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1949年后我国的大豆生产发展实施了什么计划?

20世纪5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大豆生产也相应恢复和发展。1957年大豆面积达1274.8万hm2,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总产达到1005万t。由于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供应紧张,大豆种植面积逐步下滑。1966—1970年,大豆面积年均893.5万hm2,年均总产828万t;1971—1975年降至740.5万hm2和763万t,1976—1980年更下滑到703万hm2和737万t。其中1976年大豆种植面积仅有669.7万hm2,总产量665万t。1978年以后,大豆生产逐步恢复,并在波动中发展。1981—1985年大豆面积年均780.27万hm2,年均总产上升到966万t;1986—1990年大豆年均面积809.52万hm2,平均总产增至1134.4万t。其中1986年总产1160万t,超过了1936年历史最高水平。1991—1995年大豆年均面积821.51万hm2,年均总产又上升到1299万t。1996—2000年大豆年均面积833.44万hm2,年均总产1454.9万t。

1949年后我国的大豆生产发展实施了什么计划?

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时间,大豆生产的总趋势是面积略有增加,总产每5年约增加150万t,但年份间波动较大,1983—1985、1990—1992和1995—1996年是大豆面积下降较明显年份,如1991年和1992年,大豆面积分别下降到704.1万hm2和721.8万hm2,供应严重短缺,1993年重视大豆生产,1993年和1994年面积增加,总产分别达到1531万t和1600万t。但1995、1996年面积又下滑到812.7万hm2和747.1万hm2,总产也从1500多万t下降到1300多万t,这一次下滑和短缺促进了大量进口大豆,从此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中国。1996年进口大豆111万t,1997年296万t,1998年320万t,1999年432万t,2000年增至1042万t,此后进口量均在1000万t以上,成为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国家,2003年进口量高达2074万t,并超过国内总产。

为了推动中国大豆生产,改进大豆品质,2002年开始实行大豆发展振兴计划,首先在东北大豆产区实施了高油高产大豆示范项目,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安排66.7万hm2高油高产大豆示范,示范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含油量必须在21%以上,具有高产和抗病特性,实行连片种植,优质栽培技术到位。在实施的66.7万hm2示范田,平均单产2610kg/hm2,含油量提高,实行订单收购,农民增收,企业增效。2003年示范面积扩大到133.3万hm2,在重灾之年仍获得较好的收成。

目前中国大豆育种和栽培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大豆生产的需要,不但有高产优质品种,还研制了高产栽培模式,如垄三栽培模式、窄行密植栽培模式等。只要加以重视,大豆产业就会有大的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