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有关于汾河的调查报告?
8月2日,山西理工大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陈攀正对不久前从汾河岸边采集回来的土壤和水样,进行着细致地分析。作为汾河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陈攀没有机会享受暑假的惬意。
而在全省,像陈攀一样为参与汾河生态修复工程奋战的高校学子还有上万之众。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万名志愿者先后发放保护汾河宣传资料20万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上千余次,号召数万人次参与了汾河岸边的垃圾捡拾活动,进行调查问卷10万人次,得出百份事关母亲河的调查报告。
90.6% 的居民
不知道世界水日
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汾河源头。
从7月到8月,整整一个月时间,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志愿者对汾河源头多个乡镇、上万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出了宝贵的调查报告。
“我们调查发现,东寨镇居民文化水平比较低,大多数居民都是普通农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山西财经大学的志愿者拿出他们的《调查报告》,向记者介绍说,“这儿只有3.1%的居民参加过汾河环保情况的调查分析,说明当地政府缺乏对汾河源头百姓的了解,政府应加强与当地百姓的交流,听取群众意见,更好地去治理汾河。”
志愿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90.6%的居民不知道世界水日是哪一天,59.1%的居民没有听说过国家颁布的“禁塑令”。
“这说明当地居民知识层面不够宽广,对于环保知识的了解不够多。”志愿者说,在听说过“限塑令”的居民中,有68.2%的居民认为此项政策的颁布对其没有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居民平时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使用塑料袋对多数居民来说是没有影响的。”
74.2% 的居民
不了解汾河污染
当地居民比较关注汾河环境问题,大多数居民会定期到汾河沿岸散步或是锻炼,大多数居民会主动制止他人污染汾河的行为,但是近80%的居民认为汾河水资源丰富,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汾河水流量的减少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山西财经大学的志愿者说,60%的居民没有发现工业废水流入汾河源头,有34%的居民认为汾河水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有44.7%的居民认为生活污水排放是影响汾河的主要原因,还有74.2%的居民不了解汾河当前的污染情况。
当地居民认为,只要有工业废水流入汾河,那将是污染汾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60%认为工业废水不会流入汾河源头的居民中,大多数居民认为生活废水的排放是污染汾河的主要原因,“据我们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政府虽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活废水处理设施,但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例如在河水中洗衣服)已根深蒂固,从而也会给汾河带来一些污染。”志愿者说,数据反映了当地居民和政府的交流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60.4% 的居民
担心饮水健康
“有12.6%的居民认为汾河水质较过去十年变差了,有22%的居民认为汾河垃圾较过去十年变多了,有11.9的居民认为汾河环境较过去十年变差了。”志愿者分析,这说明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汾河水质、汾河垃圾、汾河环境较过去十年有所改善,并且他们认为能有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治理,仅有20%的居民认为,居民的环保意识起到了作用。
志愿者调查发现,有60.4%的居民认为若汾河水受到严重的污染,他们的饮水健康将受到较大影响,“这说明汾河水是当地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汾河水的污染将直接祸及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另外16.4%的居民认为汾河水污染会对农作物有巨大影响,这从侧面反映了只有很少的农民种植浇灌型经济作物。还有15.7%的居民认识到了汾河水资源短缺,水流量减少的问题将会引起居民的用水冲突。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部门为汾河治理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汾河源头百姓也迫切地希望汾河环境更加优美。”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薄老师说。
从这份多达20页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知识层面不够广,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极其有限,“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当地居民对保护汾河的巨大热情和潜在的环保意识。我们还发现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不高,经济型作物种植较少,当地的旅游开发不够完善,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我们能看出当地政府与居民的沟通有待加强,对居民的生活情况的了解有待加深。”志愿者表示。
用知识推进汾河修复
“志愿者们从设计问卷,到入户调查几乎是独立完成的,学生们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特长,一方面可以和汾河保护相挂钩,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带队薄老师说。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志愿者们还科学地提出了改进建议,志愿者说,汾河源头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环保意识的树立,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兴办教育的同时,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
同时,希望当地政府能定期对汾河源头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作调查,一方面,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与百姓间面与面的交流和对话,将有助于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的提高,也将对政府政策的
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在保护汾河源头的行动上,当地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关停了很多工业厂矿,作为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宁武来说,这样做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志愿者说,“但是宁武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建议当地政府能合理充分开发旅游业,树立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给当地居民提供一定量的工作岗位和收入,并且通过对游客的宣传,把汾河源头旅游文化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汾河源头,这将为汾河源头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可以提倡当地居民发展“农家乐”等形式的旅游业。这样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而且还能在不污染汾河源头的前提下,为汾源环境增添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建议当地政府能大量聘用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才俊到当地任职任教。通过把他们的所学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可以大力发展当地的生产力。并且希望政府能广泛接受各大高校的有志青年为治理保护汾河出谋划策,为当地人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志愿者说。
太原王吴村:
治汾,居民愿意投身其中
今年7月16日上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保护母亲河”志愿者服务队,在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发放问卷100份,进行“千里汾河,清水复流”调查活动。
在此次被调查的居民中,有65%在本地居住时间超过10年,“这说明来自被调查者的信息基本能反映汾河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能证明此次调查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参与这次活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大二学生傅真真说。
“我们根据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所调查居民生活用水总体状况较差,不仅缺水现象频繁,对水的质量满意度也偏低。”傅真真说。
还有一部分民众对以往的汾河治理状况以及此次大规模的治理工程缺乏了解,而已经有所了解的主要途径是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和通过电视广播获得。傅真真说:“这些情况表明,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调查中,学生们发现,民众对此次政府治理汾河的举措大力支持,并愿意投身其中,这给开展这项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充分说明这项工程是民心所向。
同时,被调查的居民对汾河治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要充分发动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有益的治水经验;合理使用治水基金,杜绝浪费;治理工作一定要实行责任制,分段负责,并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运城新绛县:
零距离观察检测河水
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太原等地沿汾河进行调查实践的同时,另外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汾河的下游运城,展开走访调查。
7月17日、18日,在运城市新绛团县委和新绛县水利局的统一组织下,大学生志愿者到汾河大堤对汾河河道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参观,并同建设工地的工人进行交流和访谈。
在汾河滩,志愿者零距离采集河水进行观察检测,并对河床沉沙积土进行了采样,实地了解了汾河生态现状,参观了青年生态林。
与此同时,志愿者深入新绛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西曲菜市场,及所在西曲村进行了调研,走访村民、菜农、菜商和拆迁户,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到沿线工厂、企业进行了参观访问,通过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切实感受到水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
通过调研,志愿者更加深入、更加切实地认识到汾河沿线百姓生活、农村发展、企业生产对汾河水的依赖程度,切实感受到了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目前,问卷调查报告正在形成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