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这年头种植白茶有前景吗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茶叶种植与加工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几年白茶投资开始预热,2014年白茶新茶价格从平均每斤300元,涨到了每斤600元。虽然现在白茶种植总体规模还是较小,但是其功效确逐渐被认可,近三五年白茶价格将会维持高位。

这年头种植白茶有前景吗

相对于绿茶,红茶、乌龙茶,同样作为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长期以来在国内市场一直都是低调的存在,甚至是有些落寞。然而,今年的白茶处境大为不同,身价倍

增!位于北京的马连道茶叶市场,目前很多经营茶叶的门店都挂起了“白茶”的招牌来招揽生意。价格呢,从平均每斤300元,涨了600元。

本以为2014年春季,仍然是绿茶的"王者",没想到白茶成为茶市的新宠。尽管今年新白茶价格比往年上涨至少30%以上,但仍持续热销,特别是“老白

茶”,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斤,仍奇货可居。一时之间,“白茶是2014年茶界的一匹黑马”、“老白茶将是茶文化里的收藏新贵”等观点在国内茶市沸沸扬扬。

不过,在2014年春,白茶一跃成为茶市炙手可热的品种,尽管价格不断走高,但还是受到不少茶叶商家和茶客的追捧。茶商们不约而同地购进白茶,在走访的几家茶城发现,几乎大半商户都有白茶在售,很多茶商还将白茶摆在门店最显眼的位置,让人进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白茶。

随着新白茶市场走俏,老白茶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据介绍,目前在广东、香港等地,老白茶的市场行情已被炒热,“年升值空间在30%以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老白茶市场也在大踏步升温中。

地点: 湘丰茶博园

时间:2017.04.12

茶,汉语词汇,音cha(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遍销海内外。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饮茶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一)时代起源说

1. 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2.西周说

3.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4.六朝说

(二)功能起源说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产源考证

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个方面:

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茶树品种

从分类上认定,它们分属于四个系:

1.五宝茶系:广西茶、大苞茶、广南茶、五室茶、疏齿茶;

2.五柱茶系:厚轴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缅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

3.秃房茶系:勐腊茶、德宏茶、突肋茶、拟细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脉茶;

4.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

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类:群体种与无性系品种。

1.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2.无性系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O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