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工种分类有哪些?

工种分类是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进行分类,以便于管理和统计。

工种分类有哪些?

中国的工种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现有职业归为 8 个大类,66 个中类,413 个小类,1838 个职业。

1.职业大类: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中的职业大类来进行分类,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22个职业大类。

2.行业分类:按照经济活动特征划分,如教育行业、医疗卫生行业、IT行业等。

3.技术类型:按照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分类,如机械制造工、电工、焊工、木工等。

4.劳动强度:按照工作的劳动强度分类,如重体力劳动工种和轻体力劳动工种等。

5.教育程度:按照工作所需求的教育程度分类,如普通劳动者、高级技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6.职位等级:按照职位等级分类,如初级员工、中级员工、高级员工、管理人员、高管等级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工种分类方式。

我们下面来举个例子,以“技术类型”作为分类标准,假设一家工厂正在招聘制造部门的工人,那么职位可以按照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分类。

首先是需要机修工,主要负责生产线上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他们需要掌握机器加工、电气自动化、液压传动等多种技能,具有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接着是焊接工,主要负责焊接工艺的实施和监督,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性。他们需要掌握各种焊接技术和材料特性,以及相关的质量检测和安全规范。

然后是装配工,主要负责对零部件进行装配和调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指标符合要求。他们需要熟悉机械设计原理、图纸解读和装配工具使用等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接着电工,主要负责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他们需要掌握电气自动化、电路原理和故障排除等技能,以及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这几个就是工厂制造部门中常见的工种,每个工种都需要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职责。在实际招聘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岗位要求,对候选人进行技术面试和操作考核,挑选适合自己的员工。

1.邓华风 苗族 博士

研究员, 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984年湖南省安江农校毕业。

1988年8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士

2004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

2008年12月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

1984.8-1998.10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水稻所副所长

1998.11 调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2年1月 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长

2007年2月 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0年7月任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1988年8月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农艺师

1996年8月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高级农艺师

1998年12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0年12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7~现在 中南大学隆平分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主要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

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强优势杂交稻(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一直师从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首次在籼稻中发现温敏核不育现象,育成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 第一个实用型早籼温敏核雄性不育系—810S。协助袁隆平院士主持了“国家早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工程”和“中国超级杂交稻选育”、 “超级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1995年获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水稻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项。

现正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参加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学术专著2部。

主要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10项。

2.赵炳然 博士

研究员 国家水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1983-1987年四川大学遗传学专业学士,

1998-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硕博连读)博士。

1993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2003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研究员;

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基础研究室”副主任,

2006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副处长,

2010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 常务副主任;

2009.12起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主要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

1987年-1993年,主要从事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1992年至今,主要精力集中在水稻分子遗传育种研究上。“十一五”期间先后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支撑计划项目与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多个项目。主持完成审定品种(系)5个,并获得有关品种权3项,申报专利3项。

现致力于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培育、转移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创新种质及其机理的深入研究、高光效水稻转基因途径创制及杂种优势核心原理与关键基因发掘等方向(领域)的研究;负责的项目(课题)有“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专项),“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农业部财政专项)、“超级杂交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湖南省重大专项课题)及水稻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等有关研发任务。

代表性的学术论文

3. 王克勤 博士 研究员

1982.9-1986.6 湖南农学院蔬菜学专业农学学士

2005.9-2009.12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农学博士

1992.8-1998.7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8.8-2006.9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6.10-今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992.1-2007.12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食品加工研究室主任

2008.1-今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辐照加工技术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

农产品加工与植物资源利用

主要科研研究领域

以植物资源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和辐射化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分离纯化新技术,促进农业与现代中药、生物能源、天然药物、健康食品、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及天然日化工业的融合,大力提升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马国辉 回族 博士

研究员,兼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家组专家,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稻米协会副会长,亚洲杂交水稻发展(IRRI/ADB)项目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楚天学者等职。

1979年1月~1981年12月湖南省常德农校大专班农学专业学习,

1984年8月~1987年7月湖南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硕士,

1996年9月~1999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

1976年10月~1978年12月湖南省汉寿县酒油厂工作,

1981年12月~1984年7月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局工作,

1987年7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

1987年7月~1990年12月 在湘西科技扶贫,

1994年11月率团出访国际水稻所、泰国水稻研究所,任团长并兼作翻译,

1996年1月~2000年12月 在湖南省临澧县挂职并从事科研与行政管理工作

1993年~1998年,FAO及我国援外技术教育在湖南举办的“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中受聘为水稻栽培专题教师,并参与了部分教材(英文)的编写、培训班的组织与翻译等工作。

1999年7月,应斯里南卡政府邀请,为其制定杂交水稻发展的5年计划。

2001年1 月~6月 在泰国与正大集团合作开发研究杂交水稻。

2001年7~10月 作为培训班的主要负责人和组织者,与国际水稻所合作成功举办了“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

2001年10 月~12月 应邀受聘为“亚洲发展银行/国际水稻所”项目顾问,对印度、菲律宾、孟加拉三国进行工作考察,并指导东盟成员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

2002年3月24日 由亚洲发展银行主持的“发展杂交水稻确保亚洲粮食安全”项目(2002~2005)会议上被增选为技术委员会委员(the technical committee members for IRRI-ADB Hybrid Rice Project Phase 2)”

2002年4月应越南政府邀请,考察并指导越南杂交水稻的发展。

1992年8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998年8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1年8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2年8月 起担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研究室主任,

1995年3月 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农艺种子开发部负责人(兼),

1996年1月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艺资源室主任,

1996年1月~2000年12月 任国家“水稻工程”临澧基点专家组组长,

1997年5月~2000年12月任临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1年12 月~现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3.7~现在 中南大学隆平分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科研领域

(1)已经完成项目

1)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部,2001年~2003年,专题主持人;

2)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湖南示范区)--水稻种业专家系统,国家“863”计划,2002年~2004年,子专题主持人;

3)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湖南省超级稻办,2002年~2005年,栽培组负责人;

4)超级杂交稻抗倒力学机制及生理特性研究(编号:307712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年,主持;

5)湘中双季稻高产区“双超”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编号:2006BAD02A01),科技部支撑计划,2006-2010年,专题主持;

6)广适型超级杂交稻种3产4标准技术研究,科技部支撑计划,2008-2010年,课题主持;

7)优质粳稻抗倒力学生物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科技部支撑计划,2009-2010年,子课题主持

8)湖南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科技部支撑计划,2006-2010年,子课题主持。

(2)研究方向: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与生理生态,正在进行项目

1)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攻关,2009-2012年,副主持

2)超级杂交稻抗倒栽培“立丰灵”应用研究,企业合作(湖北),2006-2012年,主持;

3)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金正大”缓释肥研究,企业合作(山东),2008-2012年,主持;

4)液体硅钾肥在杂交水稻上的应用研究,企业合作(上海),2009-2012年,主持;

5)湖南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湖南省科技厅、农业厅,2010-2015年,栽培与土肥专题主持;

6)“种3产4”丰产工程,湖南省科技厅、农业厅,2008年-2015年,子专题主持;

7)湖南省优质稻产业技术创新,湖南省农科院,2010-2015年,子专题主持。

主要获奖成果项目多项

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第六);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1998年10月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第一);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2000年11月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

5. 马艳青 博士

研究员 湖南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工作及学习经历

1988-1992年湖南农学院读蔬菜专业,获蔬菜专业学士学位,

1998-2001年湖南农业大学攻读蔬菜学硕士,获蔬菜专业硕士学位,

2002-2006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

1992-1999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从事辣椒育种研究,

1997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1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4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研究员.

2000-2004年隆平高科辣椒育种,任科研副总经理,

2005年-现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从事辣椒育种,任所党支部书记.

2009.12起中南大学隆平分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主要科研领域与研究方向

从事辣椒遗传育种,选育了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且选育了多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三系配套品种.现在在进行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和品种选育工作.

代表性的学术论文

这是隆平分院比较有名的几位硕导,至于老师的****,学校一般是不会公布的。如果你是想找导师的话,有中意的我可以帮你打听一下。祝你考研成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