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棚蔬菜风险大,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种植大棚蔬菜风险确实大。那么,为什么我会说种植大棚蔬菜风险确实大呢?因为我经常到农村调研,看到有的农民种植大棚蔬菜陷入了亏损。那么,他们种植大棚蔬菜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他们种植大棚蔬菜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成本太高,另外一个是遇到了销售难问题。
成本太高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土地的租金上涨了。10多年前,农村土地的租金只有每亩几百元,但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土地租金已经上涨到了每亩1000多元。土地租金的上涨增加了搞大棚蔬菜种植的风险。
另外一个方面是劳动力成本提高。10多年前,你雇一个农民给你干一天农活,只需要支付六七十元。但是,现在你雇一个农民给你干一天农活,起码要支付100元。有的地方,甚至上涨到了120元。如果搞大棚蔬菜种植的规模大,那么是必须雇人的,如果雇20个人,那么一天就必须支付2000元工资,这2000元工资都是必须从销售蔬菜的纯利润中扣除的。我们可以想一想,2000元可以买多少蔬菜?所以说,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增加了搞大棚蔬菜种植的风险。
蔬菜种植和工业生产不同,蔬菜种植是有一定的周期的,不能拔苗助长。但是,工业生产就不同了,只要有订单,可以加班加点生产。我在农村调研中发现,有的原来搞工业的人跑到农村搞大棚蔬菜种植,结果陷入了亏损。他们用搞工业的那一套用是搞大棚蔬菜种植上,比如忽视了搞大棚蔬菜种植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搞大棚蔬菜种植会遇到销售难的问题呢?我的回答是,现在大棚蔬菜种植是遍地开花,你到农村里走一走,可以看到很多大棚。搞大棚蔬菜种植的人多,那么市场上的蔬菜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旦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那么有的搞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民,就会遇到销售难的问题。
种植蔬菜大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增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发展蔬菜大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增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广大菜农应紧跟时代步伐,具备五种意识。
市场意识:蔬菜不同于其它产品,因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不易储藏,所以一旦供过于求,产生积压,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菜农们应注意收集市场反馈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在蔬菜的品种、数量、种植时间上,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动向,分析市场潜力,及时进行规划和调整,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蔬菜在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养分条件,这些条件并非单独与蔬菜发生关系,而是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有一条件不能达到其生长需求,就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我市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在早春和冬季气温低,不利反季节蔬菜生长,因此在早春和冬季有不少蔬菜市场供应存在淡季。近年我市在这两个季节很多蔬菜是从外地调入,不但价格高,而且品质差,有些蔬菜还有对人体含有害的防腐剂。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通过建立大棚蔬菜种植来解决。如何种好大棚蔬菜,要掌握如下几个环节: 一、塑料大棚场地选择在规划布局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一是要远离工矿业的污染源,避免废水、废气、废渣污染蔬菜;二是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排方便,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光照和通风条件好,交通方便,离住处不太远的地方,以便管理和运输销售。
二、建棚架材料选择
1、毛竹架式:具有省本,简单易行,材料来源充足,但使用年限短,薄膜管理不方便,容易刮破薄膜,不适宜水旱轮作。
2、水泥架式:成本比毛竹架高,但比钢管式低,使用年限长,其特点是薄膜不好固定,容易被风吹掉,也易刮破,土地利用率不高,不好搬动,在生产当年不好操作,可水旱轮作。
3、钢管架式:成本高,但使用年限长,薄膜密封性好,不易刮破,生产当中好管理,可水旱轮用。
三、大棚设计大棚蔬菜设计主要是根据所要种植的作物而定,如要搭架的瓜类、豆类等蔬菜棚架要高些。一般跨度在6—7米,棚顶高度2.5—3米,两边高度1.6—2米,棚长度30—50米;跨度在8—10米,棚顶高3—3.5米,棚两边高2—2.2米,棚长度50—80米。棚长度如过长,不仅棚温度不易控制,而且产品和生产资料的运输也不方便。棚与棚之间距离70—80厘米,而且要开深沟,深度比棚内畦沟低20—30厘米,田块四周要开环沟,大块田要开中沟,防止雨水进入棚内。
四、薄膜选择光照条件在大棚蔬菜生产当中,是关系到成败和高产稳产、品质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光照不足,往往造成植株生长细弱,高脚等。为增强大棚的采光性能,要尽可能采用无滴、防光、长寿棚膜覆盖。采用聚乙烯普通棚膜,虽然价格较低,但采光性能差,使用年限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