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想养十几只鸡,鸡窝怎么搞啊?

自己搭建一个鸡窝。

想养十几只鸡,鸡窝怎么搞啊?

最简单的方法是不用搭建的,只要有一个废弃的铁桶即可,把铁桶的中部可以切割一个洞出来,把里面放上一些稻草即可,又保暖,又防雨,简直就鸡一家是别墅哈哈。需要砖头和丝棉瓦或者水泥板代替,形状砌成门字型就差不多,然后把丝棉瓦盖到上面当顶棚。

用一些重物压一下避免被大风刮走,这样的房子又遮风又防雨,简直就是个鸡一族豪宅。另一种就有点破费了但是最豪华的了,就是用铁网,和彩钢瓦做出来的鸡笼,像这样的鸡笼是可以,针对各种养殖的对象,是非常实用和广泛性的。

养鸡注意事项:

合理的饲养密度:虽然使用鸡笼养鸡能够饲养的密度比较大,数量比较多,但是养殖户也不能够盲目的去放置鸡群,要根据不同的规格尺寸和类型进行合理的数量分配,如果饲养密度超过鸡笼本身的数量,就会限制鸡群的活动,影响生长发育。

而且数量过多还会影响鸡舍的空气质量以及鸡笼的使用年限,同时也可能会造成鸡群强欺弱小,互啄等现象的发生,所以养殖户应当及时的根据鸡群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调整。

做好通风换气:鸡笼养鸡舍比平养鸡舍的饲养密度大,鸡群养殖的多,那么产生的粪便以及氧气等有害气体就比较大,所以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及时有效的将有害气体排出,将新鲜的空气进入鸡舍,保持鸡舍的空气新鲜,湿度适宜。

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河蟹、青虾、南美白对虾等高附加值水产品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这些水产品一般生活在水体底层,对水体底层溶氧要求较高;同时普通水产品的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增加,对水体质量、池塘溶氧量特别是池塘底部的溶氧量都有更高的要求。

 传统表层增氧技术(如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具)虽然对表层增氧效果较好,但存在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水质改善的效果不明显,底层水体由于残余饵料和排泄物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使水质变坏,水中的固体沉淀形成了一层沉淀物,沉淀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并产生有害气体,如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混合在水中,增加水产养殖品发病的几率,降低其品质。

 耕水机健康养殖技术是通过机器桨轮翼的旋转,生成围绕机器中心上升的循环水流和扩展到水面的水流,将水体底部的水引导提升到水面,经吸收氧气和阳光后再循环回水底。使水体充分暴晒于紫外线下,消除多种有害菌类和气体,通过水体的循环使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颜色明显变浅,水体溶氧总含量增多,上、中、下各层溶氧均匀度显著提高,鱼群浮头现象明显减少。同时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形成完善的食物链,降低了饵料投放量,提高了饵料利用率,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主要是将微孔曝气管铺设在池塘底部,使用空压机或风机对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空气经微孔曝气管至池塘底部进行曝气增氧。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水体尤其是下层水体的溶氧量,溶氧均匀、噪声低、能耗小,通过气泡上升还带动水体循环,明显改善底层水质,解决目前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与传统表层增氧方式之间不适应的问题。

 生态耕水健康养殖和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是对目前通常使用的机械式表层增氧方式的一次技术突破,它提高了增氧区范围,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并具有以下特点。

 (1)有效改善水底底层缺氧、产量提高显著:水体增氧效果好,不会把水体搅浑和伤及种苗,使养殖物种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成活率提高。可使养殖密度提高30%,平均产量提高30%~40%。

 (2)缩短养殖周期:在同等规格条件下,可以明显缩短养殖周期,能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使天然饵料增加,可以节约10%左右的饵料,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生态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可以使水体流动和底部氧气充足,从而使得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对亚硝酸盐和大肠杆菌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可以大大减少鱼类因水质不良引发的疾病,减少渔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使水体形成立体循环的水流,从而消除水体中溶解氧、温度、盐度和藻类的分层,降低气温、气压、雨水对池塘水质稳定的影响。长期使用可以使大部分池塘底部无底泥堆积,与传统养殖方法比较,底泥的平均厚度减少5厘米以上,且养殖品种的“霉味”、“土腥味”明显降低。

 (4)节能:传统增氧机械的功率一般为750~3000瓦,微孔管增氧设施每亩均配置的动力功率仅需150瓦,为传统增氧机的三分之一,而耕水机的功率仅为25~60瓦,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5)安全:耕水机为无噪声低速运转,微孔曝气增氧,主机在岸上工作,没有像水车、叶轮那样的运转部件在水中搅动,不会对人和鱼、虾、蟹产生危害,同时也避免了噪声和震动对鱼虾保护膜的损伤和易造成疲惫厌食等养殖问题。

 试验示范表明,采用生态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与一般机械增氧水产养殖技术相比较,以养蟹、南美白对虾为例,实际能耗降低三分之二左右,养殖密度提高20%~30%,年平均产量可提高30%,操作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中国农学会供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