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池塘水藻旺盛,要怎么做才能抑制这些藻类的泛滥呢?

很多水产养殖里面一般都会有水藻的存在,刚开始大家都是抱着这个对水产养殖有好处的想法去搞的,结果往往发现这个水藻的生长速度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造成严重的水藻泛滥。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抑制这些藻类的泛滥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池塘水藻旺盛,要怎么做才能抑制这些藻类的泛滥呢?

1、换水清藻

水藻的繁殖和水产养殖的水有很大的关系,水藻的主要生长就是靠水里面的微生物来生长繁殖,所以控水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最简单有效的控水方式就是定期换水,然后在换水时对池塘的藻类进行清理,从根本上面断绝其繁殖扩大的情况,不过每次换水比较麻烦,如果池塘过大过多的不建议用这个方式进行。

2、防治水肥

大家都知道当养殖池里面的藻类繁衍的十分茂盛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水池里面的水比较肥沃了,养分充足,那么底部的海藻在这么优质的环境下,生长自然会及其旺盛。而日常饲料的冗余堆积,是主要导致水体发肥的原因之一,这些饲料在水中分解后产生的养分鱼没法吃到,最后就会慢慢乘积到水底变成藻类的养分。所以日常喂养的要控制量,延长一点喂养时间,减少饲料的浪费,然后定期清理池底积累的物质,这样能明显的防控水肥,抑制藻类生长。

3、喂养食藻物

藻类其实也是可以用生物除藻的方式的,一般是喂养一些吃藻的鱼类,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比较常见的吃藻的鱼有鲢鱼、鳙鱼等,这些算是吃水藻比较厉害的品种,且日食用量较大,在很多地方都有人用这个方式。不过选择这样的鱼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是否能和自己的主养品种混养,事先做好调查,以免自己遭受不必要的品种。其次要试验下他们是否吃这个水藻,再规模的投放。

4、用药

最后就是用药了,目前市面上杀水藻的药剂还是很容易买到的,不过一般的药剂都会对养殖的鱼有一定的影响,且很多都是指针对特定的水藻品种。使用药剂的时候要搞清楚它是否针对这个水藻管用、用药后要做什么处理、对养殖的水产物有什么影响,最后再用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可以做事先的实验,可以选择少量的地方做实验,看看效果再决定。

概述:藻类对养殖动物有哪些影响

一. 如何做好防倒藻防蓝藻防底臭三方面工作呢?

防倒藻:夏季温度高,藻类生长代谢快,水体里面的营养成分消耗也快,藻类营养成分的供给不足或营养比例变化极容易引起藻相变化,容易发生水变或倒藻,从而造成养殖品种应激,甚至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对策:勤用活菌类产品分解死藻,每周用解毒型改底和水佳美一次,保持藻类适度的活力,避免藻类过旺和倒藻,保持均衡藻相。防蓝藻:夏季是蓝藻高发季节,蓝藻喜欢高温静水、pH偏高以及高氮低磷的水体环境;蓝藻一旦爆发,其他藻类生长受抑制,而且在短时间类迅速生长,造成水体藻相过浓,容易造成缺氧,产生毒素等危害。对策:高温季节经常使用净水先锋和生态宝泼洒,降低水体的pH,减少蓝藻爆发的机会;每周用解毒型改底和水佳美一次,保持藻类适度的活力,打破蓝藻营养需要,抑制蓝藻发生,保持均衡藻相。防底臭:夏季高温,投饵量大,产生的粪便、残饵也多,以及死亡藻类等堆积在底部发酵,导致底臭、底部缺氧以及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和氨氮等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养殖品种烂鳃、细菌感染、中毒以及偷死等疾病。对策:经常用底清爽和生态宝分解池底垃圾;若已发生底臭,立即用底舒心配合清凉增氧型改底泼洒,第二天用底清爽和解毒型改底泼洒即可抑制底臭。二、池塘倒藻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1、溶氧下降。大家都知道池塘中的氧气70%来自于池塘藻类的光合作用,大量的藻类死亡势必会造成池塘溶氧快速下降,同时藻类在死亡以后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更加加剧了池塘缺氧。

2、PH下降。池塘中的二氧化碳大部分都是被藻类光合作用吸收掉的,当藻类大量死亡以后,二氧化碳无法被吸收,在水里生产碳酸造成池塘PH过低。

3、氨氮、亚硝酸盐升高。池塘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大部分都是被藻类吸收,当藻类大量死亡以后,氨氮、亚硝酸盐无法被吸收,同时藻类在被分解的时候也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进一步使池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

4、死亡的藻类容易滋生大量弧菌。弧菌在生长的过程中喜欢附着在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和死亡的藻类中,同时喜欢厌氧的环境,当藻类大量死亡沉入池塘底部以后,创造了适宜弧菌生长的环境,容易引起弧菌爆发。

1 藻类为养殖动物提供氧气和良好的环境

养殖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的供应,藻类的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的存活和生长代谢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藻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净化养殖水质,有研究表明硅藻和绿藻具有吸附有害物质、保持水质“爽、活”的作用,可用来构建优良藻相,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在西施舌幼贝养殖中引入固定化微藻后发现,实验组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文献也报导了底栖藻类对水体中的氮、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稳定的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不仅可以提高水中的溶氧含量,还能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因子的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污水和保持良好水环境条件的作用。

藻类的生长繁殖有改善底质的作用,生活在底层的藻类其光合作用可为底泥中的细菌提供氧气,促进其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从而间接地改善底质。另外,藻类的繁殖可消耗底泥中过多的氨氮,从而净化底质。

2 藻类为养殖动物提供饵料

藻类特别是微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有研究表明,螺旋藻的粗蛋白含量高达69.3%,且氨基酸的种类齐全,且由于其细胞壁纤维素含量很少,其所含蛋白质很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微藻的脂肪含量也很高,检测得到20种微藻脂肪含量大都超过15%,其中金藻门的含量一般均在20%以上。且所含的脂肪酸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许多水产养殖生物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必需脂肪酸,如硅藻门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金藻门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藻类还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生物素,叶酸,钙、镁、铁、锰、铜和锌等,它们是参与养殖动物的新陈代谢中许多酶的辅助因子。

3 藻类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有研究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引入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发现对虾的血细胞数目、血清蛋白含量以及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抗菌酶的活性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对小球藻的研究表明:小球藻中含有的小球藻生长因子能激活淋巴细胞,增强水生动物机体免疫能力。

藻类的生长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从而间接地提高养殖动物抗病能力。研究认为,微藻由于体积小,生长迅速,与水中不良微生物竞争可优先占得生态空间,从而抑制不良微生物例如弧菌的滋生,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另一方面,藻类能产生抗生素类物质,可以杀死水中的致病菌,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4 藻类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有些藻类的生长繁殖是对养殖动物有危害的。研究发现一些甲藻(裸甲藻、飞燕角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神经毒素,引起养殖鱼体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水体中的青泥苔(即双星藻科的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丝状绿藻的总称)和水网藻大量繁殖时,因消耗水体中的养分使水质变得清瘦,也可导致养殖鱼类特别是苗种被缠绕致其呼吸困难或者无法摄食而死亡。养殖鱼塘三毛金藻中毒的鱼体,大多停留在四角及浅水池边,头朝岸边整齐排列,在水下静止不动,无浮头现象,受到惊吓也没有反应;观察死亡鱼体,可见鱼体体表鳍基部充血,鱼体后部颜色变浅;鳃内有大量粘液,鳃丝轻度腐烂;解剖鱼体后发现其肠道无食,无明显病灶。

有的藻类其死亡后分解会产生有害物质,如微囊藻死亡后,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有毒的羟胺和硫化氢会毒死鱼类。此外,藻类如若大量繁殖,然后迅速衰败,死亡的藻类会在底部不断积累,其腐烂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特别是底部严重缺氧,对养殖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