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古老灌溉工程?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
坎儿井根据吐鲁番盆地地理条件及水量蒸发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它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
2017年,新疆塔里木河全流域全年累计输送生态水达24.69亿立方米,超过9个天山天池输水量,中国最长内陆河两岸植被重现生机,下游“绿色走廊”逐步修复,尾闾台特玛湖重现万顷碧波荡漾美景。
据最新获悉,过去一年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12.14亿立方米,向流域重点胡杨林区补水6.33亿立方米,向孔雀河生态补水6.22亿立方米,全流域累计输送生态水24.69亿立方米,恢复中下游断流15年的503公里河道。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最新监测数据表明,2017年新疆生态输水创下生态输水最早、水量最大、下泄水头行进最快的三个历史纪录。其中,台特玛湖和周边湿地面积目前达511平方公里,形成生态输水以来的最大水面;向塔河下游生态输水突破10亿立方米大关,为塔里木河自1972年断流、2000年实施生态输水以来下泄水量最多的一年。此外,生态输水通过引洪灌溉胡杨林约272万亩,影响植被面积达564万亩。
全长1321公里的塔里木河位于干旱的新疆南部,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南疆人民的“母亲河”。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水资源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致使塔里木河干流下游近400公里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尾闾台特玛湖干涸,大片胡杨林死亡,218国道多处路段经常被流沙掩埋,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
2001年6月,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投资107.39亿元,挽救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危机。随着综合治理工程不断推进,新疆先后18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截至目前,累计输送生态水68.8亿立方米,其中塔河下游恰拉断面今年来水量创有水文记录资料以来的最大值,达到15.86亿立方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0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