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兴起阶段: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冲破了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牢笼,推动了哇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世界观和哲学观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开创性地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发展了他的学说.佛罗伦萨杰出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并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并且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17世纪近代数学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近代化学创立等,都体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②综合化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和磁的关系,并取得了电磁关系研究的飞跃.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等,都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综合化的表现.③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现了许多新学科.
认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①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原则.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等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迅速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促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指的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开始的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
1.原因,时间及主要的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因为英国首先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前提: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市场: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技术: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应用,此后棉纺织业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采煤,冶铁等部门陆续使用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此后,工业革命推广到北美,欧洲大陆一些地区.
2.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用大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人口增加,城市化兴起;简化了阶级结构,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工业革命引发了三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4)工业革命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
1.原因及主要代表性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1)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2)经济上:自由资本主义长足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制造了新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列强全球扩张活动的深入,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因而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保证.(3)理论上: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电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理论准备.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前后,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这些技术被迅速地应用于工业,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2)促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3)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加剧了列强对世界的瓜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斗争.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原因,标志性成就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40至50年代,主要原因:(1)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2)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典型代表.
2.影响
(1)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软科指的就是软科学。
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它是与电子计算机“软件”的性质和功能相类比而得名的。软科学是一门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新兴学科,是为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的系统学科。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对软科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我国对策研究”“三峡工程论证”“载人航天战略研究”等,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软科学有一些突出的特点,它服务的对象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问题的重大决策;它是集成科学家和社会的意见,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它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决策科学。
软科学包含的学科类别介绍:
软科学体系一般认为应包括五大学科类,分别是元科学类,包括科学学、技术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学科;管理决策类,包括管理科学、决策科学、政策科学、领导科学、行政科学和战略科学等,这是软科学群的主体;咨询预测学,包括咨询学、情报学、未来学和预测学等。
“斡体”类,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学、行为科学、工效学、人才学、创造学等;现代科学方法类,包括系统科学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方法三大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软科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