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药的分类,我国常用的农药剂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我们了解农药的分类,就能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农药品种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知识,从而让农药发挥更多地积极作用.农药品种很多,按照防治对象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农药的分类,我国常用的农药剂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一)按主要用途分: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气雾剂等.

1、杀虫剂(含杀螨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螨类(蜘蛛).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例如,敌百虫是典型的胃毒剂,其药液喷在蔬菜叶片上,菜青虫、小菜蛾的幼虫嚼食菜叶吃进药剂,可引起中毒死亡.

②触杀剂: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很多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具有强烈触杀作用,药液喷洒在虫体上即可发挥作用.

③熏蒸剂:某些药剂可以气化为有毒气体,或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草体中毒死亡.如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的熏蒸腹作用很强,可以在密闭的空间形成一定浓度而杀死该空间的昆虫.

④内吸剂:药剂施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内吸剂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氧化乐果可防治蚜虫.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保护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之前喷施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即使病菌再来也侵染不了植物.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及有机硫杀菌剂等.

②治疗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植株以后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长发育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有经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是内吸 剂,如多菌灵、三环唑、三唑酮、井冈霉素等均具有很强的内吸治疗作用.而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这样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与向基基双向内吸传导作用.发挥治 疗作用特别优越.

③铲除剂:杀菌剂直接接触植物病原并杀伤病菌使它们不能侵染植株.铲除剂因作用强烈,有的不能用在生长期的植株;石硫合剂药液浓度高时具有铲除作用,如在桃树萌芽前施药,可杀死枝干上的桃缩叶病菌.

3、除草剂:用于防除杂草.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触杀性除草剂:药剂施用后杀死直接接触剂到药剂的杂草该部位活组织.如百草枯是灭生性触杀剂除草剂,地上绿色部分接触药剂会很快受害干枯,但它不会影响到植物的地下部分.

②内吸性除草剂:药剂施用于植物体或土壤,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最终能杀死杂草植株.如草甘膦有强烈内吸传导作用,可以 向顶性、向基性双向传导,施用于杂草植株,能杀死其地上部分,也能杀死其地下根、地下茎等地下部分,因此可以防除多年生宿根性杂草.

4、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不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其中有的能刺激生长,如赤霉素;有的能抑制生长,如矮壮素;有的能改善植物内在或外在质量,如乙烯利可用于催熟.

(二)按来源分:

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

(三)按化学结构分: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氮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酰氨类化合物、脲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苯甲酸类、三唑类等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农药也是一种有毒易燃的物质。农药使用要求的技术性强,使用的好,可以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作物药害、农药残留量超标、环境污染、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当前烟草、水稻、露地蔬菜已逐步移栽大田,大棚春提早蔬菜正值生长旺盛期,农业有害生物开始了多发和重发危害的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农药使用较为频繁的时期。

一、自觉抵制禁用农药。掌握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23种农药以及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14种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限制使用种农药 。在生产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限制选用,并积极宣传。

二、选用对路农药。市场上供应的农药品种较多,各种农药都有自己的特性及各自的防治对象,必须根据药剂的性能特点和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农药,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虫”除。

三、科学使用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实施化学药剂防治。开展化学防治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因此,要坚持预防和综防,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四、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施药方法很多,各种施药方法都有利弊,应根据病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发生环境等情况确定适宜的施药方法。例如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拌种、毒饵、毒土、土壤处理等方法;防治种子带菌的病害,可用药剂拌种或温汤浸种等方法。由于病虫危害的特点不同,施药的重点部位也不同,如防治蔬菜蚜虫,喷药重点部位在菜苗生长点和叶背;防治黄瓜霜霉病着重喷叶背;防治瓜类炭疽病,叶正面是喷药重点。

五、掌握合理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用药量应根据药剂的性能、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施药方法确定。如作物苗期用药量比生长中后期少。施药次数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时期的长短、药剂的持效期及上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来确定。

六、注重轮换用药。对一种防治对象长期反复使用一种农药,很容易使这种防治对象对这种农药产生抗性,久而久之,施用这种农药就无法控制这种防治对象的危害。因此,要注重轮换、交替施用对防治对象作用不同的农药。

七、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

八、施药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培训,具备一定植保知识。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不能施药。

2、检查施药药械是否完好。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

3、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施药结束后,应立即脱下防护用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带回后立即清洗2~3遍,晾干存放。

4、注意施药时的安全。下雨、大风天气、高温时不要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吸烟;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应用牙签、草杆或水来疏通。

5、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如农药溅入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最近的医院就诊。

6、正确清洗施药器械。施药药械每次用后要洗净,不要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农药废弃包装物严禁作为它用,不能乱丢,要集中存放,妥善处理。

九、安全贮存

1、尽量减少贮存量和贮存时间。应根据实际需求量购买农药,避免积压变质和安全隐患。

2、贮存在安全、合适的场所。少量剩余农药应保存在原包装中,密封贮存于上锁的地方,不得用其他容器盛装,严禁用空饮料瓶分装剩余农药。应贮放在儿童和动物接触不到,且凉爽、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不要与食品、粮食、饲料靠近或混放。不要和种子一起存放。因为农药的挥发物有较强的腐蚀性,农药和种子一起存放,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3、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