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被称为养猪强国,它养猪强国的地位是怎么来的?
丹麦被称为养猪强国,他养猪强国的地位是用他养猪工业化换来的。在丹麦养猪必须要有知识才可以,并且成为养猪户,必须要经过培训才可以到养猪场工作。而且丹麦养猪是以科学效率和规模著称的。饲养1万头猪只需要三个劳动力,丹麦养猪是把养猪事业当成一个科学的工厂来做的。
丹麦人均肉类占有量世界第一;丹麦的猪肉出口世界第一。丹麦养猪业是全球使用抗生素最少的国家,而且全球首个全程无抗生素养殖实验已经在2014年开启。
其实只不过是这一点就足以奠定丹麦强国的地位,毕竟在如今的社会,健康、生态对于整个饮食系统和整体消费而言太重了,也是人们最迫切的需求之一。而且无抗养殖已经喊了很多年,真正能够迈出这一步的太少了,丹麦养猪业,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丹麦养猪业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高的。丹麦的猪种好、存活率高,据统计平均一个丹麦人可以养5头猪。也是因此,丹麦养猪大部分不是用自己食用,而是用来出口。很多时候还没有正式开卖,丹麦的猪肉就已经卖光了。
丹麦始终强调,有知识才能养猪,成为养猪户要经过3年8个月的培训,学生也要经过2年学习才能在猪场工作。有知识才能养猪,猪窝的恒温调控、采光、通风,猪类的屠宰都需要高科技配合。
丹麦养猪以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在丹麦,饲养1万头猪平均仅需3个劳动力。丹麦的“养猪强国”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20世纪以来,人类对瘦肉型猪的消费增加,使少数瘦肉型良种猪在世界各国都以很大的比例逐渐取代了当地固有的猪种,占据了世界养猪生产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发达国家,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饲养的只是少数生产性能与经济高的猪种及其杂交组合,如采用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配套生产商品猪的模式,其他品种只有少量的饲养。对于发展中国家,虽有较丰富的猪种资源,由于盲目引进外来品种杂交和保种措施不当,造成地方猪种的退化和数量的锐减。总之,世界性的猪种资源危机已成为严峻的现实。
我国各级政府一直很重视地方猪种的保护工作,几乎每个地方猪种都设有国家或省、县级保种场。因此,除少数猪种濒临灭绝外,绝大多数基本上还是保存下来了。由于经济与财力的不足,保种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主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保种目标和保种经费,限制了猪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深入开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