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月季大棚春季种植方法

1、大棚管理。清理大棚周围杂草并保证大棚清洁,以预防病虫孳生;修整排灌系统确保排灌畅通;修补大棚,及时给大棚保温保湿、降温降湿。

月季大棚春季种植方法

2、植株整理。早春,结合鲜切花采收,根据植株群体大小低位清理老桩、弱枝,每株保留25厘米至35厘米高的健壮产花桩2至3个;仲春,清理弱芽、多芽;晚春,及时压枝。通过以上操作,既有利于减少病虫源数,又促成植株萌发下位壮芽,为月季切花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3、培肥土壤。春季,大棚月季已在棚内生长半年有余,培植它的土壤肥力及理化性都明显下降。为保证春后产品质量稳定,须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性,预防土壤老化。具体做法是:仲春时节在完成整枝后,选用粉碎的农作物桔杆与农家肥混沤腐熟,撒施于墒面,每亩用量3吨至4吨。

4、充足的光照。月季是喜阳的花卉,每天接受光照至少4-5小时。早春气温虽有回升,但在早晚依然寒冷,因此,当风和日暖时,可在10时左右将月季的大棚敞开通风向阳处晒晒太阳,下午两三点钟,再恢复原样,这样一来,既能提高盆土的温度,又可加速月季的生长。

新农民与新作为

大棚内作物长势喜人,耕地分块出租给城里人耕种,妇女们在田间炕头直播带货。春耕之际,走进舒兰市环城街道兴山村,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画卷展现眼前。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我们村利用靠近城区的优势,打造‘果蔬花卉种植+市民菜园体验+自媒体营销’产业模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增收致富。”村党支部李书记清晰地勾画出该村的振兴路径。

村里果蔬花卉大棚种植项目的海棠、牵牛花等花卉争奇斗艳,几名雇工正在除草。“我们夫妻俩上有3个老人,下有2个孩子,经济负担重,但还不能外出打工。村里的这个项目解决了我们的难题。两人在这儿打工,一年工资收入6万元,还能得到入股分红3000元。”正在除草的“80后”雇工蓝某说。

“已经投产的10栋大棚和正在建设的7栋大棚,是由帮扶单位投资和村民入股建设的,由村集体企业舒兰市万兴农业公司统一经营,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年可实现产值230万元,拉动村集体年增收80多万元,给入股公司的30户村民每年分红15万元,给100多名雇工支付年工资100多万元。”李书记说。

今年兴山村针对一些村民无力耕种,而城市居民还有种地乐趣和田园生活需求的实际,推出了“一分田小菜园”项目,带动村民增收。村里将部分村民的耕地集中起来,以100平方米为单位整合成小菜园地块,配套建设了园间路、水渠、卫生间、休憩点、标识等设施,以每块地每年300元以上价格出租给市民耕种。

市民既可以自己来耕种,也可以雇村民管理地块。收成归市民,租金归村集体和村民。“我家的地划分成30个小地块,租给了30名市民,每年租金收入4500元,其中11名市民雇我代管耕种,雇工收入4000元。另外,村里雇我做整个园区的管理员,工资收入6000元。这一个项目就让我增收1.45万元,是我去年种同样地收入的3倍。”村民谭某开心地说。

李书记说,这个项目总规划面积是1公顷,受益村民30户,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和配套建设,已经有60多名市民向村里和10多户村民交了2万多元租金,租了60多个地块;

预计拉动村集体年增收1万元,给11户村民带来租金收入1.4万元,给30多户村民带来雇工收入1万多元。除了果蔬花卉大棚种植、“一分田小菜园”两个项目外,村里还上马了白鹅养殖项目,鹅舍已经建完,即将进雏,也会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效益。

在发展实体产业的同时,该村积极开辟电商市场,打造本村农产品品牌。村民左某在快手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销售产品年增收70多万元。她雇的3名帮工年工资收入达3万多元。

村里的大米、黏玉米、红小豆、干鲜蔬菜和山野菜等农产品,通过这个电商平台卖上了好价钱,每户平均年增收1万元。看红小豆、黏玉米在电商平台卖得好,去年20多户村民改种了这两个作物,收入是此前的几倍。

“强内引外,走企业化的路子,利用互联网等新科技手段,开辟新市场,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率先实现产业振兴,这样才能让村民享受到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才能凝聚人心,走实振兴路。”李书记对村里接下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