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施肥
园林植物施肥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造成新的伤害。如施肥过多可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大,植物发生反渗现象;偏施化学肥料尤其是偏施氮肥、磷肥,可造成植物营养比例失调;追施氮肥时温度太低氮元素难以转化,植物被迫吸收铵态氮而发生铵中毒;浅施或撒施尿素和碳铵,导致氨气挥发而使植物茎叶受害;高温时施肥因土温较高,容易伤害植物根系等。为了提高园林植物施肥水平,在生产环节和技术措施上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调控施肥数量
无论是施基肥和追肥,都应做到数量适当,防止一次施肥量过大。一般基肥的比例应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其中磷肥由于分解慢,可提高到70%。氮肥与钾肥的追肥量,宜各占40%左右。优质农家堆肥、厩肥的施用量,每亩不宜超过5000千克。优质有机复合肥的施用量,每亩不宜超过100千克。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既可改善土壤结构,又可使肥效稳步缓慢释放,还可调节土壤的酸碱度。除施用积造的农家肥外,还应大力提倡施用生物有机肥,或精制的活性有机肥。有机肥料可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多种微量元素,增加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
施肥深度和距离
园林植物浅层施肥或撒施肥料,极易使肥料变成气体挥发,既影响肥效发挥又易产生氨气危害。故追肥时要穴施或条施,深度应至少在5厘米以上。由于园林植物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主要靠须根部位,因此,施肥要在根部四周,不要靠近树干,要与植物根茎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离。
适温追施氮肥
氮肥特别是尿素和碳铵,只有在转化为硝态氮时才易被植物吸收,而转化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当温度低于15℃时,硝化细菌活动将受到抑制。因此,夏季追施氮肥应选择在早晚进行,过早或过迟会因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追肥效果。提倡用1%的尿素溶液于温度在15℃以上时进行叶面喷施。
巧用复合肥料
传统的施肥习惯,往往是氮肥施用过量,磷肥只注重当季效益,钾肥施用量严重不足,微量元素得不到及时补充。这样会使肥料施用量很大,但植物的利用率却很低。温度过低或过高时施肥,会出现肥效发挥慢或挥发性强而造成浪费。高浓度、全元素复合肥或生物复合肥水溶率、吸收率、利用率都比较高,可适于滴灌、喷灌及叶面喷施,且性能稳定。
施用腐熟肥
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腐熟,切忌使用生粪施肥,且浓度宜稀。对沤制的有机肥,尽量只用上面的液体不用干物质,若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干物质,会在土壤中发酵、发热,从而损伤根系,滋生病虫危害。化肥须完全粉碎后与有机腐熟肥混用,不宜成块状施用。城镇园林绿地施肥,应考虑到不影响环境卫生,不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散发臭味,不宜施用。
施肥时的条件
要根据天气变化合理施肥。如夏季大雨使土壤中硝态氮大量淋失,雨后应立即追施速效氮肥。在湿润季节施化学肥料一般效果良好,而在干旱季节施用磷肥则效果较好。在气温偏高的年份,第一次追肥时间应适当提早。要根据土壤理化性状施肥,以有机肥料及氮素化肥为主,在赤红壤、砖红壤以及一些侵蚀性土壤中应多施磷肥。酸性土壤可施用难溶性磷肥,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不宜施用磷肥。
选肥要领
要根据园林植物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合理施肥。例如一般植物应以氮肥为主,而会固氮的豆科植物则应以磷肥为主,对生长快的园林植物应多施钾肥。对生长较弱的园林植物,要重点施用速效氮肥;而对生长过旺的园林植物,应控制氮肥的用量或较多施用钾肥。
一、概述有机发酵堆肥的原料有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堆肥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堆肥是一种有机肥料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式。
二、有机堆肥的工艺流程
有机废物堆肥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贮存及预处理、堆肥接种、发酵、陈化发酵、堆肥质量检验、成品包装或后处理加工。
1、在原料贮存区,含水率较低的干物料应避雨存放,保持低的含水率;
2、含水率高的湿物料不宜长期存放,要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臭气和渗滤液的产生,防止环境二次污染。
3、原料贮存应有专门的原料贮存区域,最好设置原料贮存车间,贮存车间内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分类进行存放;
4、预处理环节应对固体有机废物的水分、粒度、C/N、pH值做出调整。
三、有机堆肥的菌种加入
1、据有机废物类型及特点选用合适菌种制品,选用菌种的技术指标需达到农用微生物菌标准GB 20287-2006中的要求。
2、堆肥接种剂应在原料混合时均匀加入;堆肥接种剂添加比例不得少于千一
四、有机堆肥的发酵
堆肥发酵是实现有机物料无害化的过程,常用的工艺有条垛式和槽式两种类型。
1、条垛式发酵
条垛式堆肥工艺是将原料混合后堆成长条形的堆或条垛,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分解的一种常见的好氧发酵系统。
①堆体形状。堆体底部宽控制在120~300cm之间,以200cm左右为适宜,堆高控制在80~200cm之间,以120cm左右为最适宜;长度不限。各条垛间距大约为80~100cm;
②堆肥设备。主要是条垛式翻堆机: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为最大允许堆高200cm、堆宽300cm,前进/后退速度可达到5-15 m/ min,生产能力不小于600m3/ h。
2、槽式发酵
槽式发酵工艺是在长而窄的被称为“槽”的通道内进行堆肥发酵,将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相结合的一种好氧堆肥发酵工艺。
①发酵槽尺寸通常为L×W×H =( 60~100)m×(4~9)m×(1.5~2)m,槽的壁上部铺设导轨,便于翻堆机行走;槽底部铺设曝气系统,向槽内发酵物料通风充氧,主要由高压风机、通风管道组成。
②槽式翻堆机是通过机械搅动将物料搅拌均匀,促进热量和水分挥发并将物料在槽内缓慢位移。常见的设备包括链板式和驳齿式,主要由行走底盘部分、链板(搅拌齿)、液压升降部分、传动部分及电控部分组成。行走速度 0-6m/min,工作幅宽3-6m,翻堆高度1-2m。
3、堆肥过程控制
①温度控制。堆体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0-60℃,当堆体温度超过60℃时,应进行翻堆操作或强制通风;一次发酵应保持堆体温度50℃以上并维持5~10天。
②水分控制。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是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堆肥发酵的首要条件。一般以堆肥材料量最大持水量的60%~75%为宜。随着堆肥发酵含水率逐渐下降,到一次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应在36%~45%;
③堆体氧气浓度。保持堆中有适当的空气,有利好气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物分解。高温堆肥时更应注意堆积松紧适度,以利通气。通过翻堆操作或强制通风使堆体内氧气浓度保持在3%以上。
④保持中性或微碱性环境。可适量加入石灰或石灰性土壤,中和调节酸度,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活动。
⑤碳氮比。微生物对有机质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为25∶1。而豆科绿肥碳氮比为15~25∶1、杂草为25~45∶1、禾本科作物茎秆为60~100∶1。因此根据堆肥材料的种类,加入适量的含氮较高的物质,以降低碳氮比值,促进微生物活动。
五、有机堆肥的堆放陈化
堆肥陈化是有机物质稳定化的过程,常用的堆肥陈化的方法有
1、自然堆置法
可将完成高温发酵的物料按照条垛式堆肥的方式,堆积在专门的车间或陈化棚内,堆宽5~6m、堆高2m左右,由于采取静置堆积的方式,堆体不宜过高过宽,否则不利于温度和水分的散发,最好能定期用棍棒插出排气孔,有利于提高熟化效率。
2、熟化(陈化)仓法
熟化仓的类型较多,如板式熟化仓、皮带式熟化仓。还有一种类似发酵槽的熟化仓,这种熟化仓是在低部铺设通气管道,能通过间歇式低强度的鼓风,促进热量和水分挥发。通常熟化仓的料堆高度可达到3m。
3、槽式陈化法
与发酵槽式法类似,陈化物料放置在槽内,通过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进行堆肥发酵,但槽式陈化法一般采用9m以上的宽槽。
4、陈化的控制
①物料含水率在陈化发酵完成后应降到28%-35%;陈化过程中堆体温度应稳定在40℃左右,发酵完成时堆体温度应接近环境温度;陈化发酵周期不得少于15天,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适当调整发酵周期。
六、有机堆肥的质量检验
腐熟的堆肥呈现疏松的团粒结构,不再吸引蚊蝇,不会有令人讨厌的臭味,由于真菌的生长堆肥出现白色或灰白色;
①pH值应在5.5~8.5;②呼吸速率<200mg/(kg·h);③可溶盐浓度<2.5 ms/cm;④发芽率指数(GI)>80%,测定方法按规定;
七、堆肥成品包装和后处理加工
固体有机废物经过堆肥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作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生产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原材料。
①商品有机肥应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②生物有机肥应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2002;③复合微生物肥料应符合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NY/T798-2004;④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符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GB18877-2002。
八、堆肥主体设备和设施
堆肥厂主体设施主要包括: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设施、发酵设施、陈化设施、成品储存、包装设施和除臭设施。
1、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设施主要包括:受料、给料、破碎、筛分、混合、输送等机械设备及相关建(构)筑物。
2、发酵设施主要包括:与高温好氧发酵工艺相匹配的翻堆机及相关建(构)筑物。
3、后处理加工设施主要包括:对发酵稳定后的堆肥物料进行进一步处理所需要的计量、输送、破碎、筛分、混合、造粒、烘干、冷却、包装等机械设备及相关建(构)筑物。
4、除臭设施:主要适用于密闭的车间或厂房具有集中收集臭气装置的堆肥厂,可采用生物过滤池除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