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工程施工中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摘?要 园林工程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城市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城市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园林工程施工中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不仅是园林工程施工的要求,更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笔者将对园林工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做出简单介绍,分析病虫害防治原则,探究施工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促进我国园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展。
关键词 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被;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238-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园林工程作为城市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在大大改善城市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遭受到了来源自身或周围各地的病虫害侵害,使得植被变异,凋零或者枯死,不仅破坏了整个园林中的生态平衡,甚至会衍生出一些病变,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对园林工程施工中病虫害的防治,一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发出植物检疫法,栽植培优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等多种防治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 我国园林植被常受到的病虫害侵袭类型
1.1 园林植物的主要病害
园林植被中,病害主要表现在植物花卉表面或内部生出病斑,枯斑,变色,或是穿孔,枯死等一系列症状上,不仅严重影响到植被外表的美观,使其失去美化的内涵,更严重威胁着着植物的持续生长。我国园林中,病害主要如表1。
表1 园林植物主要病害表
1.2 园林植物的主要虫害
虫害主要表现在,植被花卉会从内部衍生出一些细菌或是蚜虫,或是从周边的地区招来一些害虫,使得花木被蚕食,或是发生病变腐烂,不仅会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威胁,更会让衍生病变得到扩散,进而会威胁到周边整个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到居民安全。主要虫害如表2可知。
2 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通过对各种病虫害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则需要更进一步对病虫害在防治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性要求,以便更好的指导园林工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深刻了解各类病虫害发生原因,探究发生虫害,病害的时间周期,找出其诱发因素,并及时派遣专业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整个园林施工进度的监控,对施工中的植被加强监管,做好护理措施,一旦有任何异常,及时消弭在萌芽状态。
表2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表
2.2 多种防治方法结合,斩草除根
由于整个园林施工过程中,植被种类繁多,造成病变虫害类型更为复杂多变,此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深入了解其病况或是发生虫害的原因的基础上,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对虫害病害做到彻底灭绝,防治
反复。
2.3 净化周边环境,消灭病虫传播途径
净化园林工程周边环境,减少施工过程中,植被因为受到外部环境而诱发虫害病变,影响到施工的进程,因而要采取合理措施,隔绝病害虫的传染途径。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中园林植物的护理,通过化学,生物等手段,增强园林植物自身的免疫力。
3 园林工程施工中植物的病害虫防治方法
园林工程关系着整个社会城市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关系着整个城市化生态的平衡,因此,对园林施工中对植被的病虫害防治,早就受到了世界各地区的关注,通过多年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研究,世界上现行的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法,选植培优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等五种。这五种方法应用广泛,各有其特点,笔者将作出简析。
3.1 植物检疫法
1)加强对植物采集运输过程中的检查。在对植物进行挖掘采集之前,要派选专业检测人员,去综合评估将挖掘移植植被的整体生存状况,有无病变,有携带病虫,有没有诱发园林工程施工中原有植被产生病虫害的可能。同时,要加强对运输途中植被的管理,要采取合适措施,隔绝外部病虫害在运输途中进入植被中,减少植被与外部环境的接触。
2)在施工过程中,对所有施工过程中的植被实施检查,并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异常病变或是虫害,能及时治疗则迅速治理好,是在无法治理,则果断抛弃,做出妥善处理,皆既可以避免病虫害的传染,又可以减少护理的成本,提升整个施工植被的质量,保证植被长势健康。
3.2 选植培优法
1)加强对将要移植植被的种类选择,遵循植物生长规律。一般而言,园林工程多是实行短距离的植被移植,这样更贴近符合植被原有的生存条件,避免了因突然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病变的诱发,甚至是虫害的滋生。就近选择,科学移植,选择的植被既要具有稀奇古怪,清秀古雅等美学价值,又要能够对各种各虫害病变有强大的免疫力或抵抗力,最好能够适应比较简单的护理
措施。
2)切忌选植单一或跨纬度选植。一座园林工程不仅是一项工程项目,本身更是一个生物系统,由于生物系统的多样性要求,那么园中的植物种类必定要繁多,因此,选择的时候,可以多选不同的植被种类,既可以丰富园林的艺术内涵,增加审美价值,实现其美化城市的基础功能,又可以保持整个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增强了对病虫害的整体免疫力。
3.3 物理防治法
使用物理防治法,则需要对病虫害等产生的原因,诱发的内外因素,整个园林施工工程中的周边环境,都做到了如指掌,并能够从相应病菌,害虫种类中,找出各自特点,利用其弱点,充分结合光,色,热,电等物理元素,采取措施,比如有的病毒细菌害怕热量,有的畏惧潮湿,有的害虫畏惧光线,有的病虫对音乐敏感,因此,实施物理预防措施,对所有病变害虫的弱点有清晰的认识了解,这是一个关键也是难点,需要工作人员有很强的物理生物知识,但针对性强,防治效果良好。在物理防治方法中,利用黑光灯诱杀鳞翅目成虫就是针对其弱点采取的物理措施,效果彻底。在物理防治方法中,也有着手工抓捕,或者是利用机械扑捉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经济环保,但工作量巨大,进度缓慢,不适合大规模的园林工程操作。
3.4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化学药剂,比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进行对病毒害虫的灭杀。这种防治方法必须要建立在对原有植被不造成破坏或伤害的条件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但这种方法一般灭杀的范围广阔,杀虫灭菌的速度快,对园林施工中各种病虫害的防治,见效快,适合于大规模操作,但需要谨慎,不得杀死原有病虫的天敌,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长期使用也会降低园林植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只宜作为应急策略。
3.5 生物防治法
基于整个园林工程的生物防治方法,也将是整个园林施工保护方法中最环保,最可持续,最经济,最长久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基于整个生物链的考虑,利用生物链中的等级,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的生存生活规律的认识,去豢养,培植与之对应的天敌生物或是植被,让原有的病虫害得到遏制甚至被消灭,从而保持了园林工程中整个生物系统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从而得到防治病虫害的长期效果。在生物方法中人们最常用的有虫治虫,以鸟治虫,微生物治虫,以螨治虫等方式,这种方式虽然长久,生态,但见效较为缓慢适合作为长期策略,但却是将来园林施工护理的主流趋势。
4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实现对城市的绿化,加快实现城市化的生态平衡,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园林工程是加快现代城市绿化建设,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因此,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大对植被的病虫害防治,已经是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的园林植被病虫害防治还存在着不少缺陷,但只要园林工作人员理性面对,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园林艺术水平,从整个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园林植被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我国的园林工程病虫害防治水平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园林工程必将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娇.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J].植物医生,2002,5.
[2]张淑梅,卢颍.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3]郑进.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03,06.
园林植物怎么防治病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其基本原理概括起来为“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实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园林植物大体上可分为2大类群:一是城镇露地栽培的各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地被植物、草坪等;二是以保护地(日光温室或各种塑料拱棚)形式栽培的各种盆花及鲜切花。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是:①人的活动多,植物品种丰富,生长周期长,立地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群落关系常被打乱;②品种单一,种植密集,且大都位于保护地内栽培,环境湿度大,某些害虫易发生,防治难度大;③花卉业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产业,广大花农普遍缺乏花卉栽培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害虫的发生。④城镇郊区与蔬菜、果树、农作物相连接,除了园林植物本身特有的病虫害外,还有许多来自蔬菜、果树、农作物上的病虫害,有的长期“落户”,有的则互相转主危害或越夏越冬,因而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
2 综合治理遵循的原则
2.1 安全、经济、简易、有效
这是在确定综合治理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包括对植物、天敌、人畜等,不致发生药害和中毒事故。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要考虑既节省资金,而又简便易行,并且要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2 协调措施,减少矛盾
化学防治常常会杀伤天敌,这就要求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尽量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考虑到对天敌的影响,选择对天敌无害或毒害较小的药剂,通过改变施药的时间和方法,使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既防治害虫又保护天敌的目的。
2.3 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各种防治措施各有长短,综合治理就是要使各种措施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而不是简单的“大混合”。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工效高的优点,但药效往往仅限于一时,不能长期控制害虫,且使用不当时,容易使病菌及害虫产生抗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园林技术措施防治虽有预防作用和长效性,不需额外投资,但对已发生的害虫则无能为力;生物防治虽有诸多优点,但当害虫暴发成灾时,也未必能见效。因此,各种措施都不是万能的。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2.4 力求兼治,化繁为简
自然情况下,各种害虫往往混合发生,如果逐个防治,浪费工时,因而在化学防治时应全面考虑,适当进行药剂搭配,选择合适的时机,力求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几种害虫的目的。
2.5 要有全局观念
综合治理要从园林的全局出发,要考虑生态环境,以预防为主。
2.6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有力保证。
3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3.1 清洁园圃
及时收集园圃中的病虫害残体、草坪的枯草层,并加以处理,深埋或烧毁。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有病虫枝叶,清除因害虫或其它原因致死的植株。园艺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人为传染,如在切花、摘心、除草时要防止工具和人体对微小害虫的传带。温室中带有病虫害的土壤、盆钵在未处理前不可继续使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营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
3.2 合理轮作、间作
每种害虫对树木、花草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转移性,因而在进行花卉生产及苗圃育苗时,要考虑到寄主植物与害虫的食性,尽量避免相同食料及相同寄主范围的园林植物混栽或间作。如黑松、油松、马尾松等混栽将导致日本松干蚧严重发生;槐树与苜蓿为邻将为槐蚜提供转主寄主,导致槐树严重受害;桃、梅等与梨相距太近,有利于梨小食心虫的大量发生;多种花卉的混栽,会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3.3 加强园林管护
3.3.1 加强肥水管理。观赏植物应使用充分腐熟且无异味的有机肥,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观赏。使用无机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配合,浇水方式、浇水量、浇水时间等都影响着害虫的发生。
3.3.2 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调节栽培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湿度,以减轻某些害虫的发生。种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冬季温室的温度要适宜,不要忽冷忽热。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时间也要合理,否则,也会加剧害虫的发生。
3.3.3 合理修剪。合理修剪、整枝不仅可以增强树势、花叶并茂,还可以减少害虫危害。例如,对天牛、透翅蛾等钻蛀性害虫以及袋蛾、刺蛾等食叶害虫,均可采用修剪虫枝等进行防治;对于介壳虫、粉虱等害虫,则通过修剪、整枝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从而抑制此类害虫的危害。对于园圃修剪下来的枝条,应及时清除。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时间也要合理。
3.3.4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地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花木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还可以清除许多害虫的发源地及潜伏场所。如扁刺蛾、黄杨尺蛾、草履蚧等害虫的幼虫、蛹或卵生活在浅土层中,通过中耕,可使其暴露于土表,便于杀死。
3.3.5 翻土培土。结合深耕施肥,可将表土或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深翻入土。公园、绿地、苗圃等场所在冬季暂无花卉生长,最好深翻1次,这样便可将越冬的害虫暴露于地表,减少翌年害虫发生。对于公园树坛翻耕时,要特别注意树冠下面和根颈部附近的土层,让覆土达到一定的厚度,使得害虫无法孵化或羽化。
3.3.6 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的管理。许多花卉是以球茎、鳞茎等器官越冬的,为了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藏,在收获前应避免大量浇水,以防含水过多造成贮藏腐烂;要在晴天收获,挖掘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伤口;挖出后要仔细检查,剔除有伤口、害虫及腐烂的器官,必要时进行消毒和保鲜处理后入窖。贮窖须预先清扫消毒,通气晾晒。贮藏期间要控制好温湿度,窖温一般在5℃左右,相对湿度宜在70%以下。有条件时,最好单个装入尼龙网袋,悬挂于窖顶贮藏。
(1)禾本科草锈病:有流行记录的地区,在发病率达到5%时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间隔15天1次,连续喷2~3次。
(2)三叶草核盘菌腐烂病:在秋季、初冬和初春时节重点预防。多菌灵、菌核净、乙烯菌核利等,按照相关农药的说明书喷施,连续喷2~3次。
(3)豆科的病毒病一般无需防治,其他各类叶斑病一般也不需防治。建植后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发生普遍,用55%根腐灵可湿性粉剂、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的恶霉灵水剂或15%咪酰胺乳油,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方法喷雾或浇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