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确实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有什么弊端吗?
中国财政部关于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工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的通知。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工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培育壮大地方经济和农村产业,实现生产村与生产村融合,是促进产业繁荣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对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温室大棚在农村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国现代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的日益增多,温室大棚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代设施农业要做温室大棚?温室大棚有什么优点?
首先要从温室大棚。20世纪90年代,山东寿光的一个三元朱村在王乐义书记的带领下率先种植了暖菜大棚解决了我国北方冬季吃菜难的问题。同时,蔬菜种植技术大棚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彻底改变了我国的餐桌蔬菜文化。同时,寿光也发展成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基地。目前温室大棚已经从土墙日光温室发展到春秋连栋拱棚、花卉种植双层膜多跨温室、蔬菜种植单层膜多跨温室、日光板智能温室大棚和玻璃智能温室大棚。
1.温室大棚可以实现反季节蔬菜的生产
目前温室大棚可以实现春作物和水果的早销,秋作物的延后收割,冬季生产蔬菜。温室大棚通过错开蔬菜生产季节实现全年蔬菜供应,保证人们随时可以在餐桌上吃到新鲜的蔬菜产品。
2.温室大棚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
温室大棚通过创造自身的微环境气候(温室大棚的通风口有防虫网)可以最大限度的隔离病虫害,减少室外灰尘和烟雾对植物的伤害。同时,温室大棚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蔬菜。
3.温室大棚高效节能
冬季有效利用自然光能生产优质反季节蔬菜。温室大棚使用透明覆盖材料,升温快,光线好。晴天大棚,室内温度比室外高20多度,夜间高2-3度。由于蔬菜生产的最佳温度为20-30℃,最低生长温度至少为5-8℃,冬季蔬菜生产可通过大棚设施完成。大棚昼夜温差大,营养生产周期长,生产的西瓜、瓜果类蔬菜品质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4.温室大棚可以机械化
目前,近几年建成的蔬菜大棚可以与物联网控制软件系统相结合,实现对大棚的遮阳、通风、降温、采暖、灌溉、施肥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温室大棚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实时监控,在减少人工的同时,还可以节水、节肥、节电、节能。
寿光种菜历史悠久,寿光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
明清时代,早春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成为朝廷贡品。
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
建国后,寿光蔬菜种植虽有扩展,但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到80年代中期,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菜和少量的土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
l989年,三元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冒着极大的风险,砍掉了将要成熟的35亩玉米,对寿光的“土温室”进行了科学改造,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当年17个大棚生产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公斤20元不落价,一茬收下来,每个棚收入两万多元,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展开。
寿光蔬菜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
1990年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l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7.5万个。
2004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30万个,年产量40亿公斤,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如今,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自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近几年来,寿光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