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厅的主要职责
(一)拟定全省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化、农垦等农业各产业(以下简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参与涉农的财税、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政策制定,组织起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二)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拟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三)指导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省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编报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提出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政策和项目建议,经批准后与省财政厅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拟定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配合省财政厅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四)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出农业产业保护政策建议。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建议。研究制定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
(五)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责任。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建议。参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指导全省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机构考核。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相关工作和监督管理。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六)组织协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农作物种子(种苗)、草种、种畜禽、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许可及监督管理。拟定有关农业生产资料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开展兽医医疗器械和有关肥料的监督管理。
(七)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起草动植物防疫和检疫的法规草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动植物防疫检疫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动植物防疫和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对省内动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签发植物检疫证书,承办授权范围内的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和省间调运检疫手续。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负责执业兽医的管理。
(八)承担农业防灾减灾的责任。监测、发布农业灾情,组织种子、化肥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九)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工作,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信息服务。
(十)拟定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按分工组织实施农业科研重大事项,组织实施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组织引进国外农业先进技术,指导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
(十一)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农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管理。
(十二)组织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用地、草地、宜农滩涂、宜农湿地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拟定全省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政策并指导实施,依法管理耕地质量。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十三)制定并实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承担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关工作。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的发展。牵头管理外来物种。
(十四)组织开展农业贸易促进和有关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十五)承担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的日常工作。
(十六)承办省委、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一)肉兔品种呈多元化发展
1.白色肉兔备受青睐。近年来,白色肉兔的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迅猛。其理由有三:其一,剪毛工艺的提高和普及。经过剪绒机处理后,能将长短不一、针毛外露的白色肉兔的皮张变成长短一致、美观大方的“仿”獭兔皮。因此,白色兔皮价格在以往?其二,对实验动物的需求量增加。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使实验动物需求量增加,而对实验肉兔,无论是纯粹的科学实验,还是生物制品的生产,最理想的肉兔为白色的大耳白和新西兰系列,从而白色肉兔需求增加。第三,因出口兔肉讲究漂亮的外观,而白色肉兔的产品优于其他毛色。
2.**肉兔需求旺盛。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黄”是吉祥和权贵的象征。在经济较发达的南部省份,尤其是福建和广东,无论是肉鸡、兔肉还是蔬菜,人们更喜欢消费带**的产品。因而**肉兔备受欢迎,而且价格要比其他毛色的高?
3.配套品系悄然兴起。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4个肉兔配套系,分别是齐卡、埃哥(布列塔尼)、伊普吕和伊拉。尽管配套系目前在我国推广有相当的难度,但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如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等)和一些企业的大力推广,在一些地方,配套系饲养量不断增加。
(二)獭兔生产对肉兔的冲击:獭兔以皮用为主,皮肉兼用。其肉质优良,出肉率高,加之优质獭兔的效益较高,因而,在一些地方无论是饲养,还是兔肉的销售,均对肉兔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从整体来说,目前獭兔的饲养量与肉兔还不能抗衡,主要因为獭兔的饲养受到区域的限制,獭兔饲养的主要区域是兔肉消费量较少的省份,特别是獭兔的饲养周期长,对饲料和营养条件要求也较苛刻,因此,限制了獭兔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三)国内兔肉市场特点
1.生产区域不平衡。我国年生产兔肉在40万吨以上,但生产区域不平衡。主要生产省市在四川、重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和江苏等,生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其他地区尽管也不断增加,但限于养殖习惯、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在短期内其养殖基本格局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政策、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影响,西部地区将成为肉兔生产的新的增长点。
2.消费区域不平衡。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多数省份兔肉的消费量很少。除了四川和重庆的生产和消费同步,广东、福建消费大于生产外,其他省份兔肉消费成为主流很难。
3.价格区域不平衡。兔肉价格历来存在着时间差和地区差。一是由于一年四季肉兔生产的不均衡性,消费的不均衡性,存在供求差异,也导致价格上的时间差;二是地区消费量的差异和供求矛盾的差异,导致价格的地区差,一般来说,广东和福建等兔肉的价格比北方省份高一倍以上。这种价格上的差异导致北养南销,北兔南运的局面,也是南北合作,优势互补的具体体现。
(四)饲养方式和经营的变化
1.“公司+农户”成为发展的基本模式。今后这种机制将不断完善,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规模化兔场发展势头强劲。肉兔养殖以家庭养兔为主。但是,限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家庭养兔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盲目性大及产品的非标准化等许多弱点充分显露。这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国际国内市场对兔肉产品要求强劲不相协调。因此,规模型兔场发展空间大,势头强劲。现在兔肉出口大省山东,已出现年出栏达20万只以上的兔场。
3.家庭中小规模兔场是长期的平衡器。占据饲草饲料资源、场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广大农村家庭,是中国肉兔养殖的主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格局不会改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变化,家庭兔场的规模会逐渐增加。实践证明,家庭中小规模兔场对兔肉的社会提供量,将是长期的平衡器。
(五)深加工将是兔业发展瓶颈:肉兔业要发展,要增效,必须搞深加工。过去我国针对出口进行了兔肉的简单加工,也进行了兔皮和兔肉熟制品的加工,但品种单一,多数加工科技含量低,使肉兔产品增值不高。今后肉兔加工的方向是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肉兔的全方位深加工,特别是对兔副产品的深加工,这是中国兔业的发展重点、难点和瓶颈,也是未来兔业投资的热点之一。
(六)绿色兔肉生产势在必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以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为基本内涵的生态食品——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肉兔以食草为主,其污染源较少,生产绿色兔肉的难度要小于耗粮型动物,因此生产绿色兔肉的重点是控制各种化学兽药和抗生素的使用,而代之以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等天然、绿色和无污染药物。 今年肉兔价格因为全球经济回暖,供需增加而略有下降,但总体均衡,对兔肉的需求不会剧烈减少,但需要考虑养殖户盲目扩大养殖对兔肉价格的影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