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为什么猪肉价格那么高,很多地区还禁止散户养猪?

“现在养猪是个高风险行业”“疫苗出来之前,我们散户还是不太敢扩大规模”……半月谈记者在多个生猪调出大县调研了解到,面对不断攀升的养殖成本和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风险,部分散养户持观望态度,有的减少存栏,甚至清栏。

为什么猪肉价格那么高,很多地区还禁止散户养猪?

尽管规模化养殖是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但散养户在稳定市场供给和猪肉价格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散户养猪不仅解决了自家的吃肉问题,还为农村市场提供了大量猪肉供给。然而随着散养户的退出,目前不少农村地区猪肉价格已超过城市。对于低收入者较多的农村来说,这无疑加剧了吃肉难。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不能仅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待生猪养殖,还需考虑民生因素。须加大对散养户政策倾斜力度,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帮助散养户尽快复养增产。

养了几十年的猪,现在“吃不起”

“我养了几十年的猪,现在自己买肉吃,感觉猪肉还是一笔挺大的开销的。”来自江西省铅山县汪二镇的刘金菊最近猪肉吃的明显比过去少了,面对30元一斤的猪肉价格,这位曾经的养殖户直呼“吃不起”。

尽管猪价在高位运行,但是刘金菊至今仍不敢轻易复养。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的散养户正在减少,许多村子如今已经听不到猪叫声。“养了半辈子猪,这是头一回落单。”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白石村养殖户孙继述说,村里养殖户的微信群里,很少有人谈合伙买饲料,或者交流生猪话题,附近乡镇的散养户基本也都已经清栏。

四川省中江县一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检查猪的生长情况 李梦馨 摄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平昌县规模化养殖场正在不断落地投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投产后年出栏200万头——这相当于巴中市年出栏量的一半。

“目前确实存在散养户退出,规模养殖场比重提高的趋势。”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志平告诉半月谈记者,过去四川省散养户出栏量大约占总数的60%,但根据最新调查发现,目前规模养殖场的出栏量占比达到53.8%,预计到明年将达到60%。

散户养殖规模为何恢复较慢?湖南省养猪协会秘书长彭英林告诉半月谈记者,补栏复养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更新防疫和消杀设备,再加上母猪和猪苗的价格高企,高额的成本投入让不少散养户“望而却步”,“现在猪苗和母猪数量很少,一头二元母猪的价格已经涨到5000元,相当于过去的3倍”。

与此同时,难以预料的养殖风险也让散户不敢大规模复养。来自江西省泰和县冠朝镇的养殖户郭尚沛说,他的猪存栏数量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希望把养猪的密度降下来,从而减小经营风险。“在疫苗出来之前,大多数散户都不敢轻易扩大规模,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

散养户恢复养殖仍有多重门槛

“现在养猪行业很火爆,规模化、资本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大公司赌概率、小公司赌生死,散户则是连上赌桌的资格都没有。”农业农村部南京设计院中南分院院长刘平云告诉半月谈记者。

据彭英林介绍,以前的散户小猪场在这轮洗牌后基本上已经消亡,因为没有资金,硬件达不到环保要求,防疫也做不到100%安全。在经历非洲猪瘟之后,养殖准入门槛大大提高,这是一个市场的选择。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小型猪场本来是在郊区,但随着城镇化的扩张,它们被动进入了限养和禁养区。“中小型猪场还是有存在的必要,首先它们是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其次它们在种养平衡方面比较有优势,能够就地消化粪污,不像大企业那样面临巨大的环保负担。”

在稳产保供的背景下,全国各个生猪产区纷纷出台措施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散户等小规模养殖能否借东风复苏呢?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散养户的情况并不乐观,仍然面临资金门槛、环保门槛和防疫门槛。

“现在的一些扶持政策还是向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倾斜,比如土地优惠、金融信贷支持、生猪良种补贴等,一般规模较小的散户比较难申请到这些补贴和优惠。”江西省万年县生猪养殖行业协会会长陆晓鹏认为,缺少农村散养户,光靠规模化养殖的产能,难以满足整个生猪市场的需要,但是由于散养户的体量较小,风险抵抗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更多政策扶持来帮助他们面对挑战。

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养猪创业者郑吃合3岁的儿子在山里追赶一只乌金猪 李梦馨 摄

“腰缠万贯,带毛的不算。”不少养殖户反映,养殖场的栏舍、洗消中心等固定资产以及生猪等活体资产都无法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随着目前养殖成本大幅攀升,散养户的资金链较为紧张。

也有人担心,现在要恢复产能,环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供需平衡了,产能恢复了,环保又要卡紧了。“现在环保部门完全对养猪不了解,很多标准都是不统一的。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提出要‘零排放’,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恢复产能要“两条腿走路”

部分养殖户和专家建议,要在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快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养殖的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扶持散养户,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

“非洲猪瘟防控依然是当前保障生猪复产的头等大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胡向前介绍,目前四川已建立由13.2万人组成的县、乡、村三级防疫人员和屠宰环节驻场的官方兽医网格化管理体系,组建了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班,同时建立高速公路和省际公路入口检查站862个,严防非洲猪瘟输入、扩散,为生猪复产提供稳定环境。

陆晓鹏认为,作为我国养猪产业的主体,要将散养户纳入产业政策扶持体系之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金融、信贷、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散养户转型升级,支持中小养猪场改进设施装备条件,走规模适度、养殖规范、生产高效的路子。

湖南省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满秋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探索将母猪、肥猪等活体资产作为抵押资产,帮助解决资金紧缺问题。

彭英林表示,散户的出路就是和大型公司合作。不少地方构建的“龙头企业+养殖户”的联结机制见效。江西省泰和县今年新建和改建规模生猪养殖场29家,规划建设14家生态养殖小区,通过收购、入股、合作等多元化形式,帮助散养户养殖。在重庆市合川区,当地先后引入3家养殖龙头企业建设种猪场,采取“公司提供种猪+标准化养殖场代养”模式。

曾经一部励志剧《温州一家人》红遍了大街小巷,而剧中主角“周万顺”的演技更是被观众大加赞扬,他的饰演者就是老戏骨李立群。

他曾入海专学院学习,出海实习8个月,辞职后,养猪,摘苹果,开货车,干过十几种工作,27岁才进入演艺圈,3年之后就夺台湾“金钟奖”。

之后3年走穴,演艺2000场,买了好几套房,进军内地,20多年间为还债,拍戏3000多集电视剧,节目中当面怼著名编剧于正,使其面色难堪,哑口无言!

为谋生养猪,开货车,27岁才入行当演员

李立群,1952年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河南人,毕业于著名的黄埔军校,1949年父母搬到台湾定居。

那时候台湾的经济还没有腾飞,所以海员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于是父亲就鼓励他去念海专,可不爱学习的李立群,连续考了两年都没考上,经常在课堂上发呆,翘课,之后幡然醒悟,觉得愧对父母栽培,于是每天起早贪黑的拼命学习,将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能够背诵的全部背诵下来,

侥幸地考上了中国海专航海科。

李立群在念海专的时候,成绩依然很普通,但恰好遇上“中国青年剧团”成立并对外招生,于是李立群就报了舞台技术组,机缘巧合之下,李立群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之后,李立群去海上实习,出海8个月之后,就对这份工作彻底失去了兴趣,成为了他们班上第一个改行的人。

辞职之后的李立群,为了谋生,各种苦活累活都干过,养猪,摘苹果,开货车,汽车店店员,还干过盲人按摩院,一直到27岁还没有自己稳定的职业,对生活充满了失望,之后父亲劝他:“立群啊,如果你再这么干一行怨一行的话,不表示别的,表示咱们自己见识不够”,几经周折之后,李立群才发现自己只会演戏。

刚进入电视公司当演员的李立群,不知道什么才叫好,于是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标准,就是不要NG,后来又一次录一个60集的电视剧,结果弄到第52集时,因为在那个场景里出来的早了一点,导演在楼上开麦克风大喊:

“李立群NG !”

一时之间,全场大笑鼓掌,又得甚至禁不住拍大腿,就差没开香槟庆祝了,李立群这一瞬间才突然醒悟,60集电视都不NG,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他的这段传奇经历,至今都被业内传为佳话。

入行仅三年之后,李立群就凭借《卿须怜我我怜卿》,一举拿下台湾“金钟奖”视帝,一举成为当红小生,达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峰。

之后却厌倦了电视剧的俗套剧情,正值当时很多西餐厅都流行表演节目,请艺人驻场演出,李立群就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凭借说话声音好听,又幽默风趣,他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强烈追捧。

“三年当中,我差不多走了2000场穴,几套房子,全是那时候买的”,也是在此时,他认识了赖声川和李国修,三人合伙开了一个“表演工作坊”。

在表演工作坊的时候,每天专心致志演戏,生活单调又充实,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持续了十一年之久,他们表演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这些戏曾在一夜之间火遍台湾,成为至今无法逾越的经典,之后却因为与赖声川意见不合,分道扬镳。

进军内地,为还债,20年拍3000集电视剧

1995年,李立群来到内地发展,凭借在《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中的精彩表演,开始被内地观众所熟悉。

他是苏有朋主演的古龙武侠剧《绝代双骄》中的“李大嘴”,在任贤齐、袁咏仪主演的武侠剧《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在陶虹、徐峥主演的古装神话喜剧《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东海龙王”,保剑锋、杨幂主演的古装破案剧《洪武大案》中的“朱元璋”。

而他的知名之作,是在2011年,与张译,殷桃主演的农村励志剧《温州一家人》,该剧一经播出,收视率狂飙,一举夺得中国电视剧年度十佳演员、华鼎奖全国观众最喜爱影视明星奖和第2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男主角奖。

在内地的20多年演绎生涯中,李立群演了将近3000集电视剧,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也非常长,要是主要演员的话,几乎每天都得背1500个字的台词,因而很多戏拍得很粗糙,其原因是他因投资失利欠下巨额债务,又有三个孩子海外留学,开销大的惊人,曾自嘲是“三级贫困户”,经常每天拍戏长达十几个小时,直到2016年,他才终于还清债务。

他也明白短时间内拍大量的电视剧,难免会粗制滥造,并且对于演员也是一种消耗,所以如今的他不管再怎么繁忙,一年也会安排4个月的时间,重新回到话剧舞台沉淀自己。

而除了演戏之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评委,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评委,他还曾被歌后邓丽君邀请来担任自己演唱会的主持人,这样大的主持场面,他从没经历过,最终还是婉拒了邓丽君的盛情邀请。

在担任选秀比赛的导师时,演员檀健被一顿激情表演夸的感动到泪流满面时,李立群却及时站出来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千万记住你没有那么好,如果你还热爱这份工作,后面的路你要慢慢走”,这段发自肺腑的真心告诫,武艺会让演员受益匪浅。

在《演技派》中,他和于正的探讨,更是火花四溅,精彩刺激,他说“电视剧永远像是方便面,最好的电视剧,也不过是往方便面里加一个蛋,多放点新鲜的葱花”,甚至直言《延禧攻略》也像电视剧,怼的于正数次脸色难堪,哑口无言,要知道这可是于正的得意之作,敢当面直语,这老爷子也真不怕惹人,令人钦佩!

李立群,从事演绎饰演几十年,从乱世枭雄到地痞瘪三,他演绎的个个经典,每一场戏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呈现给观众最精彩的表演。

和妻子结婚多年,从未传出任何绯闻,并且在子女教育也非常用心,女儿李元元曾参加综艺节目《我看你有戏》,一举夺得冠军,表演把导师冯小刚,成龙感动一塌糊涂,冯小刚感慨:“难怪元元演得这么好,原来是将门之后啊!”

闲暇时间,他还曾爬过喜马拉雅山,喜欢吃路边摊,坐地铁,去真切地感受生活,如今68岁的李立群依然活跃在演艺圈,我们祝愿他身体健康,也期盼他能够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节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