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山茶果结果不饱满怎么办

山茶果结果不饱满应该进行修剪管理。修剪管理不当长势较弱、透风见光性较差、水肥养分吸收竞争能力较差、生长空间条件较差等,而在结果时就容易出现结果少、结果小、结果不均匀且幼果膨大速度慢、上色成熟晚的问题。

山茶果结果不饱满怎么办

金花茶树苗如何种植(金花茶种植方法与技术要点)

山茶是属于山茶和山茶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已广泛分布于各地。我国从2008年开始高度重视油茶的发展,此后油茶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六安市是我国山茶的主要产地之一,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前对油茶林的管理太粗糙,随着油茶林经营理念的不断更新,逐渐开始实行高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其中一项必要措施是加强肥料管理。通过各对象的科学肥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山茶的产量。结合目前六安市油茶生产的实际,简要总结油菜肥料的选择及科学肥料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肥料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无机肥料、氮、磷、钾的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山茶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元素肥料(氮肥有助于山茶的高度、直径、冠幅等指标的生长,磷肥有利于山茶花花芽分化、根系伸长等,钾肥有助于提高山茶果实的含油率等),还需要适当的中微量元素[2]。合理调配各种养分,可以为山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其强壮生长,提高产量。研究表明,氮、磷、钾的各种养分调配施用效果明显好于各种单一元素的累积效果。

在山茶的肥料比例上,各地学者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2003年,根据潘晓杰等[3]的研究,投入山茶油林的氮、磷、钾、锌、肥分别为250、1000、125、20、2 g/株左右为宜。2005年后东南等[4]研究表明,榆林内氮、磷、钾肥的比例调整为1.0 ~ 2.0: 1.0=1.3 ~ 2.6是合适的。据调查,2007年陈永忠等油车、成林、氮、磷、钾肥的比例为5: 1: 5,连续3年适用。幼林氮磷钾的比例为2: 1: 2,隔年即可。由此可见,油茶肥料在油茶的各个繁育阶段,要结合对养分的需求和各地土壤中养分含量的情况,结合氮、磷、钾、各种微量元素肥料,使肥料集约高效。

我国规定复合肥料的有效养分含量如下:高浓度氮磷钾含量至少为40%,低浓度氮磷钾含量至少为25%,其中不含微量元素含量,水溶性磷含量为40%,水分含量在5%以下,颗粒途径在1.00~4.75 mm之间。含有钾的复合肥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硫酸钾、氯化钾。结合氯离子含量,复合肥料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氯含量不超过3%是山羊复合肥料,3% <氯含量15%是低氯复合肥料,15% <氯含量30%是中氯复合肥料,氯含量30%以上是高氯复合肥料。

金花茶为一种山茶金花茶植物,在世界上更为珍贵,也比较稀有,具备更高的观赏价值,也为当前的物种资源,其涵盖的药用价值也更高。因此,在对金花茶栽培的时候,要掌握其存在的各个技术,保证实施要点的充分渗透。在执行条件下,不仅能达到金花茶的有效种植,也能为以后的种植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金花茶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金花茶为一种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其高度大约为2~5m。其枝条较为疏松,树皮为淡灰色,叶片深度为绿色。其皮厚度较为厚实。对于叶边缘,会逐渐向背面翻卷,存有细细的硬质锯齿。金花茶的植株为垂直分布,其高度产生在700m以下。金花茶植株的分布多在碳酸盐发育地区。金花茶的花为金**,好似半透明性。金花茶将花单生于花腋。在花盛开的时候,存在杯状、壶状等,整个较为秀丽雅致。其果实多为萌果,内部存有6~8粒种子,种皮为黑褐色。金花茶在4—5月份的时候,叶芽开始萌发,在11月份的时候开花。金花茶一般在1a内抽稍2次,春季叶芽萌动为3个月,基于品种的不同,其花期也是不同,尤其是在果实成熟后,种子将逐渐脱落。金花茶在实际种植期间,也会给湿度和温度提出较高要求。一般情况下,金花茶多生长在山谷、林下以及沟边,平均气温多维护在23℃,空气的湿度在75%以上,生长更为茂盛。金花茶喜欢生长在遮阴环境下,平均的照明度在350~650lux密度林荫下,其生长更为茂盛。同时,金花茶的叶片更大,呈现亮绿色,金花茶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集中分布在多个地区,其中的pH数值在4.5~5.5之间,有机质含量为1.5%~3%之间。

2金花茶的栽培技术要点

通过对金花茶的分析,要保证其有效种植,保证金花茶的稳定生长,需要在对其栽培的时候,提出多个要点。比如:加强对种植地区的选择,对金花茶的栽培工作合理管理,对其存在的病虫害有效防治,在这些执行条件下,不仅能促进金花茶的稳定生长,也能确保金花茶的充分应用[吉山花瑶]。

2.1栽植地的选择

在对金花茶的栽植地进行选择过程中,需要满足多个条件。从引种试验成功的地区进行分析,金花茶喜欢在土壤湿润的地区生长,不具备较强的耐旱程度。所以,在对栽培地区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对周边的水分条件详细分析,保证土壤湿度更大。但是,在长期的滞水土壤环境下也不利于生长,最好在湿润、肥沃地区,其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多为微酸性或者酸性土壤中。对于地形地区的选择,可以在沟谷、山洼以及河流的冲击台地区进行栽培。金花茶也具备较强的耐荫性,无法在强阳光照射下生长。在完成金花茶栽植工作后,要为其提供长期遮阴。遮阴可以是天然性的,也可以是利用铁柱为其搭建的遮阴网、遮阴棚。其中,遮阴网和遮阴棚的建设高度为3m,这样不仅能具备良好的通气性,促进苗木的稳定生长,也能为后期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在实际栽植工作中,还需要对株行距进行控制。最好将其控制在2m左右,适合栽植166~222株/hm2。在定植工作前期,也要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执行深耕翻地工作,为其挖出一个定植坑,其规格控制在0.5m×0.5m×0.5m,并且将适当的草皮灰等撒入到定植坑内,确保每个坑的含量为75kg。还需要为其定植苗木,金花茶的定植工作在四季都可进行,但是,在春季的梅雨天气下是作为合适的。对于栽培时间的选择,可以在春天阴天没有风的日子。栽培工作中,要选择二至三年生,其存在5条以上根的苗木进行种植。完成栽植后,要给予覆土,及时浇上顶根水。

2.2金花茶栽植后的管理

水肥管理工作,执行金花茶的灌溉。因为金花茶是一种喜湿植物,当在缺雨天气下,一定要给予及时灌溉,以促使整体的积极生长。在灌溉工作中,最好是晴天的早晚进行。如果在秋季的时候较干旱,要为其提出适合的灌溉方法。其中的灌溉方法主要为土面湿润,能渗透到根部或者土层。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为其安装空间自动喷雾设施,保证在很大条件下能满足金花茶对空气的湿度需要。在施肥工作中,也要对金花茶的实际生长条件、立地条件等做出详细分析。因为金花茶也是较强的喜肥植物,在对其栽培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基肥的充足性。其中,基肥的选择最好为堆肥,能促使土壤物理形态的改变,确保其作用的发挥。同时,在完成栽培工作后,针对金花茶的实际生长过程,也可以为其提供适当的肥料,每年对其1~2次的追肥工作。在追肥的时候,其肥料最好为有机肥,可以对其干施或者水施。其中,水施工作是将肥料腐熟,加入水对其稀释。干施则是将肥料捣碎,每株按照25~50kg的数量进行。

在对金花茶进行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对其修剪。因为金花茶的萌芽率比较强,其植株的生长速度更慢,不能对其强度修剪。当发现其树冠高发育较为均匀的时候,不需要科学修剪,仅需要将病害枝、过密枝、弱枝等剪去。对于新移植的苗木,要确保成活,可以对其湿度修剪,确保修剪完成后,金花茶的树冠枝繁叶茂,树形更美观。在中耕除草工作中,为了能达到疏松表土和降低水分的目的,保证土壤空气流通,实现土壤养分的有效分解,为金花茶的根系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和有力条件。在除草工作中,能避免杂草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保证金花茶整体的稳定生长。同时,达到中耕除草工作的结合性,也能达到有效的除旱和除净作用。其中,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对其进行每年5~6次。

2.3金花茶病虫害防治

2.3.1虫害的防治

茶蚜,常常聚集在金花茶的芽稍、叶面背面,吸收金花茶的汁液,导致其叶面萎缩,生长速度降低。当该虫害大量产生的时候,为了对其预防,可以使用50%的辛硫磷乳剂、40%的乐果乳油等,执行药物喷洒防治。对于红蜘蛛,该虫害常常发生在叶背,对汁液进行吸收,从而引起大量落叶,树的整体长势不断衰退。如果发现叶片存在黄灰色的斑点,可以使用三滤杀螨醇等对其防治。橘粉虱的幼虫常常聚集在叶片的背面,会分泌一些排泄蜜露,将诱发煤污病的产生。更为严重的,叶片也会变黄,枯萎,无法促进金花茶的正常发育。为了对其预防,可以在温室内为其喷洒80%的敌敌畏乳油,达到熏蒸成虫的目的。对于黑天牛,多产生在枝干内,将枝干形成空洞,其组织被破坏,无法促进金花茶的正常生长,严重的还会使金花茶树木枯死。为了对其进行防治,可以在幼虫、卵孵化时期,将药物利用棉签滴入到孔内,将幼虫杀死。当成虫期,也可以使用澳氰菊脂农药将其杀死。

2.3.2病害的防治

对于炭疽病的产生,多危害金花茶的叶片,常常会出现在叶尖、也缘位置。病害发生后,可以利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的托布津等,每周对其进行1次喷洒,连续使用3次,将获得良好效果。对于煤污病,多危害叶片和枝干,特别是老茶树,该病害最为普遍。发生后,将危害植株,其生长较弱,最后枯死。所以,利用1500~2000倍液、50%的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对于溃疡病,多危害叶片,常常是新稍上出现这种现状。为了对其预防,可以利用50%的多菌灵和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当金花茶发生虫害的时候,要对其综合防治,基于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将其枯枝病叶有效消除,禁止侵染源,也能保证其抗病害能力的增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