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进行绿色生产时技术操作规程应符合哪些规定?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在一个物种上的细化和落实,其中种植业的生产操作规程是指在整地播种、施肥、浇水、喷药及收获等五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规定。相关内容包括:
植保方面,农药的使用在种类、剂量、时间和残留量方面都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00)。
栽培方面,肥料的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2000)。有机肥的施用量必须达到保持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程度;对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在肥料的使用上必须遵守不同的准则。A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仅允许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及硫酸钾、煅烧磷酸盐,不允许使用其他化学合成肥料;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对允许施用的有机肥,必须通过高温发酵才能施用。
品种选择方面,尽可能选用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并对病虫草害有较强抵抗力的高品质优良品种。
在耕作制度方面,尽可能采用生态学原理,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
现代农业绿色防控有哪些措施?
(1)对症下药
各种农药都有其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应根据防治对象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药剂。
(2)适时用药
应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时期和发育进度并结合栗树的生长阶段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这个最适时间一般在病害暴发流行之前、害虫在大量取食前或钻蛀危害前的低龄阶段;或病虫对药物最敏感的发育阶段,以及作物对病虫最敏感的生长阶段。
(3)合理用量
农药用量不当,不但会造成农药损失,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用药前必须了解防治防治对象对药物的耐药性,以及保护对象对农药的反应。做到既能防治病虫害,又不危害植物正常生长。
(4)合理混配
生产上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和使用,用以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害虫或杂草。混用得当,能节省人力物力;混用不当,会降低药效甚至造成药害。
混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混用的农药之间不能起化学变化。如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不能混用;甲基托布津、二硫化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等不宜与铜制剂混用;福美双、代森环类杀菌剂不能和碱性药物混用等。②混用的农药物理性状应保持不变,混合后产生分层、絮结和沉淀的农药不能混用;出现乳剂破坏,悬浮率降低甚至有结晶析出的也不能混用。③混用的农药不能提高毒性。农药混用后毒性可能会增加,对一些害虫有明显增效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对人畜的毒性,因此不能混用。
(5)防止农药中毒
要正确使用农药,尽可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在使用剧毒或高毒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要求执行,不能超范围使用。部分农药残效期长,采收前20天禁止喷施此类农药。
(6)农药交替使用
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用浓度越高,产生的抗药性越快,低浓度能够防治的,尽量不用高浓度。在防治同一种病虫害时,必须考虑交替使用不同制剂类型的农药。油制剂及植物性杀虫剂不宜产生抗药性,可将石油制剂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1、绿色防控的定义: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2、绿色防控的内涵:一是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二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绿色防控的技术原则:栽培健康作物,利用生物多样性,应用有益生物,科学合理用药。
4、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1)植物检疫(2)农业防治技术/生态防控技术(3)理化诱控技术(4)生物防治技术(5)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