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村的简介
角里(jiao ui)距村委会址0.5公里,在村委会址的东部。本居住地村民全部李姓,据查考李氏开居祖守正公开居至今已传至第27代。现有92户,365人。农业以水稻为主,兼种花生、黄豆、水果、茶叶等。村民在不误农业生产的同时,打制耐火石销售。居民聚落一部分依山建房,一部分建在田段旁。有水泥路面村道和省道S332线相连接。
据传该地在李氏迁来之前有郭姓人居住,后迁走,故名“郭里”后谐间为角里。
五斗里(wu dao li)距村委会址0.3公里,在村委会址的东南部。居住着李姓人,现共有34户,129人。开居祖至今已传至27代。农产水稻为主,也种黄豆、花生。村民农业生产之空余时间打制耐火石销售。民房一部分依山脚建房,一部分在田段中间,老房多为堂屋结构,新建的是水水泥砖混结构。
地名来历查无出处,历史沿用。本居住地有要村道连接省道S332线。
石角陂(shi jiao bi)距村委会址2.5公里,在村委会址的南部。有刘、马两姓人共居。刘姓人家开居至今,已传至第13代,马姓人家开居至今,已传至第23代。现有72户281人。村民房屋多为依山脚建房。老房子多为堂式屋结构,新房是水泥、砖混结构。农产水稻、黄豆、花生、也种水果和茶叶,村民农业生产之空余打制耐火石,该处山上有耐火石资源。
因该居住地有一水陂叫石角陂而得名,历史沿用。省道S332线经过该地,交通便利。
天门岌(tian men yin)距茅坪村委会址3公里,在村委会址的东部。居住李氏人家,共17户72人。因该地交通不便,村民已全部迁回茅坪地东部天门岌茶,食味较好。该地山上有耐火石资源,村民在农业生产之余打制耐火石销售。
该居住民房原建在天门岌山腰而得名,该山地势较高,古时东石通往蕉岭县的驿道通过于此,上到岌顶如登天门故名。
神岗(sheng gang)别名狗神光,距茅坪村委会址1公里,在村委会址的东南部。据调查,该地刘姓人家是明朝嘉靖年间迁来居住的,今传至第19代。现有70户,267人。村民农业以水稻为主,兼种花生、黄豆,农业生产之余打制耐火石销售。有村道和省道S332线相连。村民房屋依山脚建造,老屋多数是堂屋结构,新房是水泥砖混楼房。
传说为纪念一条神狗,该处建有一个神坛叫狗神坛,而得名狗神光,谐音为神岗,历史沿用。
下园湖(xia yang hu)即村委会所在地附近,住李姓人家共64户256人。开居祖至今,传至第27代。村民种水稻、黄豆、花生等,农业生产之余村民打制耐火石销售,本居住地山上有耐火石资源。
本居住区老祖屋门口有一园型鱼塘而得名园湖,又为和“上园湖”老祖屋以示区别,称作“下园湖”。
上园湖(shang yan hu)距村委会所在地0.2公里,在茅坪村委会的东北部,住李姓人家64户271人。农产梅州金柚、水稻为主,兼种黄豆、花生,村民农闲上山打制耐火石销售。
因该居住地老祖屋门口有一园型鱼塘而称“园湖”,为区别于“下园湖”而称“上园湖”。
省道S332线从该地通过,交通便利。该居民区住房大多数建在村中田塅里,小部分依山脚建房。老屋是上下堂土木结构,新房多是水泥砖混结构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7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