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宽窄行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
一、大棚育苗 1、品种选择选用偏大穗型,分蘖力强,抗病耐寒性能好的中早熟优质米品种,要求纯度98%以上,净度97%以上,发芽率90%以上,含水量15%以下。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2~3天,风选、盐水或黄泥水选后,用25%使百克乳油2毫升或25%施保克乳油2毫升兑水10公斤浸种日公斤,然后催芽。催芽的正确方法是,将浸好的种子,用40℃温水预热10分钟,然后在地上铺半尺厚的稻草,并垫好塑料布,把种子倒在塑料布上,插上温度计,盖上湿麻袋(绝对不可用塑料布盖种子,以免造成缺氧,催成只长芽而不长根的种子)。催芽开始时的温度要达到30℃,高温破胸,破胸后,将种子摊开,温度降到25℃,恒温催芽,种子有80%露白即可。在整个催芽过程中,每隔2~3小时就要翻动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出芽整齐。
3、苗床选择与整地在旱田地或水田地固定苗床,要培育永久育苗地,位置固定,常年培肥,本田育苗时要填土加高50厘米做高台育苗床。浅翻8~10厘米旱耙,达到细碎平整,3月20日前扣棚增温。
4、床土配制及做床选用沃必达、苗必壮等壮秧剂,与过筛细土按比例混拌均匀,达到一次性完成调酸、施肥、消毒等作业。
5、播种每平方米苗床播芽籽200克,播种时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充分与土壤接触,最后覆盖0.5厘米厚的过筛无草籽细土。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t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19日左右。播种后浇透水,覆盖1层完整的地膜保温保湿。
6、苗床水分管理视苗床水分含量情况,缺水时要及时进行补浇,保持苗床湿润。
7、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前密封管理,出苗绿化后撤去地膜,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2叶期后控制在20℃,此时注意通风炼苗,3叶期后只要无霜,昼夜揭开棚膜放风,适应天然气候。插秧前用10%大功臣,一遍净等毗虫啉类药剂15~2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水稻潜叶蝇。
二、宽窄行插秧
1、整地泡田提倡秋翻地,2翻1旋,整地要求耕深15~18厘米,不漏耕,不重耕。插秧前5~7天放水泡田,做到不板不烂。
2、插秧时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移栽,一般在5月15日~5月25日,5月30日前全部结束。
3、插秧规格一般采用(12+6)×4~6寸。一积温带栽培水平高的可采用(12+6)×8寸。
4、插秧质量做到行直穴匀,不浮苗,不倒苗,播深要控制在1厘米以内,不宜过深,不漏插,要插满插严。
三、本田管理
1、超稀植栽培在水层管理上应以浅为主,以水保温、增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达到活秆成熟的目的。
插秧时,灌花达水,做到浅插,防止漂苗;插秧后,灌苗高2/3的深水层护苗,加快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在3厘米,增温促进分蘖;孕穗期如遇低温,应灌15厘米深水,护胎,防冷害;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满足生态需水;灌浆期开始间歇灌溉,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增强根系活力,保持叶的功能期;到黄熟期停灌,一周后收获。
2、施肥原则及方法在施足优质农肥基础上,化肥做到前控、中补、后重、把施肥重心向后移。农肥、磷肥全量做底肥。钾肥分基肥、蘖肥(倒3叶期)2次等量施入、尿素分基肥、蘖肥、穗肥各占30%、奶%和30%,蘖肥分2次施入,6叶期前和7叶期末、8叶期初各施蘖肥总量的50%,穗肥分2次施用,倒3叶期和倒1叶期各施穗肥总量的50%。
3、施肥量亩施优质农家肥2立方米,尿素13.3~16.7公斤,磷酸二铵0.7~10公斤,硫酸钾6.7~10公斤。
4、防治病虫害杀虫选用吡虫啉类杀虫剂,杀菌选用75%丰登防治稻瘟病。由于采用稀植栽培技术,所以选用的化学除草剂必须对水稻安全,不能抑制水稻分蘖。
4.1 插秧前封闭除草。插前2~3天,水整地后趁浑水未消时立即施药,施药时田内保持3~5厘米水层。每公顷用12%农思它3升或60%马歇特1升或30%阿罗津0.6~0.75升或50%瑞飞特0.9升采用甩撒法施药,施药后2~3天换新水后插秧。
4.2 插秧田前期除草。插秧后7~10天,水稻返青后,稗草1.5叶期每公顷用60%马歇特1.5~2升或30%阿罗津0.75~0.9升或在插秧后3~5天,稗草1叶期之前每公顷用50%瑞飞特1.05升,同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吡嘧磺隆或嘧磺隆)混用,毒土法。施药时保水层3~5厘米,保持5~7天。
4.3 插秧田中期除草。每公顷用50%杀草丹3.5~4升,插后7~12天,稗草2叶前应用:或每公顷用90.9%禾大壮1.5~2.25升,插后10~15天,稗草2~3叶时应用,混配除阔叶杂草药剂施用,混用药剂与方法同马歇特。保水3~5厘米;保持5~6天。
4.4 插秧田后期除草。千金对大龄稗萆、稻稗有效,稗草3~4叶期每公顷用10%干金0.9~1.2升,5叶期用1.3升,6~7叶期用1.5升,撒浅水做茎叶喷雾。千金对水稻非常安全。
求水稻栽培技术
1、水培草莓之前,先准备好容器,以及水培要用的营养液。
2、不要选过高的容器。
3、选择品种优良、根系发达、无病枝病叶的幼苗作为原材料。
4、选好的幼苗取出,修剪掉其上多余的小根以及杂枝。
5、将营养液稀释一下,倒入水培容器中。
6、注意要让根须全都浸入水中,但是不要让叶片沾到水。
水管理技术
1、三洗:一是pH值超8.5的地块,耙地时应洗碱,洗碱时水层必须没过垡块,泡2-3天后排水。二是水混时应洗碱,在分蘖时水混成米汤状,往往造成缓苗慢、死苗、“脱裤”。三是高温时应洗碱,6月中下旬水温达22℃以上,易发生红叶、红斑(赤枯病),一定要洗,配合喷施叶肥。盐碱重的可以把酸化草碳装入丝袋,放新水时放在渠道或水口处,改善本田酸碱状况,效果较好。
2、三护:①护苗水,移栽时,保持寸水,栽后适当加深到苗高的一半左右,利于保温、快速分蘖;分蘖期遇15℃以下温度,适当加深水层,护苗。②护叶水,插秧后如果遇到连续几天35℃以上的高温时,稻田的表面水温也随之升高,此时与水面平齐正在生长的里叶很容易出现烫伤、细胞死亡,这个叶片出来时,叶烫伤部分失去叶绿素,变成**,严重时烫伤以上部分的叶,因不能吸收养分和水干枯死亡,出现叶烫伤的特点是经高温几天后出的新叶横断面出现**,但不传染。氮肥多或高温前2-3天追施氮肥的地块更严重。遇此情况应及时换新水减温或排水护叶。③护胎水,在孕穗时不能断水(6月末至7月中旬,倒数第四叶至第二叶)而且遇平均17℃以下低温,把水层加深至10—15厘米,深水护胎。
3、轻晒:盐碱轻的地块(或有青苔)、发生赤枯病的地块,在6月末可以轻晒,在夜晚或阴天晾田更好。稍裂后灌跑马水,或者大水后4-6小时左右排出,然后再建立水层。
4、收获撤水:收获前一周左右撤水,防止冷风和碱害。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过早过晚收割,都易引起裂纹、爆腰、变色等,影响品质;一是看完熟率,达到95%以上小枝梗(穗轴)变黄即可。二看水分,籽粒含水量在18—22%收割,利于减少碎米率,也便于机械收获。三看复晒时间(即割后晾晒时间),不能太长,正常天气一周即可脱粒。
施肥
(一)、施肥原理
1、水稻需肥规律
①不同时期吸收量:水稻氮素营养临界期(是需要营养关键时期,量不一定多)是分蘖期、营养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时期)是分蘖末到穗分化期,约占总量的65%;水稻磷素营养临界期是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时期)是从分蘖到成熟,约占总量的85%,基本是一生较平衡;水稻钾素营养临界期是孕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是分蘖到抽穗,约占总量的95%。
②总体吸收量:理论上水稻每一百公斤籽粒需从土壤中大约吸取氮2公斤、磷1公斤、钾2.5公斤,粳稻对钾需求略少一些。氮、磷、钾的配比因产量不同而不同:公顷产量在6000—7000公斤左右时,氮、磷、钾的施肥比例为3:2:2;公顷产量在9000公斤以上时氮、磷、钾施肥比例为3:2:4.5。各种肥料的配合作用也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施肥的一个重要原理。盐碱越重,肥越该多下,特别是磷和钾肥,如果生产优质米要注重镁肥和其他微肥的使用。
2、本田用肥量
整个本田期用肥量约为:纯氮180公斤(折合尿素350公斤)、纯磷100公斤(折合二铵200公斤)、纯钾75公斤(折合硫酸钾150公斤左右)、硫酸锌20公斤、硅肥200公斤左右。下一年适当减少磷、钾肥用量。保水期不要用硝态氮,流失多且对水源有污染。
对于吉粳88等超级稻用肥量,氮肥应该比普通品种多1/5左右,否则达不到超级稻高产的目的。
特别提示:水稻也是喜硅作物,对硅的需求量超过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硅肥对水稻具有:1、促进植株的表皮组织硅质化,增强对病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机械抵抗力。如硅供应不足,则组织软弱,同时可溶性氮和糖类相对增加,使病原菌易于繁殖。2、由于硅在植株表皮组织内沉淀,增加其机械强度,使稻叶呈直立型,角度小,弯曲度也小,减少叶片间互相遮阳,提高了群体的光合效率。3、硅能增加水稻根部对环境中低价铁、锰的氧化能力,促进根系生长,改善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植株中磷素营养的转化。白浆土、草甸土、草甸黑土及老稻田都属缺硅性土壤,施用硅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目前,主要是利用含有钙、镁、锌的硅酸盐作为硅肥,做基肥与其他肥料同时施入,每公顷用量为有效硅15千克。
(二)、大田施肥
1、底肥的使用量一般为每公顷粪肥20-30方或商品有机肥300公斤、二铵150—200公斤(全部磷肥)、尿素75—100公斤(约占整个生育期总氮的30%)、硫酸钾50—100公斤(总钾肥一半)、硫酸锌20—30公斤、硅肥200公斤(使用合格的三元复合肥最好,能相互促进吸收,按氮磷钾配比施入,不够的用二铵、硫酸钾等配合)。
2、分蘖肥:施用分蘖肥可以起到促进水稻增蘖、增花的双重作用。为使追肥在分蘖期见到肥效,必须在移栽返青后立即施用,过晚施用,虽有保蘖作用,但易增加无效分蘖。分蘖肥以氮肥为主,最好是施用硫酸铵加黑壮肥(黑肥),次之是硫铵和尿素混合施。施肥量一般为施氮总量的30%左右,每公顷折合尿素100—150公斤。施用方法最好间隔一周左右分两次施入:先多一点,施用计划量的70%,促进早生快发;过几天再用剩余的30%对长势差的地方找零,调解弱势苗,哪弱追哪,也习惯称为补肥(站在田外观看水稻长势长相,对发黄、株矮的地方进行补施,一般在6月15日左右)。
3、穗肥:在出穗前25—30天左右施入(约7月5—10日),水稻施用穗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颖花数,为抽穗和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打好基础。每公顷施尿素100—1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根据水稻长势,以巧施为主(一般地每平方米要保证有400-450穗,预计在6月25日前后茎数达不到要求的,应该早施,如果已达到预计茎数的1.1倍,可晚至7月15日左右施入),视情况间隔7-10天分两次施入:先施用计划量的60%,再用剩余的侧重施于长势差的地方,调解弱势苗。原则是:一看拨节黄,等叶色褪淡后再施;二看底叶是否枯黄,黄则根系受损,先撤水晒田壮根再施肥(约出穗前20天左右);三看有无病害,要先治病后施肥。
4、粒肥:只有能安全出穗的(一般是8月10日前)才可追,施粒肥可以增加蛋白质,但过多则会造成贪青、粒重下降,在7月末8月初每公顷施尿素30公斤(主张用叶面肥代替—破口、始穗、齐穗各一次,而且肥效快、促早熟、效果显著、不易贪青,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米醋和防治稻瘟病药一起施用)。群体大的、易感病、受光不好的不能追肥;叶色淡、下叶枯黄、上叶有干尖、有早衰现象的,抽穗早、密度小、株型开张的可以追,哪黄哪追。
追肥方法:每次追肥前要把陈水放出(中午温度高可以促进盐溶解,下午3—4点排水),趁夜晚或阴天适当晾晾田,再撒入肥料,随后灌水(持续保水5-7天为宜,对于不保水地块肥量要以少而勤为宜),以水带肥,达到根系。如果结合中耕、挠秧效果更好,即可增加肥效又可以放除土壤内臭气、冷气、毒气。
以上施肥、水管理是我们吉林盐碱地常用的方法,日期是以常年经验为主,实际施用日期应以土壤情况、天气和苗情为准。
声明:以上是已发的论文,不是网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