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锡伯族文化

刺绣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刺绣来源已久,早在古代原始人类就懂得将彩色的美化自己,后来也发展成为了人们将美丽的色彩画在衣服上,然后又有了将好看的图案和颜色绣在衣服上这一种方式。下面的锡伯族文化为您带来极具特色的锡伯族刺绣文化。

锡伯族文化

无处不在刺绣是锡伯族人民普及广泛的传统手工技术,锡伯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将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美好事物,用灵巧的双手绣到自己的作品里。刺绣的图案有人物、山河、树木、花卉、飞禽走兽等。其中,蝴蝶和菊花已成为锡伯族的吉祥物,象征着自由、宁静、和平、美丽,也给予锡伯族人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繁衍生息。锡伯族妇女刺绣的作品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服装、头巾、枕套、鞋子、窗帘等,也包括桌布、挂饰和香包等一些小物品。

传统与现代最近,我走访了爱新舍里镇和纳达齐牛录乡,观看到锡伯族妇女刺绣的过程。爱新舍里镇有一个由镇妇联组织的刺绣坊,由身有残疾的民间刺绣艺人佟雪兰负责。这里的刺绣全部用手工制作,制作过程非常缓慢。她们主要以制作锡伯族传统服装为主,也兼作其他一些生活用品,这些妇女大多是利用农闲期间进行刺绣。在纳达齐牛录乡,我们走进一间刺绣坊,这是在该乡 *** 扶持下成立的又一个民间刺绣协会。

这里除了传统的手工刺绣以外,还有机绣。负责人杨秀玉女士说,这里的手工刺绣产品较少,一般都是采用机绣。机绣要比手工刺绣速度快,她们除了制作一些手提包、装饰画、香包等小物品以外,也有客户来这里订做服饰等。由于这里的刺绣作品大部分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所以吸引了许多外地来的游客,和一些商家前来购买或者订货。

今年,乡 *** 还专门买来苏绣的样品,组织民间刺绣艺人进行学习,准备扩大刺绣作坊的规模。在绣坊的作品中,我发现这里刺绣较多的人物图案是 *** 的画像,可以看出,锡伯族人民对毛主席有一种特殊的情愫,他们把内心对领袖的崇敬与爱戴,都融入到这一针一线里。

老人的画册就在我即将离开纳达齐牛录乡时,遇到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老人听说我是来寻访锡伯族传统手工刺绣的,把我们请进了自己的家。走进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老人向我们展示了六七本线装绘画书。这些线装的画册内保留着老人年轻时绘制的锡伯族刺绣图案,每一幅都清晰明朗,线条自然流畅,画中的花、蝴蝶、鸟等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在老人保留的物品中,还有一双她16岁结婚时穿过的绣花鞋。如今,鞋面上的丝线和针脚还清晰可见。

老人一边给我们观赏这些保留已久的物品,一边十分惋惜地诉说着内心的失落。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把自己掌握的刺绣技术传承下去,希望当地 *** 能够多做些工作,挖掘民间艺术,鼓励刺绣业的发展。尽管现在由于她年老多病,已经没有人来讨教刺绣技术,但她还是盼着自己保留的这些作品,有一个合适的地方收藏起来。

传承重任据悉,为保护传承锡伯族传统文化,察布尔县 *** 已开展大量工作,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拨专项保护经费、成立西迁协会、设立文化保护区和重建文化遗址等。保护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锡伯族刺绣文化需要传承,各民族兄弟姐妹都应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在与时俱进的今天,首先应从改变观念做起。保护民族的刺绣文化,应对现有的遗产进行深层次了解,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保护。另外,还应加大对下一代的教育,提高青年人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努力宏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事业,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后代所景仰,为子孙造福。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占主流的是鲜卑说、女真说,持女真说的学者还具体指出锡伯族源于女真瓜尔佳氏苏完部,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锡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车人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远征高车后,始迁嫩江流域。

据史料记载,锡伯国原是金朝所封之国,都城在锡都,即喜都,又称苏完城、苏完颜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元末没落,于明朝第二次称国号,最终于明末衰退。

“从金天辅六年(1122年)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双阳锡伯国共存在466年。金代的锡伯国是由锡伯人、四部中的小黄头女真部被金廷迁入双阳后创建而形成的。

“锡伯部强盛时,永吉、磐石、桦甸、伊通以及长春、吉林两市的边缘地带,皆为其领地。”所谓海西四部,即扈伦四部(叶赫、辉发、哈达、乌拉),就是锡伯国(扈伦国)。

扩展资料:

历史上,锡伯族是个很少有人知晓、名不见经传的弱小民族,却有20多种不同的称呼和写法。如在西汉末年被称为须卜;东汉以后又被称为鲜卑、西卑、犀纰、胥纰、私比、师比等;北魏、隋、唐、宋时期则被称为室韦、失韦、失围;

元代和明代前期被称为失必、失必儿;明朝后期和清代史书中,则把这个民族的族称写成实伯、斜婆、洗白、史伯、西伯、西北、席百、席北、席伯、锡北、锡卜、锡伯等。

锡伯二字最早出现在清太祖实录中关于乌拉部克锡纳都督被杀后,其孙“逃往锡伯部绥哈城”的记载,以后陆续见诸于《圣武记》等史籍中。

此后的史书中,用锡伯二字的越来越多,辛亥革命以后基本统一使用锡伯二字。但锡伯族家谱中仍有使用西北等字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认定民族成分时,使用了“锡伯”二字,这才有了统一规范的用字。

百度百科-锡伯族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处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以南,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隔河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 位于北纬43°17′- 43°57′,东经80°31′- 81°43′。 全县总面积4485平方公里。

2011年末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90亿元,比2010年增加4.26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32.2%;第三产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11.4%。

人均生产总值13866元,增长15.4%,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3193美元,距人均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标准差806美元。 截止2011年末,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7亿元,比2010年增长7.76%,其中农业产值11.15亿元,增长8.52%;林业产值0.36亿元,增长8.39%;牧业产值4.62亿元,增长6.29%;渔业产值490万元,下降2.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08.4万元,增长1.16%。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3.54万亩(正播面积92.53万亩), 比2010年增长7.82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1.31万亩,增长2.97 %;棉花播种面积17.83万亩,增长53.52%;油料播种面积5.68万亩,增长33.06%;甜菜播种面积0.95万亩,下降55.55%;蔬菜播种面积2.00万亩,下降42.85 %。

2011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71万亩,比2010年增长64.39%;四旁(零星)植树 35万株,增长7%。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绝大部分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11年末,天山马鹿饲养量3490 头,比2010年增加88头,增长2.59%,2011年全年鹿茸产量 13131公斤,比2010年增加299公斤,增长2.33%。

201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598吨,比2010年增长0.67%,其中淡水捕捞50吨,与2010年持平;人工池塘养殖548吨,比2010年增长0.74%。池塘养殖面积1050亩,比2010年增长0.86%。

2011年末,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拥有农业机械化总动力17.03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1.91万千瓦,增长12.6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897台,比2010年增加305台;小型拖拉机2343台,与2010年持平;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6317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3542部,分别比2010年增加313台和持平。2011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975吨,比2010年增长5.54%;2011年末耕地面积92.54万亩,与2011年初持平,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4万亩,比2011年初增加0.53万亩;农村用电量1519万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26.31%。 截止2011年末,2011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71亿元,比2010年增长4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增长53.2%。

截止2011年末,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具有四级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家,当年完成建筑施工产值2亿元,与2010年持平;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235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25.6%,全员劳动生产率21.6万元/人,比2010年下降6.9%。

截止2011年末,2011年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28万人,比2010年增长16%,客运周转量132.5万人/公里,比2010年增长60%;完成公路货运量0.32万吨,比2010年增长9%,公路货运周转量190.51万吨/公里,比2010年增长51%。 截止2011年末,2011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比2010年增21.9%,分城乡看:城镇的零售额11985.8万元,增长22.4%;农村的零售额7967.2万元,增长21.0%。

截止2011年末,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共有各类旅游企业(包括景区、景点)139家,比上年末增加80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家、国家AAA级景区2家;旅游饭店(宾馆)5家(三星级2家、二星级3家);农家乐105家,其中星级农家乐8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1家;旅游开发服务公司1家;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2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全年接待游客53.39万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收入5679.5万元,增长40%。

截止2011年末,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9.53亿元,比2011年初增加7.3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3.64亿元,比2011年初增加2.6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8.27亿元,比2011年初增加5.34亿元。

截止2011年末,2011年全年各保险公司共完成保费收入5808万元,比2010年增长15.42%,其中:财险收入3275万元,增长24.1%,寿险收入2533万元,增长5.85%;发生各种赔付支出2162万元,比2010年增长58.3%,其中财险支出1613万元,寿险支出549万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