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虾蟹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现今的水产养殖大都是以高密度池塘养殖为主,一般都会有亚硝酸盐的存在,亚硝酸盐会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极易诱发疾病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会全池暴发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诱发草鱼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种。

虾蟹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亚硝酸盐产生原因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残饵、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没有科学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杀灭,使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被分解,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由多种微生物进行分解完成这个过程;从氨氮到亚硝酸盐由亚硝化细菌经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不长;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进一步通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个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

应对方法

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亚硝酸盐含量,确定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平常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勤开增氧机或经常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坚持每隔1年——2年对池塘底部淤泥进行清淤改造。

根据天气、池塘水质情况,适时肥水,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培养或增加优质藻类。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亚盐的转化减少;提高藻类浓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盐,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硝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被藻类利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自然界中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时间长(约20小时一个繁殖周期)限制了硝化细菌的应用效果。

很多鱼塘因各种原因会造成底质恶化,淤泥深厚,最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暴发持久且顽固性鱼病,因此,应定期使用底改药剂,或者改为底层增氧(如微孔增氧机等)的方法亦可。晴天中午开,阴天早上开,连绵阴雨半夜开,泼洒药物开;傍晚不开,暴雨不开。闷热天气长开,凉爽天气短开;半夜长开,中午短开;施肥长开,不施短开;风小长开,风大短开。

在养殖前期,要创造条件促进硝化菌的生长建立起硝化体系。除保证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体系中投加Mo元素(亚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缩短了亚硝酸盐积累所持续的时间,并加快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速度在养殖密度过高或是养殖池塘溶氧比较低时,要创造反硝化细菌的适合生长条件,促进反硝化作用对氮的转化。比如在养殖水体中投加能量物质(有机酸、乙醇等)能够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但是能量物质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会导致反硝化作用进行的不彻底,仅能完成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亚硝酸盐无法进一步转化为氮气(N2),造成亚硝酸盐的过度积累。

虾塘亚硝酸盐超标应该加适量高锰酸钾或双氧水进行氧气处理;再检查HP值是否正常,不正常时作适当调整。最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好的水源进行换水,而由于前期外河水的水温较低,甚至有的外河水源亚硝酸盐就偏高,从而导致换水困难,这就要求养殖户必须使用水质改良剂进行降解。

 养殖池塘亚硝酸盐偏高是一种比较普遍而又令养殖户发愁的现象,尤其是在养殖放苗初期表现得更为突出,如罗氏沼虾在大棚暂养期及对虾的温棚养殖等,有很多养殖户的池塘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甚至会达到1毫克/升以上,虽然短时间内观察不出它对虾苗有很明显的危害,但如果虾苗长时间处于这种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会出现一系列异常情况,比如虾体发红、游塘、蜕壳不遂、摄食量减少甚至零星死亡等现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0690.html