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是怎么养殖的
甲鱼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品种,甲鱼也叫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湖泊、水库、野塘均有分布,甲鱼以鱼虾为食。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甲鱼养殖的六大要点,帮助您养好甲鱼。
1、调节养殖水体。
通常将养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调节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换水,依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调整养殖密度。
健康养殖过程中,同池投放甲鱼苗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差异悬殊,影响整体生长效果。同时合理分养,也利于管理,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改进。
4、投喂优质饲料,提高饵料转化率,减少残饵、粪便污染。
还要对各种规格、各级养殖池,要分别建立生产档案,对每池在生产中的水化学因素、投饵情况、疫病发生与预防、池内甲鱼的规格、数量等都必须记录建档,以便技术人员参考,用来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和应采取技术措施的依据。
5、定期预防,适当控制浮游动、植物数量,有效调节水质。
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如菌毒双克、三黄散、肝胆康等)、抗菌药(如蛭弧菌制剂、海洋放线菌等)及抗应激制剂(如Vc原粉、免疫多糖、电解多维等)等防病药物。同时,定期采取池水消毒、清池分养时泼洒降应激药物(如高抗应激灵、)等预防措施,定期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如生物底改9+1、双效池底净等)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必须按生产计划严格执行。
日常管理中,及时抽检各池生长状况。根据进食情况确定群体中是否发病,一旦发现病甲鱼,立即捞出隔离,确诊病症,及时治疗。并对全池进行药浴或药物预防,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遇天气突变、暴雨过后、换水后等养殖环境变化情况应及时使用降应激药物(如Vc原粉、低聚糖+、等)等预防措施来降低甲鱼的应激反应。
6、饲料使用控制。
所选择的甲鱼饲料应首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中华甲鱼配合饲料》(SC/T1047-2001)的有关规定。饲料还要妥善保存,一般养殖场环境比较潮湿,要保持饲料房内的阴凉、通风和干燥。注意饲料的新鲜,要尽快使用配制好的饲料。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的投喂要科学、规范,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原则外,投喂量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使投饵率低于其饱食水平(八分饱即可),以达到提高养殖效率并保持良好水质的目的。
另外为了增加饲料营养价值提高消化率,减少排泄,进而相应地提高甲鱼的质量,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粉状配合饲料。这类饲料一般在临喂前加水和油脂等,制成软颗粒饲料来投喂,软颗粒饲料质地松软、适口性好。
由于甲鱼不同生长阶段生理和营养需求不一样,选用对应阶段的饲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稚甲鱼、幼甲鱼、成甲鱼饲料不可乱用、混用,否则会造成饲料的浪费,成本增加,甚至会引起甲鱼的营养性疾病。
甲鱼养殖除了要做好饲养管理外,还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才能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
甲鱼一开始很少有人养殖,近几年才开始变得火爆起来,不管是药用还是食用都很有市场,发展都确实不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甲鱼的养殖有哪些技巧吧。
技巧一、控制甲鱼养殖密度:很多养殖户为了让甲鱼快速生长,都会下意识的降低甲鱼的养殖密度,以为这样可以让甲鱼拥有更多的生长生存空间,而且在最开始的饲养阶段,为了保险起见,一些养殖户也经常下意识的把养殖密度放的低一些,但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因为甲鱼是一种竞争意识很强的生物,所以甲鱼在低密度饲养下会负增长,所以甲鱼的养殖密度一般可以控制在8-15只甲鱼每平方米左右,这个密度是比较不错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技巧二、要进行水质管理:很多农民认为甲鱼呼吸是依靠肺的,所以认为甲鱼对水里面的溶解氧含量、氨氮等指标的要求不高,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在高温环境下,亚硝酸盐、硫化物、有害藻类及其容易引起水体恶化,导致甲鱼患病。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需要及时添加石灰、过磷酸钙、藻类和水元素等调节水质,水质调节好,保持水质的弱碱性,有利于甲鱼的生长,而且水质好浮游植物可以及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分解有害物质。水质环境稳定,浮游生物可以生长也可以起到遮挡作用,减少甲鱼相互咬伤,还可以增加甲鱼的活性,改善食欲,增强抗病能力等。
技巧三、饲养管理:甲鱼和草鱼一样,会暴饮暴食,饲养时必须掌握几个原则:①通常情况下要控制甲鱼在2小时内进食②每天只投喂2次。③时间分别在上午5-6点、下午6点的时候进行投喂最好。④为了保证饲养质量,要根据天气情况,具体调整进食量。
以上就是关于甲鱼的养殖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水产养殖技术是指在人为的控制下,水产品进行繁殖的生产行为,其整个过程都是以人工饲养为主。
所谓的陆基养殖指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而是采用封闭式的循环水养殖技术。
主要装置是采用环保型的信息技术,进行集约型水产养殖。
陆基养殖相对于传统的淡水养殖有多不同之处,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技术,路基养殖数量是传统养殖的三倍。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在国际水产养殖当中都是比较先进的养殖技术,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养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传统水质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水质环境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减少养殖的占地面积。由此可见,陆基养殖占地面积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少,适合于很多城市的运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