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常用绿篱树种有哪些?

1.侧柏

常用绿篱树种有哪些?

柏科,侧柏属。本属仅1种,我国特产。分布极广,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0米。冠尖塔形,老树广圆形,树皮灰褐色,薄片状剥落。小枝细扁平,排成一平面。叶全为鳞形。喜光,能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耐旱、寒,在沈阳以南生长良好,能耐-25℃绝对低温。抗盐性强,可在含盐0.2%的土壤中生长。寿命长,可达两千年以上。观赏栽培品种甚多,为我国应用普遍的园景树种,自古以来多植于庭院、寺庙、陵寝,如泰山岱庙的汉柏,树高20米,胸围5米之巨,相传是汉武帝手植。曲阜的孔林即由侧桕组成。北京天坛大片配植侧柏与桧柏,以形成肃静清幽气氛,与祈年殿、天桥等建筑相呼应。现代园林中亦用侧柏为行道树或成片栽植。侧柏作为重要的叶篱树种,广泛使用于境界、模纹、隐蔽等效能上。栽培品种中用于绿篱栽植的有:①千头柏(cv.Sieblodii),无主干,呈丛状灌木,高3~5米,枝密生,树冠呈紧密卵圆或球形。叶鲜绿色,长江流域及华北南部多作绿篱树或园景树。②金叶千头柏(cv.Semperaurescens),又名金黄球柏,矮形灌木,树冠球形,叶终年呈金**。③金塔柏(cv.Beverleyensis),又名金枝侧柏,树冠塔形,叶金**,长江流域有栽培,北方可植于背风向阳处。④金球柏(cv.Aurea),树冠圆球至圆卵形,矮生,树高1.5米,叶淡黄绿色,江苏、浙江沿海普遍栽培。

2.北美崖柏

又称香柏。柏科,崖柏属。常绿小乔木。树冠圆锥形,老树有板根,鳞叶有芳香。原产北美东部,树姿优美多作园景树用。栽培品种卵圆香柏(cv.Hovey),树冠卵圆形,高1.5米,喜光,稍耐阴,能耐-16℃低温,抗雪压。不耐涝,在中性土及石灰质土壤中生长良好。为优良的叶篱树种,多用于境界分隔。

3.日本花柏

柏科,扁柏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50米。树冠圆锥形,鳞形叶,叶表暗绿色。观赏栽培品种甚多,其中可供绿篱选择应用的有:①绒柏(cv.Squarrosa),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塔形,大枝近平展,小枝不规则着生,非扁平,枝叶浓密。叶条状刺形,柔软。原产日本南部和中部600~1600米的山地。我国南京、上海、杭州、庐山、青岛引种栽培。抗寒抗病性强,多作境界或隐蔽篱。②凤尾柏(cv.Plumosa),又称羽叶花柏,灌木或小乔木,树冠圆锥形,枝叶浓密。小枝羽状,鳞叶细长开展,稍呈刺状,但质软,偶有呈花柏状之枝叶者。原产日本,长江流域引种栽培。抗寒性强,能在肥沃及土质差的地方生长,多作境界篱。作模纹篱应用的有:银斑凤尾柏(cv.Plumosa Arqentea),又称银斑细叶花柏,原产日本,树端之叶白色;金斑凤尾柏(cv.Plumosa Aurea),幼枝新叶金**。长江流域有栽培。③矮金斑柏(cv.Nana Aureovariegata),树体矮化,高仅50厘米左右,平顶密生,小枝扇形,顶端下弯,叶有金黄条斑,泛金黄光彩。栽培性状稳定,为最矮小的松柏类树种之一。④卡柏(cv.Squarrosa Minima),幼树平头圆球形,叶全呈幼年性状,3叶轮生,有白粉。幼树矮生而美观。老株灌丛状,高达2米,具中央领导枝,有过渡型凤尾柏状叶,枝下部呈幼年状。杭州有引种栽培,多用作装饰模纹篱。

4.日本扁柏

柏科,扁柏属。常绿乔木,树高达40米,树冠尖塔形,树皮赤褐色,鳞叶肥厚,先端钝。原产日本南部、中部(北纬30°~38°),多分布于海拔400~1000米山地。我国青岛、南京、上海、庐山、河南、杭州、广州及台湾等地有引种栽培。稍耐阴。耐干旱瘠薄土壤,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在北京需小气候良好处才能越冬。可作行道树、绿篱树、园景树。变种、栽培品种很多,宜为绿篱树种使用的有:①云片柏(cv.Breviramea),小乔木,树冠窄塔形,小枝有规则地排列成云片状。原产日本,我国庐山、杭州、南京、上海引种栽培。栽培变型:洒金云片柏(f.aurea),顶生小枝叶金**,多见于华东等地,为优良的彩叶篱树种。②孔雀柏(cv.Filicoides),灌木,生长缓慢,较矮生。长枝窄,小枝短、扁平而密集。鳞叶小而厚,顶钝,背具脊,极深亮绿色。日本品种,我国杭州、上海、南京等地有栽培。③金叶方枝柏(cv.Tetragona Aurea),又称金孔雀柏,树矮生,冠紧密圆锥形,生长慢。小枝辐射状形若云片,较短。枝梢鳞叶四棱状,叶背部有纵脊,亮金**。庐山、昆明等地有栽培。

5.海桐

海桐科,海桐属。常绿灌木,树高2~6米,树冠圆球形。原产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均见栽培。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土壤,耐寒性不强,华北地区不能露地越冬。分枝力强,耐修剪,抗二氧化硫、抗海潮风能力甚强。枝叶茂密,叶革质,色浓绿而有光泽,经冬不凋。花朵清丽芳香,入秋果熟开裂露出红色种子,颇美观,是南方庭园习见园林树种,特宜东南沿海地区选择应用。通常用作整形景观篱,孤植、列植、丛植均适。

6.珊瑚树

又称法国冬青。忍冬科,荚莲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高达1.0~1.5米。叶长椭圆形。花期5~6月,圆锥状伞房花序顶生,花白色钟状,小而芳香。果期9~11月,核果椭圆形,初为红色后渐变黑色。产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湿润肥沃的中性壤土中生长迅速而旺盛。喜光亦耐阴。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强,且有吸尘、隔音等功能。珊瑚树倒卵形树冠,枝繁叶茂,青翠浓郁,宜作隐蔽高篱,遮蔽效果极其显著。规则式园林中常整形为绿墙、绿门、绿廊;自然式园林可孤植、丛植作景观树。

7.冬青

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树高达10~15米。枝叶密生,冠形整齐。树皮灰青色,平滑。叶革质,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叶柄淡紫红色。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及肥沃之酸性土,耐潮湿,不耐寒。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较慢。对二氧化硫抗性强,并耐烟尘。冬青枝叶繁茂,葱郁如盖,果熟时宛若丹珠,分外艳丽,是优良的叶、果兼赏型树种,作高篱应用效果绝佳。孤植草坪、水边或丛植林缘均相适宜,如在门庭、通道列植,或在山石、小丘之间点缀,葱郁可观。同属种:大叶冬青(I.latifolia),叶大,厚革质,别名苦丁茶。叶有较强的心血管保健疗效。果圆而密生,深红色。

8.月桂

樟科,月桂属。常绿小乔木,树高达12米。树皮黑褐色,小枝具纵条纹,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原产地中海一带,江苏习见栽培。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枝叶繁茂,四季常青,通常列植于建筑物周围或甬道两旁,亦可用于庭园孤植、群植,别具一格。作绿篱树墙,有分隔空间及隐蔽之功效。叶可作调味香料,叶、果含芳香油,用作食品、皂用及化妆品香精,为一有发展前途的芳香树种。

9.卫矛

卫矛科,卫矛属。落叶灌木,树高达3米。小枝具2~4条硬木栓质翅。叶对生,倒卵状长椭圆形,蒴果紫色,具橘红色假种皮,9~10月成熟。原产我国北部至长江中下游各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性喜光,对气候适应性很强,能耐干旱和寒冷,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壤均能生长。早春初发嫩叶及秋叶皆为紫红色,且在落叶后有紫色小果悬垂枝间,颇美观,为优良的叶、果兼赏型绿篱树种。亦可植于水边、草坪边缘作园景树用。枝上的木栓翅为活血化淤药材。

10.大叶黄杨

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达8米。小枝绿色,略为四棱形。叶革质而有光泽,椭圆形至倒卵形。原产日本南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长江流域尤多。喜光,耐阴。喜温暖气候及肥沃湿润之土壤,耐寒性一般,温度低达-17℃左右即受冻害,黄河以南即可露地种植。耐修剪,生长较慢,寿命长。大叶黄杨叶色浓绿而有光泽,四季常青,多用作境界篱,或整形为园景篱。常见花叶变种为优良的彩叶篱树种选择:①银边大叶黄杨(var.albo-marginatus),叶边缘白色。②金边大叶黄杨(var.aureo-marginatus),叶边缘绿**。③金心大叶黄杨(var.viridi-variegatus),叶中脉附近金**,有时叶柄及小枝也变为**。④银斑大叶黄杨(var.agenteo-variegatus),叶有白斑和白边。⑤金斑大叶黄杨(var.aureo-varie-gatus),叶较大,鲜绿色,中部有深绿色及**斑。

11.石楠

蔷薇科,石楠属。常绿小乔木,树高达12米。叶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革质有光泽,幼叶带红色。果球形,红色,10月成熟。产我国中部及南部,印尼有分布。原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林中,喜光,稍耐阴。喜温暖,尚耐寒,能耐短期的-15℃的低温。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也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生长较慢。石楠树冠圆形,枝叶浓密,早春嫩叶鲜红,秋冬又有红果,是美丽的观赏树种。孤植、丛植及基础栽植都甚为合适,尤宜配植于整形式园林中,作树篱应用。

12.蚊母树

金缕梅科,蚊母树属。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粗糙,叶椭圆形或倒卵形。产于台湾、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岛。喜光,喜土层深厚,气候温暖及潮湿条件,对土壤要求不严。忌积水,抗烟尘,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抗性亦较强,耐修剪。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宜作高篱隐蔽建筑,亦可于路旁、庭前、树下种植。变种:斑叶蚊母树(var.varicgatum),叶面有白色或**条斑,观赏价值更高。

13.枳

又称枸橘。芸香科,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达7米。小枝绿色,稍扁有棱角,枝刺粗长而基部略扁。小叶3枚,近革质。花白色。果球形,黄绿色,有香气,10月成熟。原产我国中部,现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也颇耐寒,能抗-20~-28℃的极端低温,北方小气候良好处可露地栽培。喜微酸性土壤,不耐碱。生长速度中等,发枝力强,耐修剪。枳枝条色绿而多尖刺,枳春天叶前开白花,秋天黄果,在园林中多作绿篱或屏障树,兼有观赏及防卫功能。此外,常作柑橘类的耐寒砧木。

14.雀舌黄杨

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树高达4米,小枝较粗,近四棱,叶倒披针形。原产西南、中南、华东及西北。喜光亦耐阴,常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丰富的溪谷岩间,生长极慢,适应性强,对氯气抗性强。雀舌黄杨枝叶茂密,是优良的绿篱材料,可作规则式横纹图案及花坛围篱;亦为盆景制作用树种。同属种:锦熟黄杨(B.scmpervirens),小枝密集,四棱形,具柔毛,叶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绿白色。亦为常用的绿篱树种。

15.小叶女贞

木犀科,女贞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树高2~3米。枝条铺散,小枝具细短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光滑无毛。产于我国中部和东部。喜光,稍耐阴。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气体抗性强。性强健,叶的再生能力和萌枝力强,为性状优良的绿篱树种。或作林缘下木,夏秋可观花。

16.小蜡

木犀科,女贞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树高2~7米,枝密生短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易被误认为小叶女贞。长江以南有野生种群分布,喜光,稍耐阴。长江流域可用作常绿篱栽植。

17.小檗

小檗科,小檗属。落叶灌木,树高2~3米。小枝通常红褐色,有沟槽,枝刺通常不分叉。叶倒卵形或匙形,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花浅**,1~5朵成簇生状伞形花序。浆果椭圆形,熟时壳红色。花期5月,果期9月。原产日本,我国大部地区有栽培。性喜光,稍耐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而以在肥沃而排水良好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萌芽力强,耐修剪。小檗枝细密而有刺,春季开黄花,入秋叶色转红,果熟后亦红艳美丽,是良好的观果、赏叶兼用型绿篱树种,可作境界篱,并有防护作用。变种:紫叶小檗(var.atropurpurca)叶深紫色,观赏价值更高,为近年来较为风靡流行的模纹造型篱树种。

18.狭叶十大功劳

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常绿灌木,树高2米。小叶5~9枚,狭披针形,革质而有光泽。花**,总状花序4~8条簇生。浆果近球形,蓝黑色,被白粉。产我国四川、湖北、浙江等省。耐阴,喜温暖气候及肥沃、湿润、排水良好之土壤,耐寒性不强。同属种:阔叶十大功劳(M.bealei),小叶9~15枚,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叶缘反卷,每边有大刺齿2~5个,侧生小叶基部歪斜,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有白粉,坚硬革质。花有香气,浆果卵形,蓝黑色。为优良的阴生地被覆盖绿篱树种,多用于庭园角隅或林缘。

19.红花檵木

金缕梅科,檵木属,白花檵木的变种。常绿小乔木,常成灌木状。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星状毛。叶革质,卵形。花3~8朵簇生,花梗短,苞片线型,花瓣4枚,红色;花期3~4月。盛产湖南,华东至华南广泛栽培。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能经受强晒,稍耐半阴。宜植于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红花檵木枝繁叶茂,叶色红紫,花姿奇特,花色红艳,是目前彩叶模纹篱应用中的上乘佳品。观赏栽培中有三类变型:第一型叶型稍大而质厚,嫩叶淡红色,渐转为暗红色,越冬呈墨绿色。花粉红色,花期早而长,从始花到落花约30~40天。第二型叶较小而尖,叶面茸毛明显,越冬呈褐红色。花玫瑰红色,花量较少。第三型叶圆小、柔嫩、有光泽,叶色由嫩红至紫红,终年红色不褪。花色红艳,花朵较大,花量较前二型略少。红花檵木一年可花开二度,以春花(3~4月)为主,花量盛;国庆前后再次显花,较春花为少,花量丰。

20.栀子花

茜草科,栀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干灰色,小枝绿色,有垢状毛。叶对生或3枚轮生,倒卵形状长椭圆形,革质而有光泽。花单生枝顶或叶腋,有短梗;花冠高脚碟状,6裂;肉质,具浓香;花期6~8月。产我国长江流域及南部。喜光,亦耐阴,在庇荫条件下叶色较好,开花稍差。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排水良好、酸性的轻黏壤土。不耐寒。抗二氧化硫能力较强,1千克叶片可吸硫4.5克。叶片受害脱落后,新叶萌发快而旺盛。栀子叶色亮绿,四季常青,夏日开花洁白芳香,又有一定耐阴能力和抗有毒气体的能力,为良好的绿化、美化、香化树种,多用作花篱,亦可配置作下木树种栽植。变型:大花栀子(f.grandiflora),叶大,花大具浓香,园林中大量应用。

21.云锦杜鹃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灌木,树高3~4米。枝粗壮,淡绿色,光滑无毛。叶厚革质,簇枝顶,长椭圆形。花大而芳香,淡玫瑰红色,呈顶生伞形总状花序,有花6~12朵,花冠7裂;花期5月。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喜温湿气候,喜半阴,耐阳。喜酸性土,忌水湿。宜作花篱或模纹篱栽植,块状观赏效果奇佳。

22.满山红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落叶灌木,树高1~2米。枝轮生,幼枝有黄褐色毛。叶卵圆形,常3枚轮生枝顶,故又称三叶杜鹃。花通常成双顶生枝顶(少有3朵),花冠蔷薇紫色,上侧裂片有红紫色点;花梗直立,有硬毛;花期4月。产长江下游,南达福建、台湾。喜温湿气候,喜半阴。喜酸性土,根系浅,忌浓肥、水淹。为优良的花篱树种,宜丛植或片植,花开季节,景象壮观。

23.刺梨

又称缫丝花。蔷薇科,蔷薇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树高约2.5米,树皮成片脱落。小枝常有成对皮刺,羽状复叶,小叶9~15枚,常为椭圆形。花1~2朵,淡红色或粉红色,重瓣,花柄、萼筒和萼片外面密生刺,花期5月。果扁球形,外被密刺,果实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P及维生素C。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长江流域多栽培,园林绿化中常用作防护篱。

24.野蔷薇

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茎长,偃伏或攀援。小叶5~11枚,倒卵形至椭圆形,托叶下有刺。花朵密集成圆锥状伞房花序,白色或略带粉晕,芳香,花期5~6月。产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性强健,喜光,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黏重土中也可正常生长。在园林绿化中多攀附篱壁,作境界防护篱。坡地丛栽也颇有野趣,且有助于水土保持。亦为各类观赏月季、蔷薇的砧木,嫁接亲和力很强,为国内外生产栽培中普遍应用。栽培变种:粉团蔷薇(var.cathayensis),小叶较大,通常5~7枚。花较大,径3~4厘米,单瓣,粉红至玫瑰红色,数朵或多朵成平顶之伞房花序。常见栽培变型有:①十姐妹(f.platyphylla),叶较大,花重瓣,深红色,常6~7朵成扁伞房花序。②荷花蔷薇(f.carnea),又名粉花十姐妹。花重瓣,粉红色,多朵成簇,甚美丽。以上变种与变型内还有不同品种和品系,有色有香,丰富多彩,广泛应用于花柱、花门、花架等攀援造景。

25.丰花月季

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树高1米。著名现代月季类型,由丹麦育种学家用带长花梗、美丽的杂种茶香月季(Hybrid Tea Roses)和矮小壮实多分枝的多花月季(Polyantha Roses)杂交育成,1924年首次出现于月季花坛。该类型既秉承了多花月季耐寒、多花(春、夏、秋三季能连续大量形成花枝)、聚球的优点,又保持了杂种茶香月季美花型、大花径、艳色彩、长花梗的特性,花朵聚球成束大量开放,花径5~10厘米。部分品种花型极似杂交茶香月季,尖蕾、高心、馨口、卷边,单瓣、半重瓣或重瓣(花瓣数可达60枚以上)。植株生长壮实,树型多分枝扩展,形态优美,片植为花篱可营造大面积稳定的色彩效果。优良品种已发展到100多个,著名的有:红色的红帽子(cv.Rodhatle),杏花村(cv.BettyPrioy),太阳火焰(cv.Sun Flare)以及黄、橙、红混合色的马戏团(cv.Circus),白色的冰山(cv.Iceberg),金黄带火红色边的魅力(cv.Charisma),**的澳洲黄金(cv.Australiagold)等。

26.麻叶绣线菊

蔷薇科,绣线菊属。落叶灌木,枝细长而拱形下弯,叶菱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半球状伞形花序,生于新枝端,花小,白色,花期5~6月。原产我国东部及南部,日本也有分布。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湿润土壤,尚耐寒。多作花篱应用,亦可丛植于路边、崖旁、池畔、山坡或草地角隅处。变种:重瓣麻叶绣球(var.lanceata),叶披针形,花重瓣。

27.日本绣线菊

蔷薇科,绣线菊属。落叶直立灌木,小枝光滑,或幼时有细毛,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花粉红色,雄蕊较花瓣长;复伞花序,生于当年生枝端,花期6~7月。原产日本,我国华东各地有栽培。喜光,稍耐阴,耐寒,耐旱。长势强健,花序大而美丽,多作花篱应用或于花坛、花境及草地角隅处丛植,构成夏日佳景。变种:红花绣线菊(var.fortunei),产华东、华中及西南,树高2米。叶椭圆状披针形,表面较皱,背面灰白色,无毛。花粉红至深红色。

苏木科,苏木属。落叶攀援灌木,树皮暗红色,散生钩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3~10对,小叶7~15枚,长圆形。总状花序顶生,花期4~5月,花瓣**,最下片有红色条纹。分布于甘肃南部、秦岭及伏牛山以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及海南岛。喜光,适应性广,萌蘖力强。多用于篱壁攀援,防护功效显著。亦可用作花篱观赏。

建制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荔波于为象郡毋敛县地。

荔波县城街景(2017) 荔波县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置婆览县(治后水婆,即今三都恒丰,原属荔波);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改置劳州和莪州(劳州即今捞村乡,莪州在县城附近);

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置羁糜荔波州;

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5年),荔波为蒙、皮、雷三土司领地割据。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统一蒙、皮、雷三土司领地,荔波并入广西思恩县;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置荔波县,属广西庆远府;孝宗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撤荔波县,置方村、蒙村、 窘来村三巡检司,易十六埲为十六里,改属广西河池州;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荔波改司设县,仍属河池州;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县治设在喇轸村(今时来旧县),改属贵州都匀司;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重定荔波、南丹地界,立石碑定县界。

荔波县薰衣草花海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荔波县属贵州;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县治里袄村(今方村乡)改属广西庆远府;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荔波县改属贵州都匀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县治迁蒙石里全亨村(今县城),并设荔波营,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置游击署、守备署、千总署。

民国时期,荔波县直隶贵州省长公署,先后属贵州第十一、第八和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均驻独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荔波。1950年2月4日成立荔波县人民 *** 。1949年12月至1951年属独山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以后,属都匀地区专员公署。1956年8月,都匀地区专员公署改建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辖荔波县。1959年3月,荔波合并到独山县。1961年6月16日,恢复荔波县建制,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2012年,荔波县辖6镇11乡(其中3个水族乡、2个瑶族乡),98个村:玉屏镇,朝阳镇,甲良镇,茂兰镇,立化镇,佳荣镇,翁昂乡,捞村乡,驾欧乡,洞塘乡,播尧乡,方村乡,水利水族乡,水尧水族乡,永康水族乡,瑶山瑶族乡,瑶麓瑶族乡。县 *** 驻玉屏镇。

荔波

2013年1月10日,撤销荔波县驾欧乡,设立小七孔镇。同年,撤销玉屏镇,设立玉屏街道;撤销播尧乡,设立播尧镇。

2014年4月14日,撤销荔波县玉屏街道、甲良镇、茂兰镇、立化镇、小七孔镇、播尧镇、方村乡、捞村乡、洞塘乡、翁昂乡、瑶山瑶族乡、瑶麓瑶族乡、水利水族乡、水尧水族乡、永康水族乡等15个乡(镇、街道)建制,设定新的玉屏街道、甲良镇、茂兰镇、小七孔镇、瑶山瑶族乡、黎明关水族乡:

2014年8月,荔波县辖1个街道、5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水族乡、1个瑶族乡):玉屏街道、朝阳镇、佳荣镇、甲良镇、茂兰镇、小七孔镇、瑶山瑶族乡、黎明关水族乡。县 *** 驻玉屏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荔波县,地处黔南边陲,位于东经107°37′至108°18′,北纬25°7′至25°9′之间。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面积2431.8平方千米。

气候

荔波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带比同高度的山地,东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闭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气温高。全县年平均气温18.3℃。全县常年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7月平均气温为27.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0℃;1月平均气温各地均在5.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10.0℃以上。

荔波县内霜期少,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终霜期分别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县境内冬季降雪较少,且多为冰粒,其次为雪花,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在一个月左右。冰雹在荔波也较少出现,一般一年1-2次,大部分出现在3-5月,且都为小冰雹,降雹的时间短,范围也不大。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占全年总雨量的50%左右;冬季(12-2月)仅占全年总雨量的5%左右;秋季(9-11月)占15%左右;春季(3-5月)海洋季风逐渐增强,降水占全年雨量的30%左右,但3月份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4月份增至100毫米以上。常年于4月下旬进入雨季,4-10月份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1%。10月份以后,海洋季风减弱,逐渐为南下的大陆季风取代,降水量显著减少。

地形地貌

荔波地处贵州广西两省区的交界处,地形聚集了贵州高原和广西丘陵的综合优势,既有高山,也有丘陵,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

水文

荔波境内河流均属龙江水系归珠江流域。全县较大的河流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干流和方村河支流)、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全县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或河道长于10千米的河流共30条。县内河道总长1048千米,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长483.95千米,河道密度0.47千米/平方千米。全县总面积中属上述三条水系的县内流域面积为2375.1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荔波县境内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铅锌、碳酸钙、方解石、石灰石、白云岩等,分46个矿点。其中以煤炭分布最广,储量最多。另外还有冰洲石、矽、铜、水晶以及贵重金属异常反映现象。

1、煤炭,包括烟煤和无烟煤两种。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有煤系地层和煤层分布。

2、铁矿,主要有赤铁矿、菱铁矿和褐铁矿。前两者为沉积型,后者为风化淋滤表生矿产。

赤铁矿,贮存于下石炭统祥摆组和下二叠梁山组。有水条、拉槽、水利、水庆4个矿点,属高矽、高铝、贫铁矿石,尚难利用。

菱铁矿,矿体贮存于下石炭统摆佐级炭岩中。含铁45-60%,为高品位矿石,估算储量278万吨。

褐铁矿,分赤铁矿风化的褐铁矿、煤系中黄铁矿氧化的褐铁矿和铅锌金属氧化的铁帽型褐铁矿,县境内多有分布。储量8394.52万吨(未审批)。

3、铅锌矿, 县境东北部为广西白城铅锌含矿带延伸部。

4、矽石矿,翁昂矽石矿,产于下石炭统马坪组、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上二叠统茅口组灰岩,质量上乘,资源丰富,除作水泥石灰石外,尚有电石和制碱灰岩。

5、白云岩, 产于中石炭统黄龙组,经地质部门调查,矿床特点质优、量大,未开发,矿石品质高镁低矽磷,少钾钠,很具开采前景。

6、方解石, 尚未开发。

7、县境内陶土有一定开采价值。

水资源

荔波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34.9万千瓦,可开发量24.43万千瓦,截止2010年已开发4670千瓦,占可开发量1.34%。

生物资源

荔波常用的材林树种有42科126种。其中经济林树种有11科17种;灌木林树种13科23种;竹类1科14种;水果树种有5科114种;另外引进树种8科11种。

主要用材林种有:杉木、南方红豆杉、贵州惠花杉、马尾松、广东五针松、黄松、黄枝油杉、罗汉松;柏木、侧柏、福建柏;香樟、臭樟、尾叶樟、大叶樟、黄樟;润楠、贵州润楠、黔贵润楠;细叶香桂、州桂、月桂、香叶树、檫木;枫香、啊丁枫、半枫荷、马蹄荷、继木、红苞木、四州腊瓣花;青杠栎、麻栎、贵州烤饭承青杠、巴东栎、红稠、小红烤、蒴烤、水青杠、甜楮烤;香椿、苦楝、州楝;榆树、光皮举、糙叶木、朴树;臭椿;厚朴、深山含笑、阔瓣白兰花、长梗木连、鹅掌楸;掌叶木、小叶栾树、复叶栾树、伞花木;冬青、小果冬青;皂荚、香槐、红豆树、山合欢;楸树、寿树、柴树、紫威;贵州鹅耳枥、光皮桦、早冬瓜;梧桐;紫花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化香、野核桃、黄杞、枫杨;重柳、响叶杨;桑树、岩桑、榕树、斜叶榕;木荷、银木荷、红花茶、舟炳茶;山柳、椤木;重阳木、粗康柴、园叶乌桕;九里香;虎皮楠;马尾树、女贞、桂花;刺楸、脱皮龙;山桐子;香子树、栀子花;网脉山龙眼;鱼尾葵;大果香园;猴板栗;拐枣树;黄连木、清香木、南酸枣;中华械、飞鹅械、红翅械、青窄械。经济林树种有:木姜子、毛叶木姜子、山苍子、核桃;构树;油桐、千年桐、乌桕;漆树木;盐肤木;油茶;棕榈;花椒;杜仲;十大功劳;白腊。

灌木树种有:马桑;溪畔杜鹃;羊蹄甲、云实、黄檀;毛叶榕;救军粮、薅秧泡、金樱子、刺梨;三叶五加、五叶五加;大叶黄杨、细叶黄杨;臭牡丹;六月雪;黑野花椒;白栎;百合花。

竹类有:泡竹、白竹、苦竹、南竹、吊丝竹、金竹、大节竹、简竹、四方竹、紫竹、实心竹、射文竹。水果树种有:桃、李、梨、杏、枇杷、花红、酸梅、黄果、桔子、柚子;杨梅、石榴;杨梅豆;猕猴桃。引进树种有:银华、大叶桉、细叶桉、柠檬桉、喜树、柳杉、相思树、北京杨、油橄榄、葡萄桐。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荔波县人口17.28万人,非农业人口1.36万人。

民族

2010年,荔波县少数民族人口14.5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布依族是县第一大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5% 。

经济 综述

2012年,荔波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68.1%;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3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1.3%,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1%;财政总收入完成3.04亿元,较上年略有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突破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252元,同比2011年增长2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13亿元、贷款余额14.16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4.2%、34.8%。

第一产业

2012年荔波县累计发放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3377万元,实施"185工程"15.6万亩,创办产业示范点45个,示范面积4.46万亩,建设新农村示范点10个,实现粮食总产量5.1万吨,同比2011年增长30.4%。糖蔗、经果林、蔬菜种植分别达4.36万亩、8.3万亩、15万亩。完成土地流转4.3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57家,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全县规模养猪场48个、规模养鸡场168个、特种养殖场31个。投资7517.5万元完成了农田水利、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及人饮灌溉工程,有效解决农田灌溉面积1.5万亩、人畜饮水4.9万人、1.3万头。水土治理23平方公里,绿化造林6.3万亩。

第二产业

2012年荔波县"一区两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28万元,投资3.2亿元的荔波南华糖厂建成并投产开榨,投资4500万元的家具制造项目进入生产试运行。建成4个小型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9870千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组建了矿产品交易中心,全县"六证"齐全煤矿从年初2家增加到8家,原煤产销量达61.6万吨,同比增长35.9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已达25家。樟江印象、中央城等10个在建房开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新增住房858套,销售面积6.4万平方米;樟江部落、天泰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星级酒店开工建设。

第三产业

2012年荔波县全年共接待游客7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47.2%、218.4%,樟江景区门票收入5785万元,比2011年净增1372万元,增长31.09%。专项扶贫资金到位4540万元,信贷贴息扶贫资金3700万元,减少贫困人口9857人。投资2150万元完成23248户广播电视网路覆盖工程。

交通

荔波地处黔桂交界处,西有独山至荔波二级柏油路,至独山接贵新高等级公路达贵阳,行程仅需4.5小时。东有荔波至环江县德胜,达柳州的一级公路,行程约需6个小时。北有四级公路经三都达凯里,里程205千米。南有荔波至南丹达南宁公路,里程410千米。小七孔景区距贵州麻尾火车站35公里。西南航空公司支线荔波机场建在县城东,距县城仅13千米。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01千米,其中2010年新建和改造48.1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2年,荔波县共有学校三所,荔波高级中学一期项目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验楼建成投入使用。

医疗卫生

2012年,荔波县共有院9个,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4268.7万元,救助金477.2万元,救助粮1406吨,救助人数达28173人,建成3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新农合参合率达98.4%。

基础设施

2012年,荔波县完成96套廉租房、198套公租房和1683户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新增城镇就业137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16人,有组织劳务输出51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30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垃圾填埋场投入试运行;民族街路面改造、西门大井保护、时来新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全面完成。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吊脚楼,瑶族人居室的基本象征,据说已有100余年历史,在菇类村懂蒙组全是这种楼房,100多年过去,懂蒙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吊脚楼建筑。瑶族服饰,白裤瑶男女穿的衣服,都是白裤瑶妇女自己开荒种棉花,自纺、自织、自缝、自绘、自蜡染、自绣而成。用粘膏树脂来画衣裙,下装则是绚丽多彩的百褶裙。男子的便装衣服皆黑布平领,黑腰带,裤子纯白大裤裆。

名优特产

荔波风猪

采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猪仔,刮毛去五脏后,加洒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姜等佐料及精盐腌制风干而成,故名风猪。产品远销欧洲、印度、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水蕨菜

水蕨菜生于荫凉潮湿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产于王蒙、朝阳、玉屏、捞村一带。水蕨菜在沃土可长至一尺余长,但通常情形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鲜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仅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

风景名胜

联山湾

联山湾位于贵州省荔波县驾欧乡,是布依族群居区,以小七孔景区和大七孔景区为依托, 以乡村田园风光和布依族农耕文化为特色。

荔波县风景

梅原

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省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长著2万多亩梅林。

著名人物

邓恩铭(1901-1931),原名邓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 *** 一大代表,山东 *** 党组织的创始人。

杨家骝(1905-1937),字季良。贵州荔波方村乡交进村人,被国民 *** 追赠为陆军少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