两袋嘉美金点做增效剂,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七、按农药的毒性确定喷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高毒农药的残效期为1个月以上,高效低毒农药的残效期为7-10天。无论粮食、油料、瓜类作物和果树,在采收前均应按规范停止用药,以防止发生人畜中毒。

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你有哪些了解呢?

适期用药是正确使用农药的关键所在。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用药目的。例如防治螟虫,必须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假如蚁螟已蛀入茎秆,出现了枯心、白穗、死穗等症状时再施药,肯定防效不佳。为了保证施药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二查二定”的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2、方法得当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虫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田间病虫的发生、危害和栖息在作物上都有一定的部位,这个特定的部位,便是我们用药的重点。例如防治螟虫,是要对准心叶用药;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是要对着稻株的下部喷药;防治稻卷叶螟、叶稻瘟、白枯病,则是要对着上部叶片喷药。配制药液时要采取“二次稀释法”,即先用少量的溶剂溶解原药,然后再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3、对象明确用药时,防治对象要明确,要掌握病虫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例如棉花现蕾后发生的红叶枯死病,老百姓很容易误认为是红蜘蛛的危害,叶脉变绿、叶肉紫红、呈猪肝色、叶片向下反卷、最终焦枯脱落;又如大豆菟丝子的为害,导致大豆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农户很容易当成根结线虫来防治。4、交替用药长期使用同一剂型的农药,病菌和害虫对此产生了抗药性,也是当今阻碍农药充分发挥应有防治效果和潜在效能的现实问题。随着农药用量的迅速增加和农药品种的不断更替,病虫的抗药性也日趋加剧,特别是用药频繁的粮、棉、果等主要作物,其病虫的抗药性更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因此要交替用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另外,有些农药对某些病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可能对其它病虫有局限性。如三唑磷,对稻螟、棉铃虫和其他鳞翅目害虫都有很好的杀虫杀卵效果,但它却能刺激稻飞虱产卵,导致稻飞虱再度猖獗等等。所以在用药后,要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发生情况,不能顾此失彼。5、细雾喷施目前我国农村使用的喷药器具,大多仍然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工农-16型喷雾方法,药液粘性差、雾粒粗、沉积率低,这种喷雾方法不但费劳力,而且药液也浪费大、易中毒、不安全,防效当然差。现在新面世的如北京丰茂生产的东方红喷雾器、山东临沂生产的卫士派喷雾器等,低容量喷雾、弥雾或静电喷雾,防滴漏,大大减少了浪费、提高了药效、安全性好,农民非常喜欢,购买时政府还有补贴。6、施药条件施药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要针对病虫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造成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如防治日出性害虫(菜粉蝶、尺蠖、稻蝗、三化螟等)应安排在上午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害虫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防治夜出性害虫(棉铃虫、桃蛀螟、大豆毒蛾、稻纵卷叶螟等),应安排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乐氟灵见光易分解,应储存在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土壤处理时要拌土以延长药效。唐赛文

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你有哪些了解呢?

农药是农民使用最多的东西,在种植粮食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东西,但现在农药使用也存在很多问题,那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你有哪些了解呢?

第一点选用不当防治效果差。一次性使用的药物种类很多,不同剂型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降低药物效果。是农药使用浓度过高或使用次数过多。他们不注意杀虫剂的及时性。每隔几天吃药完全取决于他们个人的感受。使用方法不当,如将可湿性粉剂直接倒入医疗器械内进行喷水。害虫防治的时间和地点不明确。

第二点如果温度过低建议不要喷洒杀虫剂。身上喷洒杀虫剂的农民应该明白,大多数杀虫剂不能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使用。例如,当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时,不利于发挥功效。原因是温度过高会导致蒸发过快,而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药物损伤。建议应用温度应选择在20至30度之间。

第三点如果是杂草受到抑制。如果不喷洒除草剂,杂草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性引诱剂不能直接杀死害虫。其主要功能是诱捕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害虫的快速繁殖。不应完全依赖性引诱剂,应与其他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当田间第一次在蛾的高峰期看到卵时用化学物质控制。

第四点开箱后应尽快使用。性一旦打开袋子,应尽快使用。避免污染核心。由于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在安装不同害虫的诱饵芯之前要洗手,以避免污染。大风天气的影响是明显的。大风会使药液分散,容易挥发如果大风将药液吹向其他抗药性较低的作物,则容易出现药害症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