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坚持定期消毒杀菌,就能有效做到养殖病害防控吗?

传统水产养殖病害预防措施理念,一贯强调坚持的定期消毒杀菌,一般每10-15天消毒杀菌一次,若病害流行期间要求更频繁。一些专家、学者网络讲课,大肆宣扬定期消毒杀菌的重要性,对轻视甚至否定消毒杀菌作用的理念提出批评,指出消毒杀菌已经成为我们水产养殖业的短板,强调一定要加强杀菌消毒作用,这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力倡导5-7天消毒杀菌一次的措施。

坚持定期消毒杀菌,就能有效做到养殖病害防控吗?

这些消毒杀菌药物如水体消毒剂以及抗生素,全池泼洒到水体,不仅杀灭细菌,还能杀灭藻类。而细菌和藻类是池塘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中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而这些一再强调的预防措施,频繁施用水体杀菌消毒剂,盲目向水体泼洒抗生素,杀菌杀藻,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循环运行,导致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常常处于支零破碎、崩溃的状况。

坚持定期消毒杀菌,从病害防控初衷来看,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及时杀灭池塘病菌,防患于未然。这愿望只是人们的主观臆想,且这种想法也是荒谬可笑的。

1、养殖池塘生长着非常大量的微生物,担负着水体生态系统循环运行自净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所谓病菌占比非常少。你所泼洒的水体消毒剂及抗生素怎么样能够精准制导有效杀灭所谓的病菌,而不伤及绝大多数细菌呢?

2、第二层次,所谓病菌只在免疫力差、体弱的鱼体上致病,在大多数免疫力正常、体质健壮的鱼体上不能致病。你所泼洒的水体消毒剂及抗生素,又怎么样只作用于个别少数病鱼上,而隔离起大多数健康不致病的鱼体呢?

3、再进一步层次,所谓的病菌,大多数都是条件致病菌,如一些好氧微生物(兼性)处于无氧环境,被迫进行厌氧呼吸,是促使细菌成为致病菌的条件之一。多重不利条件的重叠,才能促使细菌成为致病菌。你所泼洒的水体消毒剂及抗生素,怎么样能够精准制导、并鉴别这些不利条件的重叠区,并做到不到重叠区域不作用,一到重叠区域才能释放药效发挥作用,并控制药效发挥范围,不准越界呢?

所以,一贯坚持的定期消毒杀菌而泼洒的水体消毒剂、抗生素药物,完全起不到及时杀灭池塘病菌,有效防控病害的目的。它只能有破坏池塘生态系统及其自净能力,恶化水质环境的作用。

影响水产品安全性的因素有哪些

洪涝灾害后水产养殖户要注意几点

一、水体消毒杀灭病原菌。

水灾后的养殖水体因流入大量泥浆、地表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外来水源等,水体浑浊,透明度低,病原菌复杂繁多。为防止灾后疫病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剂一般有生石灰 (使用剂量: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0克)、二氧化氯 (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03~0.04克,以溴氯海因计)等,任选一种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二、死鱼无害化处理。

水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水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三、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

在洪灾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有效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四、准确诊断科学用药。

水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保障养殖水环境稳定,保障鱼体健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

1、草鱼出血病:

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或者季胺盐络合碘消毒剂全池泼洒,在7~9月之间每10天一次,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内服大黄、板蓝根、鱼腥草等天然抗病毒中草药。预防用法用量:按0.5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称取药物,温火煮沸10~20分钟或沸水浸泡20~30分钟,冷却后拌饲料投喂,连续投喂3天即可;治疗用法用量:按1.0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药物处理方法同前,拌饲料连续投喂5~6天即可;制备药饵用法:以上中草药可直接作为添加成份添加至相应饲料中,制备成膨化颗粒饲料药饵,直接用于草鱼出血病的预防与控制。使用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是预防草鱼出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注射免疫:适用于10厘米以上的鱼种,于腹鳍基部注射,每尾0.2~0.5毫升;高渗浸泡:适用于10厘米以下的鱼种,先将鱼在2%食盐水中浸泡2~3分钟,然后转入5~10%疫苗液(池水稀释),浸泡5~10分钟即可。浸泡液重复使用时需要添加适量疫苗液以保持疫苗浓度。夏花鱼苗浸泡:采用尼龙袋充氧浸泡,疫苗浓度2~3%,浸泡30~60分钟即可;因运输而延长浸泡时间对鱼苗无影响。

2、草鱼细菌性疾病: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烂尾病等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虽然细菌病原不同,但预防和治疗措施有相似性。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对草鱼的烂鳃病效果显著;全池泼洒1~2次(隔天1次)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克)、或者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或者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等对草鱼的细菌性疾病效果明显;在防治草鱼的肠炎、赤皮、疖疮等细菌病时,可以适当添加大蒜素(每公斤体重0.2克)、或者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或者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02~0.05克)拌饲料内服,连续服用3天。

3、主要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

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主要感染鲫鱼、白鲢等,症状表现为体表、鳃盖、鳍条基部充血出血,眼球凸出,肛门红肿,腹腔有腹水。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化水均匀泼洒)或者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等消毒药物一次即可;内服恩诺沙星或者氟苯尼考效果显著,其剂量与用法为: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或者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02~0.05克),连续服用3天。此外,该病对拉网操作非常敏感,在拉网前1~2天,全池泼洒一次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0.5克)或者拉网操作后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克)可以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4、黄鳝出血病:

黄鳝出血病是网箱养殖黄鳝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主要症状为患病鳝鱼不摄食,全身发红、出血。养殖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鱼体应激以及病原菌感染是该病的主要原因。水灾后,因养殖环境条件的剧变,极易诱发黄鳝出血病的暴发。黄鳝摄食正常时,在其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 (0.05~0.1克每公斤鱼体重,连续投喂2~3天)或者氟苯尼考(0.02~0.05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2~3天),可有效预防黄鳝出血病的发生。治疗黄鳝出血病时,可以全池泼洒(含网箱)强氯精(每立方水体0.3~0.4克)或者二氧化氯(0.2~0.3克),同时内服氟苯尼考即可 (0.05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2~3天)。

5、河蟹病毒病:

河蟹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水灾后由于池塘环境改变、水质变化、水草减少等原因,极易诱发河蟹病毒病发生与流行。河蟹患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胸足痉挛发抖,病蟹上岸、上草,不摄食;吐出的水泡先呈黄绿色,后变为棕黑色。河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改善养殖环境与水质,尤其是水灾后,要适当降低水位,以便水草恢复,泼洒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提高透明度,避免剧烈操作加重河蟹的应激反应,投喂精饲料并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河蟹体质和抗病能力;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可以有效杀灭水体中的病毒。疾病发生后,可以连续泼洒聚维酮碘2~3次,间隔一天泼洒一次;内服大黄、板蓝根、鱼腥草等天然抗病毒中草药,用法与用量为:按1.0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称取药物,温火煮沸10~20分钟或沸水浸泡20~30分钟,冷却后拌饲料制成药面或药饲投喂,连续投喂4~5天即可。防治河蟹的病毒病时,一定要保证河蟹吃进足够量的药物;此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病毒西药(如病毒灵,剂量:0.05~0.1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3天即可),其效果更为显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及时捞出病蟹和死蟹,集中进行消毒处理并深埋。切忌将患病池水外排。

6、小龙虾病毒病:

小龙虾暴发性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可造成大量死亡,通常死亡小龙虾体表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测技术可以快速确诊该病。预防小龙虾病毒病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免疫促进剂,如寡聚糖、壳聚糖、多种维生素等,提高小龙虾的抗病毒能力。小龙虾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与“河蟹病毒病”相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及时捞出病虾和死虾,集中进行消毒处理并深埋。切忌将患病池水外排。

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主要是保证灾情之后无大疫,就是消灭自然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冲出来,也会引发疾病。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因此对养殖场内外环境及畜禽尸体处理等场所进行大消毒。

(二)死亡畜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有掩死的或病因不明死亡的畜禽要及时无害化处理,做到四不准一处理原则:“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免疫接种。要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就是猪要做好猪瘟、口蹄疫、兰耳病的免疫接种,鸡要做好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兰囊、新支二联疫苗的免疫接种,鸭要做好禽流感、鸭瘟的免疫接种,羊要做好双价型口蹄疫,羊痘、三联四防疫苗的免疫接种。

(四)加强饲养管理。洪涝灾害后,主要防治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钩端螺旋体等病的发生,在饲料中加入抗菌药物,如红弓链、阿莫西林、四环素等抗菌药物,在饮水中加入营养药物(如金维肽、电解多维、复合VB等)以提高机体抗病力,同时防治饲料发霉,在饲料中要加入防霉剂,确保畜禽饲料安全,确保养殖环境卫生,促进畜牧生产尽快恢复,防止疫情传播,降低畜牧业生产损失。

养殖用水、水产养殖用药、水产养殖病害、养殖苗种、养殖环境

1、养殖用水

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水源方便的鱼塘,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

水源不便的池塘每隔15~2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池水容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左右。注意不要让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水流入鱼塘内,以防发生病害。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2、水产养殖用药

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鼓励使用配合饲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鲜(冻)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

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

3、水产养殖病害

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

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4、养殖苗种

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5、养殖环境

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生物调控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百度百科-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百度百科-水产养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