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实用的生活小技巧
20个实用的生活小技巧?
1、擦丝器巧制肉馅
用擦丝器将冷冻肉擦成肉丝,再稍微剁几下,就可以制成理想的肉馅,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做出的肉馅细腻均匀。
2、蔬菜保鲜法
(1)用大白菜叶包裹青菜,可以保鲜数天,蔬菜不要沾水;
(2)用旧报纸包裹蔬菜然后放入塑料袋中,注意塑料袋不要扎口,蔬菜不要沾水。
3、巧洗木耳
用温水泡发木耳约10分钟左右,加入少许淀粉抓洗,木耳中的沙子就很容易被洗去了,然后再用清水将木耳冲洗干净即可。
4、巧洗葡萄
接一盆清水,放入少许面粉,将葡萄放入水中轻轻转动,然后在清水中冲洗葡萄表皮上的白色农药残留物就被洗干净。
5、煤气管防臭
煤气管长时间使用后,会散发出臭味。O材料:装奶粉、茶叶或饼干等带有锡箔的包装袋;步骤:将包装袋剪成一根根长条,然后缠绕在煤气管上。注意缠绕的时候,上面一圈要压住下面一圈的三分之一左右,才能使密封气体分子不容易扩散出来。将煤气管缠包好后,再用透明胶带固定包装条即可。
6、快发香菇
香菇不宜用热水发泡,热水容易使香菇中的营养成分丢失。将香菇放入密封容器内,倒入凉水摇晃2分钟,使香菇充分吸收水分,即可很快使香菇变软,而且不失营养成分。
7、奶粉防潮妙法
将蘸有适量白酒的脱脂棉,放在奶袋的开口处,然后将袋口扎紧,放到储物箱里能保存1个月。
8、巧去米饭锅底
将适量米酒倒入锅里,以盖住锅底为宜,浸泡2-3分钟即可轻易刮去粘在锅底的米饭。
9、速解冻鱼
用普通的清水泡鱼解冻的方法费时太多。方法:把冻鱼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和醋,5分钟后即可解冻。
10、巧刮鱼鳞
用菜刀刮鱼鳞的方法既刮不干净,也容易使鱼鳞溅得到处都是。方法:将洗干净的鱼装在食品袋里,把袋口扎好,用刀背均匀地拍打鱼体两侧,使鱼鳞松动。然后打开塑料袋,用小勺在袋子里由鱼尾向鱼头方向刮鳞,然后用清水冲掉鱼鳞即可。
11、清洗微波炉内壁
在一个小容器里倒入适量洗洁精,将其放入微波炉中高温加热一分钟;在个较大的容器中加入水,将其放入微波炉中高温加热3分钟;用软抹布擦拭微波炉内壁,即可以将微波炉中的污垢和异味去除干净。
12、切菜不粘刀
切菜时,碎菜经常沾在刀背上。方法:剪一段胶带,与刀长差不多,把牙签粘在透明胶带的中央,然后将胶带粘在刀身一侧,牙签离刀刃约5厘米,然后再剪掉多余的胶带部分。
13、巧剥生蛤
剥生蛤蚓时,很难将蛤蚓的肉和壳完全剥离开来。方法:洗净的蛤蚓放入保鲜袋中冷冻半天以上的时间,冻过的蛤蚓便会有一道缝,可以直接剥开蛤蚓皮,取出里面的蛤蚓肉。
14、速解冻虾
按1:2的比例把烧酒和水混合在一起;
将鲜虾放入酒水混合物中浸泡30分钟;
3将浸泡好的鲜虾放入冷柜中冰冻,以后食用时,就可以快速解冻了。
15、茶水巧去海腥味
用手抓食海鲜时,会在手上留有海鲜腥味。方法:食用海鲜前泡一壶茶,吃完海鲜后,用茶水洗手,便可去除手上的腥味了。
16、微波炉快速发面
普通方法发面时间太长,怎样才能缩短时间?
方法:
在大容器中倒入少量清水;
将加有酵母的面团放入小容器中,然后再将小容器放入大容器中,分别将大小容器盖好;
把大容器放进微波炉内,保温状态下放置10分钟,然后停5分钟,再设置10分钟的保温状态,即可将面团发开。
17、巧贴面胶挂钩用电吹风将挂双面胶挂钩的墙壁吹热,直到烫手的程度,然后迅速将双面胶挂钩粘贴到墙壁上。用这种窍门贴的双面胶挂钩,可以负重2500克左右的重物,而不会从墙壁上脱落。
18、快速干头发
直接用吹风机吹头发,热度超过40度就损伤头发。办法:用毛巾将湿头发擦干,然后再用吹风机隔着毛巾吹头发4-5分钟。
19、巧洗婴儿奶瓶
将大米放入奶瓶中,倒入清水,然后摇动奶瓶。将奶瓶冲涮干净即可。20去除床单上的污渍先把洗洁精和食用醋搅拌在一起,然后将它们倒在床单的污渍上,用抹布来回擦拭即可,最后吹干一下就会焕然一新。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质量兴农”,强调绿色发展要突出一个“绿”字,我们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要从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入手,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之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恐慌日渐提升,将农药妖魔化的声音甚嚣尘上,不少农民因此蒙受损失、无奈躺枪。
那么,农药到底应该如何科学使用?未来农药到底该怎么用?
1、农药误用有大危害今天社会上普遍关心的农药安全与否的问题,大多并不是农药自身毒性太高造成的,而恰恰是因为农民朋友在使用时张冠李戴了,造成了毒副作用。那么,农药误用之后,会给农作物和土地带来怎样的危害?“农药的确有一定副作用。对于医药来讲,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就是强调了其副作用。医药一般用于个别的人,只需讨论对人体的副作用问题,而农药是施用到农业生态环境中去,副作用要复杂得多。农药对人的毒性是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农药施用于农作物,如果伤害了农作物,就是发生了‘药害’,也是一种副作用。农药作用于农业有害生物体,有时会引起有害生物种群产生‘抗药性’,使得药剂再按以往剂量施用却不灵了。近四十多年来,农药在农作物及在环境中的‘残留’,以至于对环境造成污染,成为人们非常重视的副作用。”
2、无人机提高农药利用率低。您可能不相信,有关农药的真相是,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农药的单位使用量越大,发达国家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5-2.5倍。对于中国来说,由于规模化经营还很难实现,在田间地头基本要靠农民朋友背着药箱进行农药喷洒作业,这样一来,造成重喷和喷洒不均匀的情况就很严重,平均利用率只有35%,所以用量会明显增多。如果用量多,农药利用率不足的话,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土壤的污染和农药残留的超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施药是一个非常精确的过程。过去这些手动的喷雾器,在我们国家的植保市场上占有了80%以上的份额,但它不能把农药打均匀,这是问题所在。我们经常说农药是子弹,药械是枪,施药技术就是如何打枪。一直以来我们的子弹不错,但枪不好,无人机的出现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无人机相当于20~40个人的生产效率,而且还能把农药打的均匀高效,确实很有前途。同时就像是高铁技术提振中国信心一样,植保无人机就是中国农业机械领域的高铁技术!”
3、生物防治代替农药。是药三分毒,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其他方式来减少农药使用不当带来的副作用,也能收获和农药一样的防病效果呢?使用农药来防治病害属于化学防治,除此之外还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检疫等等其他措施。那么生物防控有什么方法呢?
“温室里种黄瓜,最怕枯萎病和白粉虱,用化学防治的办法控制它们,有时效果欠佳。科技人员发现,枯萎病基本上是土传病害,云南有一种黑籽南瓜耐病,把黄瓜苗的芽嫁接在黑籽南瓜苗的砧木上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此不但能控制住枯萎病,而且植株抗逆性增强,耐高温、低温,耐旱、耐涝,提高产量明显。控制温室白粉虱,只要在温室头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甜椒等作物,压低虫口,二茬就可以再种,一般情况下白粉虱危害严重的是黄瓜、番茄。这两个例子也说明,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的思想要不得,化学防治只是综合防治的组成部分。”
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一方面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化学农药的贡献和价值,不能因噎废食;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化学防治只是综合防治病虫害的一部分。
4、用农药要算好经济账。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就拿生物防控来说,通过“以虫治虫”的方法确实能防患于未然;但是另一方面,生物防控在目前的成本还是很高的,而且也很难应对所有的病虫害。有科学表明,尤其是遇到突发性、入侵性生物灾害发生时,目前还没有任何更高明的防治方法能够替代化学农药。对于农民来说,大家采用生物防控的方法通常是为了打造有机农产品,而有机农产品一定意味着高回报、高投入。那么,农药使用如何算好经济账呢?
施用农药要讲经济效益,这里就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农业经济问题。我们投入1元钱的农药,杀伤或控制了某种农业有害生物种群,到底能挽回多少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损失?理论上说,当然挽回的损失或者增加的收益要等于或大于1元,这种农药的投入才有必要,才有‘经济效益’。换句话说,防治某种有害生物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保障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或者与此相应的经济利益。如果某种有害生物为害不重,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小于施用相应药剂的投入,那就没有施药的必要,或者说此时用药比不用药损失更大。
一般情况下,农药的投入产出比为1:4时,经济效益比较显著。如何用药,采用哪种农药,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一定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清楚,一些前沿技术虽然很好,但考虑我们自己的发展阶段,未必是合适的。
长远来看,农产品安全是一件关乎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能否建立相互信任的大事,我们要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自律,同时在监管层面又有国家来做背书,这也是打消公众质疑,赢得市场口碑的好方法。希望农民朋友能够严守质量关,同时积极向当地农业部门提出申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