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研究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开展这一活动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开展创新活动要与时俱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内涵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是指在企业内部,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生产作业效率、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参加技术技能比赛,组建经济技术创新小组,普及应用先进操作法,学习现代高新知识和技能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创新主体不仅是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队伍,更是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条件进行改造革新。通过观念、技术、结构、管理、制度、产品、服务、经营过程和企业文化等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向生产与科技的深度和广度拓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培育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成为企业追求的根本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需要提高效率,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重视直接效益与创长期效益的统一。重视在企业内部生产规模、提高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生产、降低成本上使实劲,又要重视预测市场变化、捕捉市场信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知名度等。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设备、工艺的不断更新,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领域上加大工作力度。既要重视调动生产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又要注重发挥好科技、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等职工技术骨干队伍的聪明才智;既要在活动的具体策划、组织、发动、实施中下功夫,又要善于总结、提炼和推广先进经验、先进操作法,在普及、引导、示范上做文章。从企业实际出发,把技能型和知识型统一起来,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突出创新、创先、创优,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职工是创新的主体,职工参与的广度、力度、深度是衡量创新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要按照企业需要,职工欢迎、群众满意的原则开展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做好创新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使得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劳动竞赛的管理制度应包括竞赛目标管理制度、组织竞赛的工作制度、统计核算制度、检查考证制度、考评奖励制度、组织制度、创新成果征集制度和创新成果展示发布等制度,制定切实可行、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创新活动更具操作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严谨的制度是竞赛长久不衰的保证。2003年广州电信出台了《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劳动竞赛管理制度》,从竞赛申报、检查、评比、奖励,每个环节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强调竞赛的申报。申报项目必须包括现状、对策、目标等,如果年初没有按规定申报,年终就不能参加评比。规范竞赛的检查,实行竞赛中期检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要求竞赛结束后,必须对竞赛加以总结。对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创新成果,以及在取得这些成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好方法、好技术等要归纳总结成规范的程序,并提升为制度、规定或操作法,加以推广。保证成果经验在稳定中不断提升,使竞赛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重视建立竞赛激励机制
科学的竞赛激励机制是进一步激发劳动竞赛热情,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劳动竞赛不断深化的重要动力。建立竞赛激励机制,要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起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要大张旗鼓地提倡和宣传职工群众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要尊重广大职工群众在劳动竞赛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给予相应的报酬,尤其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和集体要给予重奖。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激励模式也应多种多样。要重视研究受奖者的主导需求,采用多种激励方式以加大激励效价。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并重,晋职晋级与利益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共济,创新实践与学习深造结合,形成创新有功、有功必录,创新光荣、光荣必赏的新风尚。山东省对创新工程取得优秀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是科技人员的,按鲁科成字文件精神给予奖励,是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岗位的职工,按鲁劳发文件给予奖励,对职工的合理化建议项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在3—5年内,每年可从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同时鼓励企业对职工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给予完成人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和奖励。对成绩特别突出的人员可破格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建立技术创新培训机制
实施创新活动,关键在于职工现有的科学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知识经济时代,职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企业发展靠市场,市场竞争靠技术,技术创新靠人才,人才成才靠学习能力持续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是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劳动智能化,知识产业化进程的力量源泉。企业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使职工不断掌握新知识、储备新技能,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和素质保证。把培养有知识、懂管理、会创造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作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请著名专家讲学,培养高级科技人才。传授创造技能技法,请技术状元传技,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把岗位练兵、技术比赛中涌现出来的技术状元的绝招特技总结成为先进操作法。通过举办集体拜师、名师带高徒、现场传授技能、选题立项攻关等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队伍。同时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相关培训制度,制定长、中、短期培训计划,形成培训网络化、制度化、长期化,通过多种技能的综合性培训,使每个职工做到“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成为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水平高、观念新、技能精、业绩佳的新型产业大军,造就一批高素质富有活力的职工队伍。
第一条 为推动我公司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全体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参与技术革新、技术开发活动,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根据上级单位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合理化建议,主要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和措施;所称技术革新、技术开发主要是指对科学技术、业务的开发和对生产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造和挖潜。
第三条 本办法由总工室组织实施。
第四条 项目的范围
(一)适用于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
(二)对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造。
(三)开拓新的生产业务。
(四)计算机技术在通信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
(五)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软科学的研究。
(六)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第五条 项目的来源
(一)由上级单位下达的项目。
(二)由本公司有关部门下达的项目。
(三)各部门根据生产和管理需要提出的项目。
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经费来源第六条 合理化建议由建议人填写提案申报卡,交总工室。
第七条 技术革新、技术开发项目由各部填写项目申请书报总工室。
若要申请经费,需填报项目经费申请表及可行性报告。
第八条 由总工室组织相关部门对所报项目进行评审筛选、汇总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第九条 批准立项后,由总工室向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项目承担部门按计划实施。
第十条 需向申请立项的项目,由总工室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为了避免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任何项目必须经部门同意后才能上报,经公司立项后才能实施。
第十二条 技术革新、技术开发经费列入公司管理开支。
财务部每年按自有收入的1%左右作出安排,由总工室掌握使用。
第十三条 成果申报项目完成后,承担部门应填写《成果鉴定申请书》,并备齐下列技术资料报总工室。
第十四条 成果评审鉴定后,选择优秀项目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申请专利奖。
第十五条 对获专利的项目将按专利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第十六条 未申报市专利或申报而未获的项目,由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定奖励。
第十七条 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每年组织对成果集中评奖一次,原则上按项目经济效益的大小予以奖励,也可根据项目创造性大小、水平高低、难易程度和生产发展贡献大小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