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叶播种到分级
烟草栽培技术如下:
一、烟草生长的环境条件
1、温度:烟草是一种喜温作物,地上部在8—38℃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发育的适温是25—28℃,在零下2—3C时,烟株就会死亡。地下部在7—43℃之间都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是31℃。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4—29℃,最低温度为7.5—10C,最高温度为35C。温度低于7.5℃,种子发芽过程停止;高于30℃,发芽过程缓慢;超过35℃,则会使已经萌动的种子逐渐丧失生命力。烟草移栽期一般应在晚霜过后,气温不低于10℃,叶片成熟期较理想的日均温是24C左右,持续30天,可生产优质烟叶。
2、水分:一般是生长前期需水,中期最多,后期又少。苗床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移栽前10—15天停止供水,进行炼苗。移栽到还苗期,叶面蒸腾量小,平均每天耗水量3.5—6.4毫米。还苗到团棵期,平均每天耗水量6.6—7.9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低于40%则生长受阻,高于80%,根系生长较差,对后期生育不利。团棵至现蕾期,平均每天耗水量7.1—8.5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为宜,此期如缺水,生长受阻,若长期干旱,会出现早花或早烘。现蕾至成熟期,平均每天耗水量5.5—6.1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此期水分应稍少些,可提高烟叶品质;如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延迟成熟和品质下降。
3、日照:烟草一直需要足够的光照,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烤烟在生育期要求日光充足而不十分强烈,每天光照时间以8—10小时为宜,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是产生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富于短波分量光照和煦的昙天,有利于提高烟叶质。
4、土壤:烟草虽然可以在多种类型土壤上生长,但对生长优质烟来说,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红土为优,其次是红黄土、沙土和两合土,而潮垆土(黑土)最差。
5、天气现象:大风和冰雹天气对烟叶的危害比对其它任何作物都严重,不论是在苗床或大田期,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在烟草生育期内经常出现大风和冰雹的地区,不能种植烟草。
二、烟草的栽培管理
1、育苗:烟草种子在催芽以前,应放在15—20℃的日光下晒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要培育壮苗,一是采用双层薄膜纸筒育苗新技术,纸筒直径不小于4厘米,高度为6—7厘米,每平方米育苗625棵,10平方米1畦的苗床可供4亩烟田栽植使用。二是配制营养土,用60%的大田土和40%经过腐熟的猪圈粪作为基质,每畦约需营养土0.8—1立方米,消毒后再拌入复合肥3—4公斤。三是适时早播,早移栽,可使产量提高20%,品质提高25%。黄淮烟区应在立春前后至2月中旬播种。四是苗床管理,由于播种时气温较低,易受低温危害,要按照烟苗生长对温湿度的要求,及时调控。一般进行两次间苗,第一次在“十字期”后进行,苗距1.5—2厘米,第二次间(定)苗在4—5片真叶时进行,苗距6—8厘米。
2、移栽:适时早栽是生产优质烟的关键一环。黄淮烟区的最佳移栽期应在清明至谷雨前栽完。栽植密度应控制在每亩1200—1300株。采用地膜覆盖栽烟,不仅可以起到增温保湿的作用,且能提高烟株抗旱防涝性能,并可以防止烟叶黑暴。移栽前若下透雨,可在雨后及时盖膜,保墒提温。若无雨,要在栽烟时带足底水,栽烟后将地膜盖严(若在清明前后栽烟,因气温较低,可先盖膜后露苗,等气温稳定时再划开地膜,掏出烟苗并在根部封口压膜以防失水)。
3、大田管理:烤烟生产最突出的问题是产、质矛盾。一般是产量越高,品质越差,但也不是产量越低,品质越好。因此,管理上要在稳定产量,保证质量上下功夫。①适量施肥:以基肥为主,采用平衡施肥新技术。移栽前每亩施纯氮肥量,对低肥田,为6公斤,中肥田5公斤,高肥田3—4公斤,氮磷钾肥的比例以1:2:3为宜。中后期发现缺肥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追肥。②及时灌排水:在烟草需水关键期烟田干旱情况下,喷溉1—2次,可增产8.1—43.1%,提高品质。若烟田渍水1—2天,将减产47.8—65%。低洼烟田或多雨季节要注意清沟排水。③注意中耕培土:干旱情况下及时中耕,对保墒蓄水具有重要意义。雨后及时中耕,可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中耕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结合中耕适时培土,可促发新根,扩大吸收水肥能力,有利于排水防涝,增强抗旱及防风抗倒能力。④适时打顶除杈:打顶除杈不仅可使产量提高31—49%,还是提高烟质的主要途径。打顶一般应根据留叶数分两次打完,促进烟株整齐,生长落黄一致,而利于烘烤。株杈要及时干净。⑤加强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药剂防治及人工捕杀相结合。
三、采收成熟采收是优质烟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烟叶成熟的特征是: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叶面上茸毛脱落,茎叶角度增大(近似90度)。下部叶片主脉发白,中部叶支脉发白,上部叶主支脉发白,且在叶面上出现黄斑,才可采收烘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分级
一是挑毛样,范围广。毛样的挑选准备是制作烟叶标样的基础,没有充足的、多样化的,具有足够代表性的标样原料,就难以制作出一套符合“国标”要求的烟叶标样。挑选毛样时,关键在于挑选范围要广,烟叶数量要充足、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同部位、颜色、长度、成熟度等的烟叶都要全部选进毛样中去。这样,才能便于制作较全等级的烟叶标样。 二是再次选,要细心。由于烟叶外观质量是连续性的,加之不同栽培,调制水平的烟叶部位颜色特征以及其他外观特征有时呈现不同规律性,导致相当一些烟叶外观特征似是而非,不易判定。若将这些烟叶选进样品,很容易混淆部位、颜色界限和等级界限,最终制成一套失败的样品。因此,挑选好毛样后,还要进行二次分选,在二次分选过程中,要去掉特殊的烟叶,为下一步分组奠定基础。
三是定部位,比颜色。毛样经过二次分选后,首先要进行分组挑选。依照烟叶的部位、颜色和副组烟叶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组。分组的重点是部位和颜色,其中对部位进行分组是关键,部位找错了,一错百错。部位分组主要是脉相、叶形,同时参照颜色、厚度、叶面特征进行区分,分出下,中,上部叶。然后,依据颜色的深浅进行二次分组,在同一部位内区分颜色较为容易,依据部位和颇色的特征分出下部柠檬黄和橘**组;中部柠檬黄和橘**组;上部柠檬黄,橘黄及上部红棕七个色组。在生产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还要分出完熟叶组;依据“国标”的文字要求,按照副组烟叶特征分出上部杂色、中下部杂色、光滑叶,微带青、青黄五个副组。
四是多因素,分等级。烟叶的品质因素共有6种,即成熟度、叶片结构、身分、油分、色度、长度。如何在分级过程中正确掌握和应用这6种品质因素,笔者的体会是:成熟度分大类。凡成熟叶片都放入正组(X4F,X4L例外),反之放入副组,叶片结构同成熟度密切相关,可以不管。油分,色度最关键。油分、色度是区分烟叶内在、外观质量的最显著因素。油分分为“多,有、稍有、少”四个档次,色度分“浓,强,中、弱,淡”五个档次,分开不同的档次,也就分开了大致等级。叶片长度应有区别,从高到低依次变短,注意一个等级质量的最低限和最高限烟叶的叶长均不能低于本等级的最低标准要求。部位也能定级别。部位是分组第一因素,有时也是分级的关键因素,某些部位与等级具有一定的对应性。
五是界限清,数量足。在分好等级的烟叶中,先将质量中等的烟叶选出,再将质量较好(上限)和较差(下限)的烟叶选出。在合成烟叶标样时应以各等级烟叶中的中等叶片为主,并将同一级内大致相等的较好和较差叶片进行合理搭配;相临等级之间的烟叶质量要有一定的区别,做到界限清晰。我们常常看到个别单位制定的部分等级标样只有4—7片叶子甚至更少,这样的标样缺乏代表性。国标规定:烤烟实物标样每把叶片数为20—25片叶子。每一个等级标样的叶片数量必须达到这一规定,否则不具有代表性。
烟草在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如受到干旱威胁就会明显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部分烟区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对我国烟叶生产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兴修水利设施灌溉来解决烟草在生长季节受到的干旱问题,虽有不错的效果,但是成本太高,在短期内难于实现全部烟田有配套灌溉,而且在有些烟区不可取。因此,就目前来看,采取有关农艺措施来改善烟株生长对水分需求状况仍是主要途径。
1、注重品种的选择
遭受严重干旱的烟区应侧重于选择抗旱性较强的云烟87和K346等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在选择抗旱品种时,要根据各自当地的生态条件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2、加强烟田土壤管理
优良的土壤具有蓄水保墒,保温增肥的效果,但近年来随着烟草种植规模的扩大,施用无机肥料越来越多,加之种植制度和方法的不当,造成烟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提高目前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是我们发展烟草抗旱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1)改良土壤
①逐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减少无机肥的使用。目前关于有机肥在改良土壤性状方面的研究已日益见多,综合其研究结果,有机肥在改良土壤方面的功效主要表现为,提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孔隙度,并使其容重降低。使土壤保水性能提高,而透气性能也有所增强,此外还可以提高土壤的氮、磷和有机质等养分的含量。
②种植合适的绿肥品种或经济绿肥,并适时进行绿肥翻压。近年来,重庆市部分地区大力推广绿肥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优化烟田整地方案
整地是改良土壤状况的重要措施,它能显著的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防止土传病虫害。整地的方式及其质量的优劣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烟草的生长发育和烟叶产量品质。因此在对烟田整地时注意以下两方面:
①把握好耕地时期。烟田的耕地时期受主产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特性、前茬作物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在旱作烟区,耕地时期一般在前作收获后,及早地灭茬耕地;此外,确定耕地时期时,还要根据土壤的耕性,一般结构不良或黏粒含量高,质地黏重而耕作较难的烟田,要早耕,经冻结、融化和干湿交替等作用,促使土壤团粒化或团聚化。
②把握好耕地的深度。一般认为深耕比浅耕好。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适当的深耕有利于烟草根系的生长,在同等条件下,烟草的根系分布范围、烟草的根量随耕地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从而提高了烟草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因此,一般烟田耕翻得深度在20~30cm,并且每隔2~3年要深耕1次,以打破犁底层。此外,在肥力较低的烟田,可以适当的增加耕深;而在肥力较高的烟田则不宜过深。
3、壮苗移栽
壮苗是指生长发育良好,新陈代谢正常,有机物质合成、积累较多,内含物丰富,碳氮比协调,抗逆性强,移栽成活率高的烟苗。据此,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了烤烟漂浮育苗壮苗的特征:苗龄60~70d,根系发达,条数达到300条以上,单株叶数达到7~9片,茎高8~16cm,茎围1.5~2.1cm,根系干重达到0.05g以上,地上部干重达到0.46g以上。通过移栽壮苗,可以提高移栽时烟苗对所浇水分的利用,移栽后可及早利用耕作层土壤水分,增强烟株抗旱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旱作烟区大田生长前期由于自然降水不足而对烟株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4、改进栽培技术
烟草栽培技术是根据生产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叶和产量、质量指标决定的。它的目的在于协调烟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群体与个体等的关系。烟草栽培技术涵盖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移栽、水肥管理、栽培调控技术等。而干旱条件下的烟草栽培技术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做些改进。
(1)移栽
首先根据当地的降水规律,确定一个最佳的移栽期,使烟草需水规律与降水规律相吻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降水,避开干旱时期。其次是移栽时采用垄栽的方式,垄作有较厚的疏松土层覆盖,并且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对烟株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均有利。最后移栽时应选用健壮、根系发达的烟苗,采用水栽,即浇水后移栽的方法进行移栽。
(2)采用覆盖栽培方式
覆盖方式主要有两种,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覆盖栽培在烟草抗旱栽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覆盖栽培可以改善土壤和近地面的温度、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等。
(3)改进施肥技术
①底肥为主。有机肥、磷肥及钾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氮肥80%~90%作底肥施用,其余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追肥。
②秋季施肥。结合最后一次秋耕,将底肥(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施入农田。施肥适宜深度以20~25cm比较合适。
③施用优质有机肥。农家肥施用量应在37.5t/ha以上,推广无(或少)土粪草堆肥和秸秆垫圈肥。
(4)适时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可以起到疏松土壤,蓄水保墒,调节土壤水分,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等作用。在气候干旱的地区,灌溉条件差的烟田,为了防旱,抗旱,应该采取早中耕,细中耕,高培土的做法。
(5)适当使用生长调节剂
①多效唑。它能在一定时间内降低植物体内内源激素的合成,抑制顶端烟苗优势和细胞伸长,促进根系大量生长,并能增强叶片气孔阻抗、降低烟苗蒸腾强度,使抗旱能力显著增强。
②黄腐酸。烟草试验证明在干威胁下黄腐酸(FA)确能提高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少蒸散量,增强根系活力,有效减轻干旱胁迫的伤害,这对于提高烟株抗旱性,具有良好的效果。用黄腐酸(FA)处理提高烟草植株的抗旱力,以100ml的黄腐酸(FA)灌根处理最为有效,200ml的叶面喷洒效果次之。此外,还有一些生长调节剂能增强烟株的抗旱性,如生长延缓剂矮壮素、脱落酸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