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污水氨氮高怎么办
养殖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换水:改善水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换水,但前提是水源水的质量要显著优于养殖池塘水体。否则,换水便失去了意义。因此,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换水仅仅适用于有充沛的水源,且水源条件好的池塘,而在实际生产中,随着工农业污水的排放,很多池塘在养殖过程中的水源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科学合理地投喂饲料:根据不同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对投饵率进行优化,合理地制定投饵率,不仅有利于饲料的充分吸收利用,降低肝胆的负担和感染疾病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降低未利用的氮的排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偏高。 多开增氧机:特别是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一方面是促使水体中的氨更多地从水体逸出,另一方面,及时偿还池塘底部的氧债,维持池塘底部的好氧环境,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藻类对氨氮的利用。
施磷肥,以磷促氮:这种处理和亚硝酸盐的方式的原理就在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磷元素是限制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子,通过施磷肥,能够提高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丰度,通过浮游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利用,来降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水平,通过施磷肥来降低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仅仅适用于水质较瘦的池塘,在水质较肥的池塘,由于整个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限制,浮游植物的丰度不可能再大幅提高。施磷肥也就失去了意义。 添加硝化细菌处理:在自然环境中,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较慢,自然环境中需20多小时繁殖一代,远远低于异氧菌。通过人为添加硝化细菌,补充池塘生态系统中硝化细菌的不足,通过增强硝化作用来降低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水平。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硝化细菌大多是自养需氧菌,在增殖过程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水体环境中有一定的溶氧,碱度及碳源等,生长速度较慢,一般需提前几天使用。由于硝化菌对池塘水体环境的要求较其他有益细菌要苛刻很多,对不同养殖水体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影响了在使用过程中效果的表达。
螯合剂:腐植酸钠,木质磺酸钠等螯合剂,通过自身官能团对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结合,来达到降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目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效果,缺点是效果持续时间短。 强氧化剂底改,化学增氧剂配合使用:该方式降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原理是通过强氧化剂改底,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将池塘底部部分有机物氧化,减少池塘氨氮的来源,另一方面,通过补充氧气,为池塘的硝化作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促进硝化作用的进行。该方法的效果持续时间较使用螯合剂的方法要长。
在养殖的过程中,分解池塘有机物的细菌制剂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候反而会使养殖池塘氨氮水平的上升,这是因为在养殖的中后期,细菌在分解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有机物中的C/N较窄,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氮未能被细菌完全利用,在分解的过程中伴随着氮的矿化。
中毒处理:氨氮或亚硝酸盐偏高,出现中毒情况,可以首先使用全池使用有机酸解毒剂,降低鱼类的应激,接着可使用腐植酸钠等螯合剂处理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作为应急处理,缓解中毒症状,当天晚上要使用化学增氧剂增氧。接下来再按正常步骤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的问题。
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应该这样做
鱼塘氨氮每升超过0.02mg算超标。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等。未进处理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都含有氨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鱼塘氨氮多少算超标
1、鱼塘氨氮每升超过0.02mg算超标。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会比铵盐大几十倍,而且还会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以及水温有一定联系,一般情况下,pH值以及水温越高,它的毒性就会越强,对鱼的危害和亚硝酸盐非常像。 2、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的危害有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生物在水里面失去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鱼类对水中的氨氮非常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出现死亡。 3、如果想要避免池塘氨氮超标,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水质符合标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不能直接排入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鱼、虾、贝、藻类的养殖场以及珍贵水生动物保护区。二、鱼塘氨氮高的原因及处理
1、鱼塘氨氮高的原因 (1)养殖期间虾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等分解后产生的含氮中间产物大部分都会以氨的形式存在,再加上虾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氮元素会以氨的形式直接通过鳃排入水中,这两部分是池塘氨氮的主要来源。 (2)当水里面出现缺氧时,含氮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产生氨。 (3)当水中出现缺氧时,氨不能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进而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直接利用。 2、鱼塘氨氮高的处理 (1)马上停止投饵 1如果发现氨氮升高的时间比较早,这时可能还没有出现中毒症状,虾还在摄食。 2不管虾是否还在摄食,首先一定要马上停止投饵,减少氮的投放。 (2)开动增氧机 1一定要搅动水体进行充分的曝气,使分子状态的氨挥发到空气里面。 2氨含量高的底层水与含量较低的表层水一定要混合,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水中氨分子的含量。 (3)使用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 1将药剂溶解后一定要进行全池泼洒,每亩使用本品2-3公斤,如果氨氮含量还是没有降到理想状态,可以进行适量加量。 2本品的价格比较低,大量使用成本增加不多,而且不会对水体造成有害残留,可以降低水中氨氮水平。 (4)使用生物制剂 1生物制剂只能选择使用光合细菌,比如酵母菌,酵母菌能直接或间接利用分子氨的细菌。 2一定不能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促进池塘中的有机质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是氨分子。 3枯草芽孢杆菌能促进有机物释放出的氨分子和原有的氨分子进行叠加,进一步升高氨氮浓度,造成严重后果。1、换水。
换水、加水降低氨的浓度。这是短期快速降氨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2、降碱。
把水的PH调整到弱酸性,也就是PH<7的状态下,水中有剧毒的氨会转化成无毒的铵。但这种方法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存在PH震荡的潜在威胁,和换水一样只可做为短期快速降氨方法。另外,在氨氮中毒时切忌使用生石灰净化水质。
3、种植水草。
可以大量种植水草,水草能以吸收铵的方式来间接消耗氨,铵可以作为一种氮肥成为水草的养分。在一定的PH以及温度下,水中的氨和铵会有一定比率的转化关系,铵减少时,部分氨就会自动转化为铵,氨也就减少了。水草对铵的吸收可以降低氨的浓度,是控制氨的方法之一,因此,鱼菜共生模式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养殖户在壮草时,喜欢选择复合肥作为肥料,这样会让水草茎叶疯长,水草容易露出水面,提早开花,这时需要人工去割草头。因此,最新的技术是状根控茎叶。最新的技术是含有微量元素、生物肽等壮根因子的产品,这样才能让水草的根系发达、并能提升水草的抗逆性,尤其高温天气防止其衰老速度。氨也可以通过藻类和其他植物的吸收而流失。植物以氮作为一种营养物质用于生长,光合作用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氨,所以池塘中整体植物或藻类的生长可以帮助氨的利用。当然,植物生长过多对溶解氧水平的昼夜变化有影响,会导致夜间溶解氧非常低。
4、硝化系统。
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培养大量的硝化细菌。这种方法是生态平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硝化菌会直接分解氨,将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只要能培养足够多的硝化菌来转化氨,氨的浓度就能长期稳定的保持在非常低的安全浓度范围内,这是普遍采用的方法。氨通过硝化的转化,在水产养殖环境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细菌,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通过两步过程有效地氧化氨。第一步是将氨转化为亚硝酸(NO2-),再转化为硝酸(NO3-)。从根本上讲,硝化是氮复合氧化的过程(氮原子失去电子并有效地转移到氧原子上)。氨浓度、温度和溶解氧浓度都会影响硝化的速度。在夏季,氨浓度通常是非常低的,硝化的速度以及处理过剩的氨的细菌类群也是很低的。在冬季,低温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然而,在春季和秋季,氨的浓度和温度的水平有利于更高的硝化速度。在许多池塘,春季和秋季往往是亚硝酸浓度的高峰期。
5、降低投饵率。
在养殖高峰期,投饵较大,水体相关理化指标容易超标,应根据池塘情况,控制投饵量。由于过剩的饲料和鱼类的排泄是氨积累的主要罪魁祸首,因此,只投喂鱼类所需要的饲料量似乎是合理的。这不是短期的修复,而是更好的全程管理,有助于保持合理的氨水平。
6、曝气增氧。
曝气在减少总体池塘氨浓度上是无效的,因为相对于池塘而言曝气的池塘面积很小。然而,它的确增加了溶解氧水平从而减少鱼类的应激。底层淤泥厚重的池塘应避免激烈曝气,以防底部沉积物被搅动而造成氨浓度增加,在氨氮含量极危时应尽量减少底层增氧,因此,多开表层增氧机(如叶轮增氧机)搅水、曝气对减少氨氮含量大有益处。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可采用化学增氧法(增氧粉、底质改良剂)、物理增氧法(增氧机、排换水等)等方法来促进氨态氮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为硝态氮。
7、培藻调水。
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根据水质情况,使用带乳酸菌、有机酸等产品,培养新鲜藻类,促进藻类对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减少水体中的有机质及氨氮的总量。小球藻是肥水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产品。但是很多养殖户购买了小球藻后在使用中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那是为什么呢?其实,大家在一般途径购买的小球藻活藻种的数量非常少。适合小球藻生长的温度为 20~30℃,在此温度下,小球藻会快速繁殖增长死亡。整个生命周期在12天左右。因此在常温下,小球藻生命周期较短。从生产厂家到经销商再到养殖户手中整个过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目前最新的技术是将小球藻进行超级浓缩,然后在4摄氏度冷藏保存,运输过程中冷链运输。这样,养殖户收到冷链运抵的超浓缩小球藻后,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使用的时候直接稀释即可,既方便又能保证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