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农业科技利好农业品牌产业化;资本下乡陷入“产业悬浮”困境
导读:今天是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政策:推动农民合作社办公司;专家:农业科技利好农业品牌产业化;先正达集团:2021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2亿美元;唐人神:拟定增12.2亿元逆势“养猪”;调研:资本下乡陷入“产业悬浮”困境...
热点
政策:推动农民合作社办公司
相关政策表示,推动农民合作社办公司。
鼓励农民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采取出资新设、收购或入股等形式办公司,以所办公司为平台整合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经营效益。
引导农民合作社与所办公司独立核算,明晰产权关系,合理分配利益,确保可持续发展。
各地要加强农民合作社办公司观察点跟踪调研、观摩交流和经验总结推广。
01、专家:农业科技利好农业品牌产业化
近日,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认为,品牌的底层逻辑是科技和文化,科技对农业品牌的发展有三个核心贡献:第一,提供差异性;第二,降低成本;第三,提供多元化风味。
只有重视科技竞争,才能增加品牌势能、扩大产业优势。
另外,农业品牌建设要遵循“品种、品质到品牌”的基本逻辑,脱离了品种品质讲品牌,就没有价值了。
02、千禾味业:获得理财收益170.43万元
近日,千禾味业公告,截至本公告日,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的部分理财产品已到期收回,公司已收回该理财产品自有资金本金和收益,相关协议履行完毕。
其中,“招商证券收益凭证-“磐石”931期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理财产品收回本金及实际收益分别为7000万元、147.75万元;“招商证券收益凭证-“磐石”971期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理财产品收回本金及实际收益分别为3000万元、22.68万元。
03、先正达集团:2021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2亿美元
从先正达集团方面获悉,2021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
据悉,先正达集团中国的业务涵盖种子、植保、作物营养以及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odernAgriculturePlatform,以下简称“MAP”)与数字农业。
2021年全年,先正达集团中国实现营业收入达74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其中,MAP与数字农业业务的营业收入达到2020年同期的2倍多。
04、唐人神:拟定增12.2亿元逆势“养猪”
近日,唐人神公告显示,唐人神拟定增不超过12.2亿元分别用作生猪养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唐人神披露的业绩预告,该公司2021年将出现9.8亿元-11.5亿元的亏损。
公司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较大的亏损,主要原因是:生猪行业产能过剩,公司肥猪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1%;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人员储备增加等因素造成公司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公司上半年外购部分高价猪苗用于“公司+农户”模式的育肥,造成“公司+农户”育肥成本高。
05、网传!百果园:再次启动上市计划
近日有消息称,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果园”)再次启动上市计划,预计4月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此前,证监会于3月14日披露了百果园提交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材料。
官网显示,百果园2001年成立于深圳,是一家从事水果采购与种植的大型连锁企业。
百果园在国内外布局了200多个水果种植基地,公司目前已进驻了全国100多个城市,门店达5000多家。
06、调研:资本下乡陷入“产业悬浮”困境
调研发现,许多资本下乡发展产业也容易陷入“产业悬浮”的困境,即流于打造样板、亮点,或者企业没有与乡村产生真正的互动,甚至产业价值链主要还在县域之外。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县域产业链提档升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入手点。
好的,这就是今天(4月23日)的三农日报全部内容,看趋势、看预判、看布局~~
5月7日,京东方面对外宣布,与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投资入股精气神。资料显示,精气神是中国首席家将濒临灭绝的本土黑猪产品推向市场的民营企业。事实上,在刘强东之前,丁磊和马云,也爱上了养猪。
不知从具体哪个光阴段起,智能养猪像一缕春风在互联网企业中刮起来,猪换了一种方式在风口扑哧扑哧地“飞”起来。
这年头养猪手段不智能,约摸都不好意思自称互联网企业大佬了。
早在2018年11月20日,京东在JDD-2018京东数字科技全球研究者大会上,发布了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其与中国农大与联手打造的“丰宁智能猪场示范点”,正在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力实现猪场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自主智能化决心,让农牧业实现万物互联。
而在2018年3月份,阿里巴巴马云在深圳云栖大会上签约了阿里云和四川特驱集团合作的“世界首创的AI养猪”项目,通过对人工智能系统“ET大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研制,在未来实现全方位智能养猪。
刘强东和马云开始养猪,这个消息和震撼力不比丁磊差。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互联网大佬,同样是搞养殖业,至今为止养猪养了9年的丁磊走的是人性化路线,打的是"绿色、健康、零污染"概念,而刘强东和马云走的是技术创新路线,主打的是"智能养猪"的牌子。
下面就来看看三大互联网大佬在养猪上有何不同之处。
网易的猪
据说丁磊养猪的初衷是,做出一块安全、美味的好猪肉。他养的猪,还真是一只高科技含量的现代猪,号称闻着音乐长大,会蹲马桶、睡公寓、不打针、不吃药,生存习惯比人类都要健康。
从开始说要养猪,花了整整6年光阴,到2016年“味央猪”的面世,首次拍卖就拍出超10万元的天价,随后丁磊也是乐此不疲的在各种重要场合推销自己的猪肉。
之后,网易采取直播的模式向大家展现了网易味央通过科技创新开启的第四代养殖模式。
阿里的猪
2018年3月28日,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对ET大脑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研制,最终全面实现AI养猪。
据说,马云AI养猪项目总投资达数亿元,首期落地了各类猪只数量识辞、猪群行为特征分析、疾病识辞和预警、无人过磅等十项功能。“ET大脑”能为每头猪建立一套档案,包括猪的品种、日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频次、轨迹等。这些数据可用于对猪的行为特征、进食特征、料肉比等进行分析,还可以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测温技术,判断猪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预警。这样看病、算崽、保健等都做到了,死亡率也降低到百分之三左右。
在前期的理论验证阶段,ET大脑让每只母猪年生产能力提高3头,死淘率降低了3%左右。
京东的猪
继网易,阿里强势入驻养猪业后,11月20日,京东也宣布正式入局“智能养猪”。
在JDD-2018京东数字科技全球研究者大会上,京东数字科技进军数字农业领域的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通过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深入合作,自主研制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三大模块的京东智能养殖解决方案。
故意思的是,去年JDD京东数字科技全球研究者大赛的赛题“猪脸识辞”,如今已被运用到了京东农牧的智能养殖方案中。
按照前期的数据测算,该解决方案部署尽成1年内,可以将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均匀缩短出栏光阴5-8天。当前中国每年大约出栏7亿头生猪,按照这个算法,每年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产业降低超过500亿元成本。
总的来说,网易,阿里和京东,这三者看如都有共通之处,即通过技术的优势有辞于传统的养殖业,但是却又都孤具一格。
譬如说:网易通过全面提升动物福利打造“幸福猪场”,为猪只提供更加舒适高兴的养殖条件,以此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
阿里通过对ET大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研制,让ET大脑实现对母猪的年生产力预料、疾病预料和预警、无人过磅等功能,提高母猪生产能力,同时降低死淘率。
京东通过三大模块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使得养殖流程实现全面数字化,养殖成本全面降低,效率提高。
但,毫无迷惑,他们都将通过智能养猪的手段掀起养猪业的硕大变革。
那互联网大佬入局为的是那般?
表面上看,养猪与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的业务没有任何关系。
但事实上,不管是网易、阿里还是京东,其目的最终惟独一个,即掌控上游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其他业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上三家都入局了电商,也志在打通线上线下,先从最亲民的猪下手,的确是个好方向。
再则,养猪对于外行的吸引主要是它的市场空间确实是够大,中国的猪肉消费约摸是一个万亿级辞的市场,这么大的空间可以容纳尤其多的公司。而在猪价行情不错的时候,养猪的利润十分可观,利润率甚至超过一些高新科技行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