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部署“三农”工作
山西部署“三农”工作
中新网太原电 ,山西省委一号文件日前发布,对“三农”工作、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该文件提出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72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不低于上年、力争有所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山西省去年粮食总产量1464.3万吨。
山西提出抓紧抓好“粮袋子”“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增强粮食储备调控能力。
山西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状,逐级分解任务,压紧压实责任,确保面积稳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保障机制。
未来五年,山西要新增、恢复水浇地300万亩,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200万亩以上,发展设施农业55万亩,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亿斤以上。
山西将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发展设施农业16万亩。建设500个以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冷藏保鲜能力15万吨左右。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支持495个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加快大棚鱼菜共生等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上述文件提出能繁母猪稳定在55万头以上。肉、蛋、奶产量力争达到152万吨、125万吨、15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100万吨。水果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中药材产量达到70万吨以上。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5万亩。
除通过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落实猪肉储备规模等方式增强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山西还将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
我市出台扶持渔业产业发展十条政策
目前,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充分挖掘全市现有水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布局,抓好渔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多种渔业业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市根据实际出台十条政策,扶持渔业产业发展。
据了解,此次出台的十条扶持政策涵盖资金奖补、政策倾斜、人才引进、品牌培育等多个方面。主要有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并统筹各级渔业发展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择优扶持渔业产业项目。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一揽子”金融服务政策,倾斜信贷资源,优先安排信贷资金支持渔业产业发展,积极创设并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覆盖;对水产养殖主体发展渔业项目在用地、用水、用电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努力创新水产养殖模式;加强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资金上对水产预制菜为主的水产品加工和发展休闲渔业予以一定资金扶持;鼓励水产养殖主体创优争先。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奖励30万元、省级龙头企业奖励20万元,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奖励30万元,创建国家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奖励10万元;奖励规模化水产养殖经营。奖励资金应用于扩大渔业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的企业投资1亿元以上或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渔业项目,支持政策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鼓励与水产科研院校合作。加大引进专家型技术人才力度,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和实验基地,进行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渔业技术服务。鼓励水产养殖主体引进水产养殖技术工人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满一年的,经市级专家组考核认可,以后每年财政给予每人生活费补助5000元;打造“大同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市级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重点支持大同罗非、大同鲈鱼、大同鲟鱼等系列产品和“放鱼日”“捕鱼节”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和宣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