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生物农药是用来防治农业病虫草鼠害和卫生害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生理活性物质,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包括微生物源(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等)、植物源、动物源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生物农药是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保证。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是国家发展目标之一。在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中已明确规定,A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使用Bt、农抗120、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北京、上海、山东、广州、福建等省市都已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条例,明确规定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和部分高毒农药。在今后几年,占我国农药使用量70%左右的5种剧毒化学农药将会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低毒生物农药。
2006年,中国各类生物农药的总需求量达到14.5万吨,总销售量额约为8亿~10亿元。中国Bt杀虫剂只占市场份额的2%,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占0.2%,农用抗生素占9%,植物源农药占0.5%。今后10年内,生物农药将取代20%以上的化学农药。中国生物农药市场需求量很大。中国小麦、水稻、玉米和棉花的种植面积约9000多万公顷,蔬菜、烟叶种植面积约330万公顷。每年棉铃虫、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害虫危害面积约2000万公顷,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植物线虫病和病毒病等危害面积约2700万公顷,因此,农药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未来生物农药发展潜力巨大。
成果名称:生物农药引进试验
项目简介:该项目进行了防治蔬菜病虫害室内测试和田间防治试验及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技术的推广。该项目针对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虫害和具有代表性的病害,采用室内测试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对象和防治效果的研究。提出了绿色蔬菜种植区防治病虫害的原则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区防治病虫害的原则。制定了生物农药在绿色蔬菜生产上的使用技术和生物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的使用技术,包含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蔬菜标准化生产更具有指导性。该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成果名称:高效生物农药引进及应用技术
该项目引进的生物发酵产物类生物农药菜喜、复配BT类生物农药苏特灵、病毒类生物农药虫瘟1号、植物源杀虫剂类生物农药烟碱、苦参碱等均属国内外最新型的生物农药;研究对现有的不同种类生物农药进行了全面的引进和系统的药效筛选,并进行了如:虫瘟一号对斜纹夜蛾室内毒力测定、虫瘟一号与化学农药对斜纹夜蛾种群控制作用比较、爱维菌素对小猿叶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试验、不同生物农药复配技术在蔬菜上的应用、不同生物农药与低毒化学农药复配技术在蔬菜上的应用等全面细致的应用技术研究,目前在国内尚无相同的报道。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成果名称:利用银杏外种皮生产生物农药
该技术先用水浸泡去除无效物质,再用乙醇提取其有效成份的简易方法,经济实用、效率高,且不需加乳化剂,在国内首创,与此同时,形成了中试的完整工艺;该工艺提取的有效成份基本明确,对蚜虫、蓟马、刺蛾、韭蛆等多种害虫有较高防效,可达85%以上,且可兼有防病和促进生长作用,是新型优良的生物农药;用该工艺提取物中十三烷基苯酚,十五烯烃苯酚等多种化合物结构式的明确,为仿生农药的模拟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银杏外种农就地取材,化废为宝,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对当地经济发展意义深远,开发前景广阔。该技术路线合理,工艺先进,设备简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项目负责: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
成果名称:阿维?Bt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本工艺采用了新型内置式高压喷淋装置,喷雾更细更匀,保证了成品的均匀性,而且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另外本技术在混配生产时使用了超高效乳化增效剂,药效比用普通增效剂可提高25%左右。阿维?Bt可湿性粉剂是一种高效生物农药,是目前世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生物杀虫剂。它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首选用药。阿维?Bt可湿性粉剂可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花卉等农林作物,可以防治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多种虫害,如菜青虫、棉铃虫,玉米螟虫、烟草夜蛾等四十多种虫害。由于阿维?Bt可湿性粉剂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对人与环境高度安全。它的投放市场,对促进农产品的出口,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安阳市红旗药业有限公司采用了新型内置式高压喷淋装置喷雾更细更匀,保证了成品的均匀性,而且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另外本技术在混配生产时使用了超高效乳化增效剂,药效比用普通增效剂可提高25%左右。目前,当需做大量的具体实践工作,还需要政府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使该项目尽早投入批量生产、产生效益。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项目负责:安阳市红旗药业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生物农药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该项目筛选出TD、TH、BS、和BN四种用于防治土传性病害的优良防菌株,解决了菌种保存、营养条件、温湿度、PH值、光照以及固、液体发酵等多方面的关键技术,制定了培养和扩大繁殖菌种的各项技术指标,确定了四种生防菌剂型复配定型技术,提出TRICHON-02和BSN两种生物农药发酵工艺技术,确定了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应用TD等四种定型产品进行了小麦全蚀病、辣椒疫病、立枯病、猝倒病、茄子、番茄枯萎病、马铃薯早、晚疫病和非洲菊根腐病等病害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效果为40%-60%,无药害及环境污染。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成果名称: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研究及推广
该课题查清了该市农业结构调整后,水稻病虫种类发生的重大变化。一些重大病虫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品种和气候等因素再度猖獗,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如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调查研究了化学防治仍然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研究试验生物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效应,筛选出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生物农药品种及最适用药量,以替代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自然界的有益生物,保护了生态平衡,实现了病虫的可持续治理,保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日照市植物保护站
成果名称:新型生物农药及其复配剂的推广
用新型生物农药及其复配剂逐步取代在水稻上使用的化学农药,减少化学农药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大面积推广了四种新型生物农药及其复配剂,提高了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优化了BT的使用技术,选择了井冈霉素粉剂对水稻稻曲病最佳防治适期。筛选了对水稻螟虫防效更好的生物农药复配剂。建立了一批生物农药示范点和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有效推动了全市生物农药及其复配剂的推广。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成果名称:生物农药对水稻害虫的防效技术研究
该课题采用分层筛选的技术方法原理,寻求各种生物农药不同时间各种剂量单用或混用对水稻主要害虫取得最佳防治效果的药剂组合、最适防治时间和最佳防治浓度,并由此总结得出结论,形成一套在水稻生产上能实际应用的生物农药防治主要害虫的技术方案。防治时间:在水稻虫害主发生时段(7月底至9月初)针对不同代数的螟虫、纵卷叶螟、飞虱进行防治。建立120亩水稻有机种植连片示范基地,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全程观察生物农药对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技术成果已经成熟,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具有创新点及自主知识产权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成果名称:活性寡聚糖生物农药
制备及生产技术
该成果在国内外首次研制成功并应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大豆病毒病等植物病害的寡聚糖类生防农药――中科3号。为解决棉花黄萎病、大豆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生物农药。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新农药登记规定的要求,已经完成两年、多地区的田间试验。中科3号(凯得)于2000年10月1日获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编号:HNP21079-D1992)同年10月1日获得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证(LS20001533),期间经国家计委组织的多次论证,年产5000吨寡糖生物农药的产业化项目,于2000年底正式列为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国家计委拨款金额1000万元,三年内建成。中科3号浸种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花黄萎病、叶面喷雾处理对大豆花叶病的防效相当于或高于当前使用的常规农药。由于该农药作用机理不同于传统农药抑制或直接杀死病原微生物,而是通过一种全新的诱导植物免疫反应,因此,不会产生抗药性,并具有安全无毒、使用剂量低等特点。中科3号采用了特定真菌发酵、菌体收集、菌粉酶解、酶解与膜分离耦合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形成了一条成熟、可行、易于放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生产路线。并已完成200L发酵罐规模的中间试验,并进行了128吨寡糖生物农药的生产为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成果名称:系列寡聚糖生物农药研究及应用
本项目引进美国复杂碳水化合物研究中心(简称CCRC)在寡聚糖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的研究基础及寡糖分离分析研究技术,利用我国来源丰富的多糖资源,如动、植物多糖及微生物多糖等资源。结合国际上糖生物学及糖工程研究最新成果,采用深层发酵技术及酶法提取分离技术、酶反应及膜分离耦合的现代生化反应工程技术,制备获得中科2号、3号、6号寡聚糖生物农药,并建立了一整套质量控制标准。完成了多项标准化田间药效学试验及毒理学试验,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临时农药登记证书。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成果名称:生物农药BTA防治棉花果蔬害虫示范推广应用
该项目引进的BTA新型生物农药,具有低毒、无污染、无残留的特点,并克服了常规生物农药防效差、效果慢、防治对象单一的缺陷,防治棉花害虫效果达95%以上,蔬菜害虫达90%以上,杀虫谱扩大到5个目的害虫,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有重大意义,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成果名称:几种昆虫病毒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应用
研制出适合几种鳞翅目夜蛾科昆虫(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饲养繁殖的廉价人工饲料,以增殖上述几种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昆虫病毒,并进行工业化生产,饲料中琼脂可替代60%,降低原料成本10%左右;在病毒生产过程中按标准化管理程序,有效提高单头虫病毒含量,棉铃虫单头病毒含量由原来的40-50亿PIB提高到60亿PIB以上,斜纹夜蛾由50亿PIB达70亿PIB以上。提高生产效率20%左右;在昆虫病毒的应用方面,探索了昆虫杆状病毒与常用化学农药混合、病毒与病毒混合对靶标昆虫的相互作用机理,筛选对病毒有增效作用的增效因子,并研制出多种复合病毒杀虫剂。产品经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广东省农药检定所田间试验,防治效果显著。产品经广东省职业病防治所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属低毒类农药,可有效地减少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成果名称:复配矿质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
本项目经山东杀虫植物资源调查与筛选,对几种重要杀虫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研究,测定提取物的成分,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测定。适用与农业领域,可以大面积推广该生物农药。
项目进展:初期阶段
项目负责:山东师范大学
成果名称:松江区生物农药及复配剂的推广应用
该项目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几种减少污染、提高防效和降低农本的生物农药及复配剂。二年推广应用表明生物药剂具有一药防多虫、降低农本、基本解决抗药性,防效显著稳定,"纹霉清"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纹枯病效果为85~90%。"保稻"防治水纹枯病、纵卷叶虫、飞虱技术。防治纹枯病效果95%左右。"螟铃特"防治稻螟虫技术。防治螟虫效果为82~85%,螟害率控制在0.1%以下,2000年推广面积35.5万亩。该项目实施二年共累计推广应用230.5万亩,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书下达的考核验收指标要求。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上海市松江区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成果名称:苏云金芽孢杆菌(Bt)生物农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苏云金芽孢杆菌(Bt)生物农药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销量最大的生物农药之一,由于其价格偏高、抗晒能力差、剂型单一,导致了其市场占有率很低。本项技术在提高Bt生物农药市场竞争力方面实现了三大突破:通过工艺创新和改进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价格与化学农药的价格持平;通过表面修饰反应,提高了Bt生物农药的抗晒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其田间使用的有效期;开发了一种Bt生物农药新剂型--泡腾片剂,提高了其储存和使用的便捷性。本项技术所生产的Bt生物农药在平谷岳各庄农场进行了田间实验,完全替代了化学农药,获得了小白菜、油菜、豆角、黄瓜、倭瓜5个品种的蔬菜。本项技术在Bt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和产品性能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实施了田间试验,获得了无公害蔬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项目负责: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名称:广谱高效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的开发及应用
针对目前我国防治果树、蔬菜等害虫的化学农药高毒、高残留,阿维菌素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浙江省农科院微生物所开展了阿维菌素的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复配制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处理原始菌株,筛选出高产高效菌株,并改进发酵工艺,优化发酵条件和提取精制技术,使阿维菌素效价从2100r/ml提高到4020r/ml,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明确了阿维菌素对蔬菜、柑桔、稻、棉作物的14种主要害虫的防治及其使用技术,防效达85%以上,扩大了阿维菌素的使用范围。通过阿维菌素与多种常用化学农药的复配制剂的研制,开发出20%辛.阿乳油,提高了防治效果,扩大了使用范围,降低了成本和毒性,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1058.48万亩次,产生经济效益20462.72万元。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项目负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成果名称:高效安全杀虫真菌生物农药的研制及中试研究
该课题研究首次利用转基因产物CDEP-1作为生物增效剂,显著提高了杀虫真菌--球孢白僵菌的杀虫效果,该增效剂高效、安全,已获得农业部批准,统一环境释放。通过调节液固两相发酵的水活度,研究出高产优质分生孢子生产新工艺,有效地提高了分生孢子抗逆性和耐贮藏性,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杀虫真菌基因,获得了5个性能更优、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前景的杀虫真菌毒力新基因。该研究创新明显,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项目负责:西南大学
成果名称:新型生物农药-昆虫病原线虫的液体发酵产业化生产
该成果建设了国内唯一的昆虫病原线虫大规模液体发酵中试生产线,利用所建立的液体发酵系统和专利液体培养技术,H.bacteriophora H06 的培养物中获得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线虫液体发酵罐(1000L 以上)培养的最高产量;对完善异小杆线虫的液体培养技术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这类生物杀虫剂的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研发了有效的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确立了有效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和标准;首次组建了产品质量标准并备案;且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建立了5个草坪和蔬菜害虫防治示范基地。该成果在昆虫病原线虫液体培养关键技术、线虫批量贮存技术、质量检测等方面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成果名称:生物农药施氏假单胞菌(PSZh9944)活菌制剂
微生物农药施氏假单胞菌(PSZh9944)活菌制剂是常州市第二制药厂成功地开发研制出的一种能有效防治植物青枯病微生物农药,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在微生物农药领域的空白。在生产工艺方面,该厂在一吨发酵罐上进行了多批次的试生产,经测定发酵液中活菌数达1100乘以10上标9CFU/ml,该产品中活菌数大于300亿CFU/克,水分含量小于15%,在室温下可保存贰年。该产品经农业部授权单位试验测定,确认为安全、无毒,对环境和生态任何影响,同时,该微行物制剂生产过程中也无任何三废排放,符合国家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项目负责: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低污染农药与生物农药相结合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该课题研究了长期轮作、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免耕施化肥、深松施化肥和和施化肥等农艺措施对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的数量、土壤中木霉菌的数量、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大豆根部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筛选出较抗稻瘟病的品种(系)11个。明确了合理施用化肥和生物肥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施用生物学钾和世绿生物肥稻瘟病发病加重。制订出适合机械化大农业生产的寒地无公害农产品大豆和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并进行了一定面积的示范。对病害防效在80%以上,对害虫防效在90%以上,综合除草效果均在95%以上。比常规技术措施大豆增产200kg/hm^2,水稻增产400kg/hm^2以上。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项目负责: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一、企业分析
(一)公司业务概要
公司主营业务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研发工作主要分为创制农药的研发、仿制农药的研发和现有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报告期收购农研公司后,公司在创制农药研发能力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公司生产的产品涵盖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农药品类,杀虫剂主要有拟除虫菊酯产品等品种,除草剂主要有草甘膦和麦草畏等品种,杀菌剂主要有氟啶胺、吡唑嘧菌酯等品种。公司销售分为原药销售和制剂分销,报告期收购中化作物后,公司在农药制剂销售上呈现快速增长。
农药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北半球旺季主要是上半年,原药市场旺季早于制剂市场。本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农药原药,客户主要是下游制剂加工、销售企业,因此公司国内销售旺季一般是上半年。
农药行业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复杂多变的气候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进而影响农药的需求。本公司努力将农药品种做丰富,将农药市场做均衡,通过多品种、多市场对冲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病虫草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农药行业集中度不高,存在小而散的特点,而且生产的农药中低效、高毒农药居多,加上农药的不科学使用,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为此农业部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未来高效、低毒农药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2019 年,公司把并购整合、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作为助推发展的三只动轮,为企业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并购整合上,公司完成对中化作物、农研公司股权的收购,提升了研产销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影响力和竞争力。子公司优嘉植保开展了对宝叶化工的收购,拓展了发展空间,对承载更多后续项目将发挥重要作用。在项目建设上,公司完成优嘉三期的行政报批,为加快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技术创新上,开展了多项新品研发和技术改进,并在三废减排、提质降耗、达产增效上取得显著成效。
(二)行业所处阶段
农药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农药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我国农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到 2014 年底,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目前农药产业布局更趋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农药出口结构得到改善,技术创新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农药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
2016年以后的调整发展阶段
方面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全面实行去产能,清退淘汰农药行业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受到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的影响,整个行业进入调整阶段。
农药行业发展趋势
1.农药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农药是有毒物质,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公众高度关注。管理政策会越来越完善,对行业要求会越来越高,监督执法越来越规范、违法处罚越来越严厉。
2.登记门槛越来越高。农药生产企业多、小、散,产能过剩,产品过多;产品同质化严重,老旧产品多。启用再评价制度,对已登记多年产品按新标准进行重新评估: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不断完善和修改残留限量标准;建立完善的农药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3.环保安全从口号标语到真刀实枪转变。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更严格,监督检查更加频繁,不少企业会转产搬迁,有的面临生死存亡。今后环保风暴将会越吹越紧。生产落后,环境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关停整成为常态。
4.使用环节减量增效将是常态。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用户是普通农民,难以精准掌握施药技术,盲目用药、过量使用时有发生;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实施农药减量行动计划,推进统防统治,实施绿色防控,推广高效施药机械、高效低风险农药,鼓励农药 社会 化服务组织、专业人员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
5.农业生产需要新产品新技术。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和不断老龄化以及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省时省力省工高效安全的新产品新技术。
6.农药产品走出去定会持续。我国是全球农药生产大国,对外出口比例70%以上。“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给农药走出去带来契机。更多中国农药企业在其他国家以自有品牌自主登记、在海外建厂或设立办事处、申请国外专利。中国农药正从原药出口、为跨国公司代工向产品出口、品牌出口、技术出口方向转变。
有效防治病虫害,农药不可替代。农药企业要正面迎接农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精准定位、寻求发展,转变生产方式淘汰落后产能,走清洁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
国际市场仍有空间
农药行业需要上下游的一条龙配套,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具有一定护城河的行业,外部进入并不容易,弱国小国甚至一些大国要搞起一套体系比较难。另外,我国是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标准委员会主席国,参与FAO/WHO、OECD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在国际规则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利用多边舞台拓展我国农药出口目标市场国家的合作渠道与空间。
农药企业兼并重组大势所趋
农药企业小、散、乱,创新能力弱,既不适应市场规律,也不适合管理层意图。十八大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现在市场的无形之手已经在悄悄地发挥作用了。政府的有形之手也通过新增企业进工业园区、抬高门槛、增加环保设施及各种产业政策发挥作用了。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已经大势所趋。
(三)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农药发展起步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药自给率不断提高对农药行业投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药产量及市场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农药生产国,由于发达国家农药企业受环保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农药生产基地一直向外转移,而我国农药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及原料配套等方面有很强的综合优势,从而成为主要产能转移承接者。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全国化学农药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17年化学农药产量294.1万吨,2018年跌至208.3万吨。2019年化学农药产量止跌上涨,产量225.39万吨,同比增长1.4%。
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保障产量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受农民和农业种植企业喜爱。2010-2017年,我国农药行业销售收入整体保持提高态势。但是2015年,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迈入了调整发展阶段,受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政策影响,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明显下滑。2018年,得益于生物农药的发展以及产品价格的上升,以及棉花等经济作物和基建领域对农药需求的扩大,行业销售收入约为3290亿元。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农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已经呈明显下滑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农业行业销售收入3300亿元左右。
(四)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农药产业起步晚,大致经历了建国初期至80年代有机氯农药、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有机磷农药和21世纪杂环类农药和生物农药三个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从营收规模来看,我国的农药行业企业主要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
公司以振兴民族菊酯工业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推进我国农药产业结构升级,现已形成以菊酯为核心、农药为主导、精细化学品为补充的多元化的产品格局,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菊酯领域具有核心优势的生产企业,菊酯类产品品种数量排名世界前列。目前公司卫生菊酯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70%,麦草畏产能居全球领先地位。优嘉公司被工信部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工厂。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数据排名,本公司位列 2019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第 5 名,2019中国农药出口第 3 名。连续五年入选世界农化企业前 20 强。报告期内,公司先后获评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AGROW 最佳供应商、中国农药行业优秀原药与中间体供应商。
2019 年,公司通过深化与规模客户的合作,加强农药新政调整后的政策宣传、引导中小客户规范用药,扩大外环境制剂以及蝇香氯烯炔的销售,全年国内卫药销售保持稳中有进,同比增长9.5%。公司充分发挥供货保障能力强的优势,全力满足国内优质客户、潜力客户的需求,提升了农药产品销量;积极拓展新品吡唑醚菌酯市场,打造了新的增长点;继续深化与中化作物的全面协同,促进了制剂销量的大幅增长,全年国内农药销售同比增长 6%;公司持续加深与农化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新项目、新产品的新合作。同时积极做好产品登记,为业务拓展打好基础。但受麦草畏产品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全年境外销售同比下降 5.03%。
2019 年,公司名列中国农药出口和销售前十强(出口第三,销售第五名),连续五年入选世界农化企业前 20 强。先后获评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AGROW 最佳供应商、中国农药行业优秀原药与中间体供应商。
(五)护城河
公司是国内仿生农药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产量和营业收入一直名列全国同类农药行业第一,被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农药百强企业”、中国农药出口十强企业。“绿色高效拟除虫菊酯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子公司优嘉公司被工信部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工厂”。
1.自主研发优势
公司坚持以研发为先导,坚持仿创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先后攻克多项菊酯关键技术,自行研发新产品 72 个,其中创制品种 4 个,国家重点新产品 11 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20 项,获得中国工 业大奖、江苏省 科技 进步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科技 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 科技 奖励 22 项,承担国家 科技 支撑计划、863 计划、江苏省 科技 成果转化等省部级以上项目 21 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6 项,行业标准 9 项。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专利授权 400 余项。
农研公司建有国内农药行业目前唯一的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了多个农药新品种,包括氟吗啉、四氯虫酰胺、乙唑螨腈,均成为国内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其创制的新型杀菌剂氟吗啉是我国第一个获准正式登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产品。
2.品牌优势
公司产品广泛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产品质量普遍受到客户的好评。公司的“墨菊”牌拟除虫菊酯农药连续多年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商务部“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墨菊”、“优士”商标均为中国驰名商标。“宝卓”获评“2019‘品质柑橘’优秀杀螨剂”称号;“腾收”成为小麦种子处理剂市场领先品牌,并获“2019 年度植物 健康 产品贡献奖”;9080(四氯虫酰胺)被列入农业农村部《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
(六)企业领导团队
(七)企业文化
(八)挑战、机遇和风险
2020 年,从国内经济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全球经济看,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从市场预测看,2020 年将是公司近年来形势最严峻、压力最大、困难最多的一年。综合内外部环境,公司主要面临以下挑战和机遇。
面临的挑战:
1.来自外部的四大挑战。 一是外需不足的挑战,农化市场需求不足,农药出口面临较大挑战;二是价格下行的挑战,公司主要盈利品种价格下跌,对业绩影响冲击很大; 三是产能释放的挑战,部分主流产品市场开工率逐渐恢复,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四是项目报批的挑战,3.21 响水爆炸事故后,江苏省集中开展危化品排查整治,发布了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新的形势下,江苏农化企业项目报批难度加大。
2.来自内部的四大压力。 一是大吨位品种麦草畏持续低迷,2020 年仍将处于市场低谷; 二是公司部分主要盈利品种被列入美国加征 25%关税的清单,将对产品出口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三是2020 年是“新扬农”资产并购后管理整合与团队融合的关键阶段,面临全面整合贡献协同价值的压力。
有利的机遇:
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有四大利好: 一是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国家将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 三是国家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动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四是国家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具有绿色发展能力的企业将赢得更大的市场。
从企业自身看,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与过去相比,新扬农研产销一体化体系更加完整,有利于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二是新扬农成为中化农业板块重要成员,有利于依托新平台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是优嘉三期成功获批,为公司全面完成退城进园提供了保证,后续项目的跟进,将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开新空间。
可能面对的风险
1.疫情风险。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虽然国内疫情已被控制,企业已经开始复工复产,但境外疫情尚难预料,对原料的供应、产品的需求、以及货物的运输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气候异常风险。近年来全球恶劣天气情况频繁发生,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药的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不断开发新型农药品种,形成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全覆盖,努力平滑个别地区恶劣气候造成的影响。
3.汇率风险。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目前出口业务总量较大,外汇结算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将加强国际贸易和汇率政策的研究,合理制定贸易条款和结算方式,最大限度地规避国际结算汇率风险,同时加强外汇波动规律的研究,适时开展外汇远期结算业务,锁定汇率波动。
4.市场风险。一方面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公司产品价格、销量面临市场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外销占比过大,存在国外市场比重较高、依赖度较大的风险。公司一方面将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努力保持内外销的平衡,另一方面将不断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努力促使全球贸易的地区平衡。
5.安全和环保风险。公司生产用大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操作要求较高,存在因设备或工艺不完善、操作不当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的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源头治理,追求本质安全,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努力将安全、环保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财报分析
(一)看总资产,判断公司实力及扩张能力
2018年前一直在快速扩张,但2019年有所收缩,需要继续观察。
(二)看资产负债率,了解公司的偿债风险
资产负债率大于40%,小于60%偿债风险较小。
(三)看有息负债和准货币资金,排除偿债风险
准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差额大于0,无偿债压力。
(四)看“应付预收”减“应收预付”的差额,了解公司的竞争优势
应付预收-应收预付的差额大于0,公司的竞争力较强,具有“两头吃”的能力。
(五)看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了解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大于10%,需要看一下应收账款情况
账龄基本都是1年以内的,问题不大。
坏账准备计提规则还是比较严格的。
(六)看固定资产,了解公司维持竞争力的成本
固定资产工程占总资产的比率小于40%,属于轻资产型公司。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成本相对要低一些。
(七)看投资类资产,判断公司的专注程度
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最近2年小于10%,专注于主业,属于优秀的公司。
(八)看存货,了解公司未来业绩爆雷的风险
应收账款/资产总计>5%且最近1年存货/资产总计>15%,需要看一下存货计提折价准备情况
公司对主要存货都进行了这家准备,暴雷的风险不大。
(九)看商誉,了解公司未来业绩爆雷的风险
没有商誉,此项没有风险。
(十)看营业收入,了解公司的行业地位及成长性
营业收入增长不稳定。
(十一)看毛利率,了解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及风险
毛利率小于40%,这是行业特性所致。
(十二)看期间费用率,了解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
大于40%,成本控制能力还是有待提高。
(十三)看销售费用率,了解公司产品的销售难易度
销售费用率小于15%,其产品比较容易销售,销售风险相对较小。
(十四)看主营利润,了解公司主业的盈利能力及利润质量
主营利润率基本大于15%,主业盈利能力强;主营利润占营业利润的比率多数时候大于80%,利润质量高。
(十五)看净利润,了解公司的经营成果及含金量。净利润主要看净利润含金量
近3年净利润现金含量大于100%,15、16年比较低。
(十六)看归母净利润,了解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及持续性
净资产收益率在增长,近2年大于15%,属于比较好的公司。近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率大于10%,说明公司在以较快的速度成长。
(十七)看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了解公司的增长潜力
购建支付的现金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比率在3%-60%之间,公司增长潜力较大并且风险相对较小。
(十八)看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了解公司的现金分红情况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率为20%到70%,分红的长期可持续性较强。
三、估值
公司的护城河主要有1项,近5年有2年的净利润现金含量低于100%,近3年资产负债率大于40%, 历史 平均市盈率25.51倍,合理市盈率取20倍。
近5年净利润年均增长率20.79%,保守一点,未来3年增长率取15%,2020年预测净利润为11.5亿左右。
总股本为3.1亿股。
3年后净利润为:11.5亿*1.15*1.15*1.15=17.49亿
3年后合理市值为:17.49亿*20=349.8亿
3年后合理股价为:349.8亿/3.1亿股=112.84元/股
好价格为:112.84元/股 2=56.42元/股
现价为152元/股,显然有些高估了。
四、前十大流通股东及高管增减持情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