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虫害防治,这是什么虫,如何防治
这是蛞蝓,又名鼻涕虫。 驱除鼻涕虫方法1. 把生姜粉撒在鼻涕虫出没的地方,鼻涕虫对生姜的气味非常敏感,会远远走开. 当鼻涕虫危害你心爱的植物的时候,在你植物的根部缠上一圈细细的铜丝也有同样的效果(鼻涕虫不喜欢铜丝散发出来的微弱的电磁场). 2. 有种恶心的方法,效果很不错. 把捉到的鼻涕虫放在搅拌机里加水打成液体,加酸橙汁,或柠檬汁更好 用喷壶喷鼻涕虫出没的地方,几个月之内看不到一只鼻涕虫的. 3. 晚上在鼻涕虫出没的地方放一个装满啤酒的盆子,第二天就会看到喝的胖呼呼的鼻涕虫。 4. 往鼻涕虫上撒盐:如果往鼻涕虫上撒盐,它会“融化”像水一样的的东西和一层皮。原因它体内是含水量很高,造成体内盐度很低,水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转移。因此,它就越来越小了, 给人的错觉是化成水了。 5. 用硫酸铝撒于鼻涕虫出没的地方。硫酸铝对其它软体动物也有效。 6.杀死蛞蝓(鼻涕虫)的另外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浓盐水喷洒地面驱除成虫,一种是用米糠或豆饼加入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毒饵诱杀。对室外的阴沟、下水道等地方进行消毒,可用6%的灭达进行处理。 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有机肥代替鸡粪和地下杀虫剂,每667平方米用阿维菌素有机肥450千克,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6%密达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500克,进行撒施。或用乐斯本每667平方米40毫升,加敌杀死20毫升对水40千克,于傍晚喷雾。喷雾时,要将植株茎基部的表土层喷湿。
防治大棚蔬菜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等的方法有哪些呢?
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温室大棚里的各种小虫子就都出来危害蔬菜,所谓的小虫子就是个头特别小,但危害却特别大。在温室大棚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小虫害主要有粉虱、蓟马、茶黄螨三种,它们都危害蔬菜植株的地上部,轻者蔬菜的生长缓慢,重则减产并对蔬菜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会发生的越来越重。因此,对这些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是保障温室大棚蔬菜栽培能否取得高产和好品质的关键所在。
一、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粉虱分为白粉虱和烟粉虱,春天以白粉虱为主,秋天则以烟粉虱为主。粉虱对蔬菜的直接危害并不是很大,但对蔬菜的间接危害却比较严重。
1、粉虱对温室大棚蔬菜的危害
白粉虱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里的汁液,一般对蔬菜的危害并不是很大,但最大的危害是病毒病的传播和引发煤污病。可以说当前这个季节,温室大棚里90%的病毒病都是通过粉虱来传播的,因此,治不住粉虱就控制不住病毒病。此外,粉虱的繁殖能力特别强,短时间就能迅速繁殖出庞大的种群,在危害时会分泌出大量的蜜液,对果实和叶片造成污染,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蔬菜的品质,使其失去商品性。
2、粉虱为什么难治?
粉虱之所以难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个难防治的原因是粉虱有四个虫态:即卵、若虫、蛹和成虫。成虫会产卵,卵特别小,比针尖还小,一个粉虱一次产卵的数量可达到惊人的300~600粒,用肉眼几乎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卵发育而成的若虫,若虫虽然不会动,但也会通过刺吸式口器危害蔬菜植株。若虫会逐渐发育成为蛹,这个虫态不危害作物,蛹最终孵化为成虫。对蔬菜产生危害的是若虫和成虫。在防治时我们菜农朋友经常使用烟剂,但烟剂只对成虫有效,对其它虫态无效,而且用不好烟剂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对叶片危害大。打药也是一样,一般都是针对成虫,对其它虫态无效。
第二个难防治的原因是粉虱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我们常用的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现在不加大药量甚至是加大药量也收效甚微,不是药剂不行,其实是粉虱的抗药性太强。
第三个难防治的原因是助剂选择不当,针对这些小虫子,要想完全防住,最核心的是助剂的选择。因为虫子小,打药时不容易打到,而且粉虱的分泌液会形成蜡质层,助剂选择不当时药液遇到蜡质层就会滑落。
第四个难防治的原因是我们打药的方法不当所导致的。粉虱的四个虫态都是在叶片的背面活动,因此打药时背面必须打透,正面打药再多也没用。
3、白粉虱的有效防治措施
白粉虱发病较重的时间段主要有两个,4~5月和7~8月份,9月份是过渡期,到了10月份,温度降低就没有了,温度越高,繁殖的能力就越强。
在防治时要遵循的原则是:春天见虫治虫,秋天提前预防,因为秋天的虫口基数偏大,容易繁殖,等到见虫再打就晚了。
市面上防治粉虱的药剂种类繁多,因此在选用时一定要选好药剂。建议选用3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0%啶虫脒乳油+20%仲丁威乳油+天然植物精油助剂兑水喷施,在实际的防治中效果不错!打一遍药效持效期可延续12~15天。其中呋虫胺是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成虫防治效果表现优异。啶虫脒和仲丁威对若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次打药时要对两个虫态都要进行防治,这样药剂的持效期就长,如果只防治一个虫态,4~5天就会复发。
二、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蓟马的体态最好辨认,不管大小,都是两头发尖。其最明显的生活习性就是背光、不喜光,到了白天,就会隐匿在花朵里、叶片背面、土壤的缝隙里,等到光线暗的时候出来危害。菜农一般都认识**的蓟马,其实这只是蓟马的成虫,蓟马的幼虫还有**、白色、桔色。
1、蓟马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蓟马由于不挑食的特性,因此危害的作物较多,我们能见到的作物蓟马几乎都会危害。
蓟马具有锉吸式口器,口器分为两半,上面一半口器像一把小锉,下面一半口器像吸管。在危害蔬菜时,先用上面的小锉在植株上锉开伤口,然后用下面吸管式的口器吸食汁液。
蓟马只危害蔬菜的幼嫩组织,如花朵、生长点、新叶叶片背面,一般老化的组织它不会去危害。嫩稍嫩叶被蓟马危害后,幼嫩组织变硬卷曲,生长缓慢且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受危害后,会形成僵果,严重时形成落果,对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2、蓟马为什么难防治?
首先这和蓟马的习性有关,前面我们讲了,蓟马不喜光,容易将自己隐藏起来;另外蓟马不喜高温,最喜欢活动的温度是23℃~28℃,当温度达到32℃时,无论是白天或是晚上就会停止活动。因此,在打药时容易打不着,现在的药剂大部分是触杀式,打不着就不管用。
其次,对于蓟马的防治,没有专门的药剂。菜农朋友在防治蓟马时用的最多的就是乙基多杀菌素,可以说在前几年这是最好最有效的药剂,但随着近几年蓟马的变异,抗药性越来越强。刚发病打1~2次管用,再打效果就很差。
3、蓟马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在市场上较多的药剂是啶虫脒和噻虫嗪,由于抗药性效果不好。防治效果好点的甲维盐,如果单打防治效果也极差,主要是因为打不着。因此,选择助剂对于蓟马的防治非常关键!
药剂建议选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天然植物精油助剂。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具有胃毒和触杀双重作用,而且对蔬菜无内吸性能,但能渗入蔬菜表皮组织,具有较长的药效持效期;精油中的特殊油水剂,能快速溶解蜡质层,促进药液高效渗透和吸收,同时能快速干燥叶片表面,降低田间湿度,防止引发其它病害。
三、茶黄螨的发生与防治
茶黄螨之所以难防,是因为茶黄螨是这些虫害里个头最小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其个体大小仅有0.1~0.2毫米,而且幼虫是半透明体,更难看到。
1、茶黄螨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茶黄螨对蔬菜的危害,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不会危害叶片正面,只危害叶片的背面,受害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受害部位发褐发光,叶片背面发僵、变厚,像涂抹了一层油一样。虫害发生严重时,生长点停止生长。一般在辣椒和茄子上的危害最为严重。
茶黄螨虫害发生的一个核心要求是湿度,蓟马湿度大反而不利于繁殖,而茶黄螨恰恰相反。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时,最有利于茶黄螨的繁殖。另外,茶黄螨不喜高温,一般在16℃~27℃时危害最重。茶黄螨基本是在温室里越冬,到来年春季温湿度合适时,靠风传播。
2、茶黄螨的有效防治措施
菜农朋友在防治茶黄螨时,目前用的最多的药剂是阿维菌素,但也是由于抗药性的缘故,持效期较差。要想持效期长,一定要杀成虫和杀卵一起来防治。对于成虫来说,当前防治效果比较好的药剂是联苯肼酯,若虫防治效果较好的是乙螨唑,因此,在防治时,可用25%联苯肼酯+10%乙螨唑+天然植物精油助剂进行防治,而且这类药剂一般对蜜蜂没有危害。
另外,如果虫害已经发生了,只进行治疗还不行,因为对植株的生长已经产生了危害。因此,在治虫的同时,还要刺激蔬菜生长,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刺激作物生长的时候,不建议用芸苔素、赤霉素等激素类药剂,建议用植物源生物刺激素来刺激作物生长。
粉虱、蓟马、茶黄螨是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的常见虫害,虽然个头小,但是防治不当,危害却很大,尤其是随着春季气温的逐渐升高,这些虫害的发生就会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类小虫子的防治,核心是防控它们对蔬菜造成的间接危害,只要控制住了间接危害,对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一直以来都是大棚种植户的心头大患,危害种类繁多,繁殖能力极强,稍不注意就会面临毁园的风险。
危害种类繁多,繁殖能力极强,稍不注意就会面临毁园的风险。
一、刺吸式害虫为什么难防治
1、 通常以成虫、若虫、幼虫、卵等四大形态同时存在,普通药剂只能针对某几种形态,难以斩草除根。
2、一般来说,刺吸式害虫繁殖能力极强,一年繁殖多代,世代重叠,若未能斩草除根,又会快速卷土重来。
3、 体型极小,肉眼难以发现,出现危害状况时,虫口密度已经极大,极难防治。
4、一个药剂在刺吸式害虫上连续使用半年会产生抗药性,加上由于防治难度大,大家在使用药剂中加量使用,加快了药剂的抗药性发生。
5、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会吐丝结茧,为它形成了一层保护层,普通的药剂难以渗透。
6、防治时期一旦错过,虫口密度极大,很难再将其控制住。
7、害虫隐蔽性强,善于躲藏,土壤表层、叶背、草丛都是它们藏身之地,部分害虫喜欢夜间活动,加大用药时间和喷雾方式的难度。
害虫隐蔽性强,善于躲藏,土壤表层、叶背、草丛都是它们藏身之地,部分害虫喜欢夜间活动,加大用药时间和喷
二、防治小技巧
1、早发现早治疗,不要等到作物已经出现现象再去进行防治,尤其在扣棚后,要经常观察叶片,发生初期就要及时防治。
2、对于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可利用其趋光性设立诱虫板,引诱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3、控施氮肥等化肥,增施有机肥,增加作物自身抗病抗虫能力。
4、提前杀卵:提前杀卵,可以快速降低虫口密度,发生期加入杀卵剂斩断害虫繁殖链,轻松控制虫害。
5、及时清理残叶、病叶、老叶,减少害虫的繁殖场所,降低其虫口密度。
6、喷雾时重视土面和杂草,避免虫害再次繁殖。
7、使用烟熏剂,烟熏剂不增加棚室温度,可无缝隙杀灭害虫。
使用烟熏剂,烟熏剂不增加棚室温度,可无缝隙杀灭害虫。
三、粉斯—同时杀灭蚜虫、螨、蓟马等不留死角
1、无缝杀灭刺吸式害虫:对大棚内蚜虫、白粉虱、蓟马、螨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杀灭效果;
2、先进冷发烟技术,不增加棚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能有效阻止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3、放烟量大,杀虫彻底,防治无死角;
4、操作简便,省时省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